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口角歪斜,无法说话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面肌痉挛.jpg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或偏侧面肌痉挛症。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

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面肌痉挛,一种是继发性面肌痉挛,即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病因

西医病因

血管压迫因素(30%):引起面肌痉挛的因素有:血管因素、非血管因素及其他因素。血管因素是由于面神经处脑干区存在的血管压迫而产生了动脉瘤

疾病因素(30%):继发性者亦称症状性面肌痉挛,凡在大脑皮层面神经分支末梢的整个通道中,任何压迫刺激性病变均可诱发此病。临床常见的如中耳乳突炎症和肿瘤,桥小脑角的占位性病变(胆脂瘤和听神经瘤)及脑炎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Paget病和颅凹陷症等。

其他因素有(20%):面部受风受凉或病毒入侵导致的面部神经受损。

中医病因认识

风痰入络、血虚风动

预防

特发性面肌痉挛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可能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变有关,如患者是30岁以下青年,常暗示脑小脑角,内听道,膝状节,中耳乳突或腮腺内存在着神经刺激性病变,如先天性胆脂瘤,血管瘤,听神经瘤和蛛网膜囊肿等,痉挛是该病的一个危险信号,遇有此等情况,应及时进行神经系统全面检查,必要时应进行颅脑CT或MRI检查,绝大可观察等待,以免贻误治疗。

为了预防微血管减压手术的并发症,首先在手术体位上注意,避免采用坐位或半坐位,以防大量空气进入静脉,造成多脏器空气栓塞,手术医生要加强基础手术技巧训练,打开乳突气房要及时封闭,熟练使用吸引器和它的压力调整,仔细辨认面神经出脑干区的血管压迫形式,避免盲目地电凝,分离和切断血管,如能注意以上几点将会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事项

常见症状

有些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处长可灰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

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轻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者未见报道。少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

临床检查

面肌痉挛的检查主要为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EEG是癫痫诊断和治疗中最重要的一项检查工具,尽管高分辨率的解剖和功能影像学在不断的发展,但在癫痫的诊治中EEG始终是其他检测方法所不可替代的。

头颅CT是一种检查方便,迅速安全,无痛苦,无创伤的新的检查方法,它能清楚的显示颅脑不同横断面的解剖关系和具体的脑组织结构。因而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总体上讲,CT对人体硬组织的显像要比软组织的更好。头颅CT检查对于颅内、颅骨、头皮的大部分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包括外伤肿瘤炎症、血管病变、中毒、变性和代谢性疾病等)。

诊断鉴别

1.面瘫后遗症面肌抽搐:以往有明显的面瘫史,由于面瘫恢复不全发生轴索再生错乱所致,患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无力和麻痹现象。

2.特发性睑痉挛:为双侧眼睑肌痉挛,常伴有精神障碍,肌电图显示面肌不同步放电,频率正常,可能系锥体系统功能紊乱所致。

3.面肌颤搐:为面肌个别肌束细微的颤动,常侵入周围眼睑肌肉,多限于一侧,可自行缓解,可能是侵犯脑干,颅神经的良性病变所致。

4.习惯性痉挛:为小型痉挛,面肌无目的刻板性或反复跳动,多见于一侧,多在童年期发病。

5.中脑和锥体系统病变引起的手足徐动和舞蹈病

并发症

面肌痉挛为缓慢进展,逐渐加重,一般不会自愈,如不给予,部分病人于病程晚期出现麻痹而抽搐停止,对于发作数年后不见痊愈的病人,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防面肌麻痹的发生,对面肌痉挛病人施行微血管减压术可有部分出现听力下降,面瘫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治疗

西医治疗

一、药物治疗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对一些轻型患者可能有效外,一般中枢镇静药抑制剂激素等均无显著疗效。过去常用普鲁卡因、无水酒精或5%酚甘油等做茎乳孔处注射,以造成一时性神经纤维坏死变性,减少异常兴奋的传导,一次注射量为0.3~0.5ml,以达以出现轻度面瘫为度。剂量过大将产生永久性面瘫,剂量过少3~5个月后仍要复发,现已很少采用。 注射方法:患者侧卧,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患侧耳下乳突周围,于外耳道底软骨与乳突前缘交界处,用20~21号针头,接2ml注射器,针尖指向前内上方,与颅底水平线呈30度角,刺入3厘米即进入一凹陷内,先注射1%普鲁卡因1ml,不拨出针头,观察1~2分钟有无出现面瘫,如出现面瘫表示刺中神经干,然后接上有水酒精空针,注入0.3~0.5ml酒精或酚甘油,将发生明显面瘫而痉挛消失。经过半年后面瘫多能逐渐恢复,约2/3的病人痉挛亦将复发。

二、射频温控热凝疗法

用射频套管针依上法刺入茎乳孔内,利用电偶原理,通过射电使神经纤维间产生热能,温度在65~70℃,在面神经功能监测仪监护下,控制温度使神经热凝变性,以减少传导异常冲动的神经纤维。术后同样要发生面瘫,在1~2年内的面瘫逐渐恢复过程中又会旧病复发,否则电热过度,痉挛虽可长期不发作,但取而代之的是永久性面瘫。

三、手术治疗

1.面神经干压榨和分支切断术

在局麻下,于茎乳孔下切口,找出神经主干,用血管钳压榨神经干,压榨力量应适当控制,轻则将于短期内复发,重则遗留永久性面瘫。如将远侧分支找出,在电刺激下找出主要产生痉挛的责任神经支,进行选择性切断,效果虽较压榨术好,但术后仍要发生轻度面瘫,1~2年后亦有复发。

2.面神经减压术

即将面神经出颅之骨管磨开减压,系1953年首先由Proud所采用。在局麻下凿开乳突,用电钻将面神经的水平垂直段骨管完全磨去,纵行切开神经鞘膜,使神经纤维得以减压。1972年Pulec认为,单纯乳突内减压范围太小,应同时将内听道顶部和迷路段全部磨开减压。手术中也曾发现神经有病理改变如神经水肿、弥漫性肥厚和神经鞘纤维性收缩等与病因相矛盾的现象,但手术后确实有些病人得到治愈。1965年Cawthorne曾报告13例手术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减压术较复杂,尤其全段减压术不仅难度大,而且有一定危险。所谓疗效是否因手术中创伤面神所致,并非减压之效,也值得商榷。

3.面神经垂直段梳理术

coville(1965年)依上法将垂直段面神经骨管磨开后,用纤刀将垂直段纵行剖开1cm,并在其间隔以硅胶薄膜,其目的是切断交叉的神经纤维,以减少异常冲动传导,缺点是很难确切地达到既不明显面瘫又不出现痉挛的程度。

4.面神经钢丝绞扎术

为作者设计,用直径1mm钢丝将面神经干绞扎,做永久性压榨,绞扎程度可以随意调整,方法简便可靠,适用于年老体弱、不宜进行开颅探查者,更适用于一般基层医疗单位。 局麻,于耳垂后下,沿下颌角做弧形切口,分离腮腺后缘,找出面神经主干,取不锈钢丝贯穿于乳突前方骨衣上,扭紧固定以作为支点,然后绕穿神经干绞扎之,一面绞扎一面观察面肌活动,直到痉挛停止而呈轻度面瘫为止。一般以眼裂闭不上达1~2mm为宜。钢丝留置切口外,暂不剪断,俟次晨观察痉挛有无复发,再做最后一次压力调整,剪去多余的钢丝,埋入皮下。术后如有复发,可打开切口,找出钢丝尾段现进行绞扎。如长期面瘫不恢复,亦可进行钢丝松解。本法的缺点是术后肯定要有3~6个月的面瘫,复发率较高,达30%。

5.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

Jannetta于1966年倡用,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外科常用的方法。 全麻,采用枕下或乙状窦后径路,切除枕骨做3×4cm骨窗,切开脑膜,进入桥小脑角,找出Ⅶ、Ⅷ颅神经,如发现有占位性病变或蛛网膜粘连即进行切除和分解,如有压迫性血管,可在显微镜下利用显微器械给以分离开,如果分不开,可用Silicone或Teflon片隔垫开,亦可用肌肉片填塞在血管与神经之间。这些血管多是小脑前下动脉绊,是脑干的主要供血者,手术中如有损伤出血或诱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都将引起脑干缺血水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即使内听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也可致全聋。临床上观察到,1/3的病人动脉穿行在Ⅶ、Ⅷ神经之间,或绊顶有内听动脉支进入内听道,进行血管减压术操作都会遇到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进行分离和垫隔,还有不少病人查不到可压迫的血管,因此血管减压术也无法应用。为此,作者设计出一套新的手术方法,叫颅内段面神经干梳理术,取得满意效果。

6.颅内面神经干梳理术(神经纵行劈裂术)

按血管减压术操作,进入桥小脑角,找到Ⅶ、Ⅷ颅神经,游离出面神经干,于脑干根部与内听道口之间,用纤刀顺其长轴进行多层次劈开,按痉挛的程度确定劈开的层次,一般劈开10~20次,多者可劈开数十次,将原来压迫的血管梳理后,恢复原位。经2~5年随访,手术有效率可提高到98%以上,而复发率减低到6%。本法主要优点是适应症比血管减压术广,复发率少而治愈率高,特别是减少了耳聋并发症,现已取代了血管减压术(图1)。其所以有效,可能是神经纤维梳理后,破坏了神经根区的异常电位蓄积,阻止了异常冲动的电位发放。 综上所述,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很多,各有利弊,临床上应根据病人情况和医疗条件灵活选用。

中医治疗

1、风痰入络

【治法】祛痰息风。

【方药】法半夏陈皮制南星全蝎僵蚕茯苓石菖蒲白芍生甘草。半夏,陈皮、茯苓、南星化痰祛湿,全蝎、僵蚕息风通络定痉,白芍、甘草缓急,石菖蒲泄浊通窍。面肌麻木有蚁行感,加生蒲黄葛根活血通络,涎塞盛眩晕,舌体麻木加天竺黄钩藤息风化痰。

2、血虚风动

【治法】养血缓肝。

【方药】当归、白芍、川芎、熟地、枣仁、木瓜、甘草、小麦。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养肝血,白芍、木瓜、小麦、甘草、枣仁缓肝急。颜面抽搐发作较频者,加全蝎、僵蚕、钩藤息风定痉。耳鸣者加蝉衣、磁石,目糊者加枸杞子石斛

护理

面肌痉挛患者要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注意好好休息,不要过度的劳累。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面部的保暖,出门的时候最好戴着口罩,睡觉的时候最好不要靠着窗户,而且千万不能用凉水洗脸,不要对这空调吹风,天气变化的时候要注意增减衣服。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面肌痉挛患者要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注意好好休息,不要过度的劳累。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面部的保暖,出门的时候最好戴着口罩,睡觉的时候最好不要靠着窗户,而且千万不能用凉水洗脸,不要对这空调吹风,天气变化的时候要注意增减衣服。

饮食适宜

1、宜吃纤维膳食,主要是一些粗杂粮类; 2、宜吃鱼和鱼油;3、宜吃豆制品。

饮食禁忌

1.忌浓茶;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3.忌过多摄取糖;4.忌烟酒。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面肌痉挛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面肌痉挛》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