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泽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尺泽穴 Chizexue (LU 5),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鬼受鬼堂。属手太阴肺经。合(水)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头静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部烦满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


定位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肌腱,腱的外侧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Akupixlulu5.jpg


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

1. 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

2. 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腹痛,急性吐泻,绞肠痧急性胃肠炎等。

3. 耳鼻喉疾病:鼻衄,咽喉肿痛,喑哑等。

4. 其他:潮热,胸胁胀满,心烦乳痈,肘臂挛痛,肩内侧痛,上肢不遂,中暑,口舌干渴,丹毒小儿惊风抽搐,小便频急,淋沥涩痛,心痛无脉症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针感酸麻胀向前臂桡侧及拇指放散。

灸法:可灸。

注意事项:不宜疤痕灸,以免影响关节活动。针刺时掌握肘弯深度,太深可刺过穴下脉,导致出血,邪气内陷而气结于内,造成手臂不能屈伸。故直刺深度不宜超过1寸。

临床应用

1. 治咳嗽,气喘:配列缺、肺俞,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

2. 治急性咽喉肿痛:独取尺泽,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3. 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配合谷,有行气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

4. 治急性吐泻、中暑:配委中,有清热化湿的作用。

5. 用手按摩尺泽穴可有效泄除肺热。

附注

1. 腧穴释义:前臂内侧称尺;泽,指沼泽,低洼水聚之处。本穴是手太阴经之合穴,属水,位在肘窝,手太阴脉气至此,象水之归聚处,故名。

2.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肱肌。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干经过,并有桡神经深支,肌皮神经肌支和桡侧副动脉前支(肱深动脉分支)分布。

3. 郑魁山用尺泽经验:

取穴法有三种:①屈肘拱手,在大肠经曲池穴1寸横纹端。②屈肘仰掌,在肘窝横纹中央,大筋(肱二头肌腱)外侧凹陷中。③伸臂使肘窝静脉暴露,用于三棱针放血。直刺1-1.5寸;灸5-10分钟。有调理肺气,清热和中之效。主治胸胁胀满,咳嗽,哮喘,咯血,鼻衄,咽喉肿痛,腹痛,吐泻,小儿惊风,上肢瘫痪,肘臂挛痛等。

按语:尺泽系肺经之合穴。上述三种取穴法,其治疗作用有别。第一种取穴常配肩髃列缺三间治疗上肢瘫痪和肘臂痛。第二种取穴,常配膻中、定喘治疗胸满、哮喘。第三种取穴,属点刺放血,常配少商合谷治疗咽喉肿痛。配委中穴,治疗急性腹痛,吐泻等。

尺泽之妙,妙在为太阴手脉之合穴,妙在为血郄之侧:①太阴手脉(肺主气)开通太阳足脉,有麻附辛之妙,但凡痛症开为首。②合穴,其穴性本身及补井当补合,有井、合共用之妙。③血郄之侧,兼俱活血之妙,治风先治血。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尺泽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尺泽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