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诺
安博诺是商品名,其通用名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是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旗下一款复方降压药。包含厄贝沙坦(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氢氯噻嗪(一种利尿剂)两种成分,更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
性状
150mg/12.5/mg,桃红色双凸卵圆型片剂,一侧有心形凸起,另侧刻有2775字样。
300mg/12.5/mg,桃红色双凸卵圆型片剂,一侧有心形凸起,另侧刻有2775字样。
适应证
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该固定剂量复方用于治疗单方厄贝沙坦或氢氯噻嗪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
用法用量
本品每日1次,空腹或进餐时使用,用于治疗单用厄贝沙坦或氢氯噻嗪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
推荐患者可对单一成份(即厄贝沙坦或氢氯噻嗪)进行调整。
下列情况下可以考虑由单一成份直接转为固定复方治疗:
.本品150/12.5mg复方可以用于单独使用氢氯噻嗪或厄贝沙坦150mg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
.本品300/12.5mg复方可以用于单独使用厄贝沙坦300mg或使用150/12.5mg复方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
不推荐使用每日一次剂量大于厄贝沙坦300mg/氢氯噻嗪25mg。必要时,本品可以合用其它降血压药物(见【药物相互作用】)。
药理作用
本品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拮抗剂即厄贝沙坦和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组成的复方药。该复方具有降血压协同作用,比其中任何单一药物成分的降压作用都更有效。
厄贝沙坦是一种强力的、口服有效的选择性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亚型)拮抗剂。不管血管紧张素—II的来源或 合成途径如何,它能阻断所有由AT1受体介导的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其对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选择性拮抗作用导致了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II水平的升高和血浆醛固酮水平的降低。给予无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单独使用推荐剂量的厄贝沙坦时,血清钾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厄贝沙坦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激肽酶II)在该酶的作用下能生成血管紧张素—II,也能将缓激肽降解为无活性代谢物。厄贝沙坦的活性不需要代谢激活。氢氯噻嗪是一种噻嗪类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降压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它能影响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机制,直接增加钠和氯的排泄(大致等量)。氢氯噻嗪减少血液容量,增加血浆肾素活性,增加醛固酮的分泌从而增加尿液中钾和碳酸氢盐的排泄和减低血清中钾的水平。联合使用厄贝沙坦能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逆转与利尿剂有关的钾的丢失,氢氯噻嗪的利尿作用在服药后2小时开始,峰效应出现在大约4小时,并能持续大约6-12小时。
氢氯噻嗪和厄贝沙坦复方在其推荐治疗剂量范围内能产生与剂量相关的协同降压作用。对那些单独使用厄贝沙坦300mg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加用氢氯噻嗪12.5mg每日一次,能使经安慰剂校正后的舒张压谷值(服药24小时后)再降低6.1mmHg。厄贝沙坦300mg和氢氯噻嗪12.5mg的联合能使扣除安慰剂效应后总的收缩压/舒张压再降低达13.6/11.5mmHg。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一次服用厄贝沙坦150mg和氢氯噻嗪12.5mg能使经安慰剂校正的收缩压谷值(服药24小时后)平均降低12.9/6.9mmHg。峰效应出在3-6小时。使用动态监测进行评价,每日一次服用厄贝沙坦150mg和氢氯噻嗪12.5mg复方能产生持续24小时的降血压作用,经安慰剂校正后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降低15.8/10.0mmHg。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测定,该复方(150/12.5mg)降压谷/身比值为100%在诊所就诊时用袖带式血压计算测定安博诺(150/12.5mg)和安博诺(300/12.5mg)的降压谷/峰比值分别为68%和76%。每日服用一次,血压不过度降氏产生降压峰值,因此降血压作用安全有效持续24小时。
对那些单独使用氢氯噻嗪25mg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加用厄贝沙坦能使扣除安慰剂效应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再平均降低11.1—7.2mmHg。
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合用的降压效应在首剂量后就出现,1-2周内效应显著。最大效应在6-8周,在长期的随访研究中,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降压效应持续一年以上。尽管没有对安博诺进行特异的研究,但在厄贝沙坦或氢氯噻嗪治疗中均未观察到反跳性血压升高。
有关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复方对心血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尚无研究。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氢氯噻嗪长期治疗可减少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风险。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对安博诺的反应没有差异。当厄贝沙坦和小剂量氢氯噻嗪(如每日mg)合用时,其在黑人和非黑人中的抗高血压作用接近。
药代动力学
合并使用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对其中任何一种药品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没有影响。
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是口服有效的药物,它们发挥活性不需要生物转化。口服本口后,其绝对生物利用度在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分别为60-80%和50-80%。进食不影响本品的生物利用度。口服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后血浆峰浓度分别为1.5-2小时和1-2.5小时。
厄贝沙坦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大约为96%,几乎不和血细胞结合,其分布容积为53-93升。氢氯噻嗪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8%,表观分布容积为0.83—1.141/kg。
厄贝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在10-600mg范围内呈线性和剂量相关性。当口服剂量大于600mg时,其吸收与剂量不成比例;其机理尚不明确。机体总清除率和肾清除率分别为157-176ml/min和3.0—3.5ml/min,厄贝沙坦的终末消除半衰期为11-15小时。按每日一次的服药方法,三天内达到稳态血浆浓度。重复每日一次给药后血浆内积极蓄有限(<20%,在一项研究中观察到女性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的浓度较高。然而,其半衰期和积蓄没有差异。女性患者不需药物剂量调整。厄贝沙坦的峰浓度(Cmax)和曲线下面积(AUC)值在老年人(≥65岁)比年轻人(18-40岁)稍高,然而终末半衰期没有明显改变。老年患者也不需要调整剂量。
氢氯噻嗪的平均血浆半衰期为5-15小时。
口服或静永给予14C标记的厄贝沙坦后,血液特环内80-82%的放射性来自原型的厄贝沙坦。厄贝沙坦在肝脏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和氧化而被代谢。
口服主要的代谢物为葡萄糖醛酸结合型厄贝沙坦(大约为6%)。体外实验显示厄贝沙坦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酶CYP2C9氧化代谢,CYP3A4几乎没有作用。厄贝沙坦及其代谢产物由胆道和肾脏排泄。口服或静脉给予14C厄贝沙坦后大约20%的放射性可在尿液中回收,其余排泄在粪便中。不足2%的剂量以原型在尿液中排泄。氢氯噻嗪不被代谢,但很快经肾脏排泄。至少口服剂量的61%在24小时内以原型排泄。氢氯噻嗪可通过胎盘,但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可被分泌人乳汁。
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或那些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厄贝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没有明显改变,厄贝沙坦不能经血液透析清除。肌酐清除率M<20ml/min的患者,氢氯噻嗪的清除半衰期据报道可增加到21小时。
肝功能损害:对轻度至中度肝硬化的患者,厄贝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没有明显改变。对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没有进行研究。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与利尿剂合用时应注意血容量不足或因低钠可引起低血压。与保钾利尿剂 ( 如氨苯喋啶等 ) 合用时,应避免血钾升高。
2. 本品与华法令之间无明显的相互作用。
3. 与洋地黄类药如地高辛、 β- 阻滞剂如阿替洛尔、钙拮抗剂如硝苯吡啶等合用不影响相互的药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
在高血压患者安慰剂对照试验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与安慰剂组间无差异。由于临床或实验室不良事件而终止治疗的发生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组要低于安慰剂处理组。不良事件发生与剂量(在推荐的剂量范围内)、性别、年龄、种族或治疗周期无关。安慰剂对照的试验中,有898名高血压患者接受各种剂量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范围在:37.5mg/6.25mg到300mg/25mg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以下是不良反应的报告:
- 神经系统异常:常见-头晕;偶见-体位性头晕
- 心脏异常:偶见-高血压、水肿、晕厥、心动过速
- 血管异常:偶见-脸红
- 胃肠道异常:常见-恶心/呕吐;偶见-腹泻,口干
- 骨骼肌、结缔组织和骨异常:偶见-四肢远端水肿,肌肉/骨髂疼痛
- 皮肤及皮下组织异常:偶见-皮疹
- 肾和尿道异常:常见-排尿异常
- 生殖系统和乳房异常:偶见-性欲改变、性功能障碍
- 全身异常及给药点情形:常见-疲劳:偶见-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