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关节不稳定
枕颈部有发育异常者,外伤后较正常人更易发生寰枢关节急性脱位。多数病例是在少年以后逐渐发生寰枢关节不稳定。
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对于症状明显,诊断明确的寰枢关节半脱位,颈椎牵引,配合局部理疗,效果好。对于合并咽后壁感染的病例,可以全身应用抗生素;对12岁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颅骨牵引,大多数病例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病程长,症状重而牵引治疗无效的,可考虑手术治疗。
近10年来,寰枢关节脱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步非常快,例如:前路经口腔寰枢椎的钢板固定,后方的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路寰枢椎融合等。随着外科报道的增多。手术显露出来的问题也在增多。谭明生认为:寰枢椎是头颈旋转活动的主要关节,不可轻易融合。作者的体会是,对于牵引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有颈髓神经功能障碍,或虽无脊髓神经功能障碍,但有持续的严重的颈部疼痛和交感神经症状(如头晕、视物不清、睁眼无力、胸前憋闷而心电图正常的)者可以考虑选择手术治疗。寰枢关节手术风险较大,单纯的减压和复位不能纠正寰枢关节不稳。内固定虽然可以稳定寰枢关节,但是要丧失部分转颈功能。作者常用的手术方式是经后路寰枢关节固定植骨融合术。本术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显露范围大,损伤小,治疗效果肯定,缺点是寰枢关节部分功能丧失,导致小儿术后转颈活动明显受限。所以,如何选择一个理想的治疗方式,依然是颈椎外科医生的难题。
寰枢关节不稳定的原因
一、
1、合并齿状突骨折: 即寰椎连带着齿状突骨折一并移位。从枢椎椎体后上角或骨折线后缘测量到寰椎后弓的前缘,此距离为脊髓可占据的有效空间,可据此估计缓冲间隙的狭窄及脊髓受压的情况。
2、单纯的寰椎前脱位:不伴有齿状突骨折的寰枢关节脱位,必有寰枢之间韧带的广泛损伤。由于齿状突的存在,脊髓被夹在齿状突和寰椎后弓之间,更易受伤。
二、
先天性畸形脱位
枕颈部有发育异常者,外伤后较正常人更易发生寰枢关节急性脱位。多数病例是在少年以后逐渐发生寰枢关节不稳定。常见的两种:
(1)分节障碍,表现为枕骨寰椎融合成颈2~3椎体融合;
(2)齿状突发育不全。
三、自发性脱位
成人病例多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则多继发于颈部深在感染。
寰枢椎旋转固定的实质是陈旧性脱位。 Fielding(1977年)把自发出现或轻度外伤后出现的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状态称为寰枢椎旋转固定。在以后(1983年)他又称之为旋转性移位。
四、病理性脱位
也为缓慢发生的脱位,与自发性发生脱位的区别在于确有寰椎和/或枢椎的骨质破坏性病变。在我国以寰枢椎结核为多见,也偶见于寰枢椎肿瘤或骨髓炎。
寰枢关节不稳定的诊断
除外上颈椎的其他部位损伤,必须借助X线摄片。X线张口位摄片主要特征表现是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两枚侧块间距不对称,但张口拍片时合作不好可使投影位置偏斜,引起两者间隙异常,或不能满意显示该区解剖结构。必要时多拍几次片,排除因投影位置不当造成误诊。侧位X线片能清醒显示齿状突和寰枢椎弓之间的距离变化。正常情况下在3mm以内。必要时CT扫描,与寰椎椎弓骨折及上颈椎畸形鉴别。应注意严重的陈旧性半脱位。表现为斜颈及运动受限,颈部活动时疼痛,可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斜颈的出现可引起对侧胸锁乳突肌痉挛。
其次,横韧带是软组织:在普遍X线不能显影,其损伤情况应以间接影像加以判断。寰椎前弓结节后缘中点至齿状突距离(ADI)比较有用。
(1)寰齿间距增大:侧位片可见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相对应点的距离,正常成人和儿童分别为3mm和4mm;如成人寰齿距为3mm~5mm之间,常提示有横韧带撕裂。如寰齿距为5mm~10mm则提示横韧带有断裂并部分辅助韧带撕裂;如10mm~12mm则证明全部韧带断裂;
(2)枕颈伸屈功力性侧位片:显示屈位时寰椎前弓和齿状突呈“V”型间隙,提示横韧带下纤维以外的部分撕裂,使寰枢椎借助未断纤维束起支点作用。而显示寰齿间隙上部分分离呈V型;
(3)枕颈伸屈动力性侧位片,显示寰椎前后不稳征象,确诊为韧带损伤。
寰枢关节不稳定的鉴别诊断
明确的外伤史可以同炎症所致半脱位相鉴别。除外上颈椎的其他部位损伤,必须借助X线摄片。X线张口位摄片主要特征表现是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两枚侧块间距不对称,但张口拍片时合作不好可使投影位置偏斜,引起两者间隙异常,或不能满意显示该区解剖结构。必要时多拍几次片,排除因投影位置不当造成误诊。
颈椎病: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颈部扭伤,一般叫“落枕”。由于风寒侵袭项背,血凝气滞,经络不舒;或睡觉时颈部位置不当;或头部猛力扭转等原因引起的颈部一侧疼痛的,叫颈扭伤。
明确的外伤史可以同炎症所致半脱位相鉴别。
除外上颈椎的其他部位损伤,必须借助X线摄片。X线张口位摄片主要特征表现是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两枚侧块间距不对称,但张口拍片时合作不好可使投影位置偏斜,引起两者间隙异常,或不能满意显示该区解剖结构。必要时多拍几次片,排除因投影位置不当造成误诊。侧位X线片能清醒显示齿状突和寰枢椎弓之间的距离变化。正常情况下在3mm以内。必要时CT扫描,与寰椎椎弓骨折及上颈椎畸形鉴别。应注意严重的陈旧性半脱位。表现为斜颈及运动受限,颈部活动时疼痛,可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斜颈的出现可引起对侧胸锁乳突肌痉挛。
其次,横韧带是软组织:在普遍X线不能显影,其损伤情况应以间接影像加以判断。寰椎前弓结节后缘中点至齿状突距离(ADI)比较有用。
(1)寰齿间距增大:侧位片可见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相对应点的距离,正常成人和儿童分别为3mm和4mm;如成人寰齿距为3mm~5mm之间,常提示有横韧带撕裂。如寰齿距为5mm~10mm则提示横韧带有断裂并部分辅助韧带撕裂;如10mm~12mm则证明全部韧带断裂;
(2)枕颈伸屈功力性侧位片:显示屈位时寰椎前弓和齿状突呈“V”型间隙,提示横韧带下纤维以外的部分撕裂,使寰枢椎借助未断纤维束起支点作用。而显示寰齿间隙上部分分离呈V型;
(3)枕颈伸屈动力性侧位片,显示寰椎前后不稳征象,确诊为韧带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