大钟穴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大钟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钟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阴肾经足少阴络穴。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跟骨内侧支,及胫后动脉的跟骨内侧支。主治咽痛气喘咳血嗜卧痴呆足跟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用

益肾平喘,调理二便。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平太溪下0.5寸,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凹陷处取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跖肌腱和跟腱的前方、跟骨。皮肤由隐神经小腿内支分布。皮下组织疏松,其内的浅静脉向前注入大隐静脉,跟腱前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多。在跟腱前,有胫后动、静脉胫神经。针经皮肤,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刺入跟腱和胫神经干之间,或刺于神经干上,神经的前方即是与该神经伴行的胫后动脉和静脉。

主治

主治咽痛,气喘,咳血、嗜卧,痴呆,足跟痛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临床应用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精神病痴呆癔病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淋病

3. 其它:哮喘咽痛口腔炎,食道狭窄,便秘疟疾

配伍应用

郄门治惊恐 (《千金翼方》)。

然谷心俞治咳唾血。

大包治喉鸣(《针灸资生经》)。

中极三阴交,有清热益肾的作用,主治尿闭。

神门太溪,有滋阴安神的作用,主治心悸,失眠。

附注

足少阴肾经络穴

别名

太钟。

名称释义

大钟。大,巨大也。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洪亮。大钟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本穴物质为太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从高处流落低处,如瀑布落下一般,声如洪钟,故名大钟。太钟名意与大钟同。

肾经络穴。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是经水由高处落入低处,经水落下时散发出大量的水湿气体,水湿气体吸热后飘散于穴外,本穴有联络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肾经络穴。

文献摘要

《甲乙经》:咳,喉中鸣,咳唾血。

《千金方》:主惊恐畏人,神气不足;烦心满呕。

《循经》:足跟肿痛。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大钟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大钟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