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咯血.jpg

声门以下呼吸道组织出血,经口排出者称为咯血。其表现可以是痰中带血或大量咯血。中医属“血证”中“咳血”范畴。

病因

西医病因

引起咯血的疾病繁多,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脓肿支气管炎肺炎,肺真菌病,肺阿米巴病肺吸虫病支气管结石尘肺恶性肿瘤肺转移,良性支气管瘤等。

2、心血管系统疾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栓寒肺动静脉瘘等。

3、全身性疾病与其他原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肺型鼠疫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白塞病,胸部外伤,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替代性月经氧中毒结缔组织病等。

中医病因

1、感受外邪:外感风热燥邪,热伤肺络,迫血上溢而致咳血。

2、情志过极:肝气郁滞,日久化火,木火刑金,损伤肺络可致咳血。

3、劳倦久病:阴津耗伤,阴虚火旺,火迫血行而致出血。

预防

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秋冬季节要注意防护。

1.预防感冒外出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服,防止受寒感冒。

2.注意饮食饮食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首选。

3. “管理空气”房间经常通风,保持适宜温度(一般18~25℃)和湿度(一般40%~70%)。

4.锻炼身体要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

5.备急救药家里要备小药箱,尤其要备足止咳药物,如治疗干咳为主的喷托维林(咳必清)片和糖浆;以镇咳为主的可愈糖浆;以镇咳化痰为主的棕胺合剂等。家庭必备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镇静的药物如安定等。注意要及时更换小药箱里的过期药物。

注意事项

1.戒烟、限酒: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戒烟、限酒,以减少发生咯血的诱因。

2.情志调畅:中医认为,情志变化和疾病有一定的关系,如“喜伤心”、“忧伤肺”。

常见症状

一、病史

咯血量、性状、发生和持续时间及痰的性状对咯血病因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脓性痰伴咯血多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疡。肺水肿多见为粉红泡沫痰。长期卧床、有骨折、外伤及心脏病、口服避孕药者,咯血胸痛、[[晕厥]应考虑肺栓塞。40岁以上吸烟男性者要警惕肺癌的可能。女性患者于月经周期或流产葡萄胎后咯血,需要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绒癌肺转移。对年轻女性,反覆慢性咯血,不伴其他症状,需考虑排除支气管腺瘤

二、体征

应详细检查肺部。当胸部X线检查尚未能进行时,为尽早明确出血部位,可用叩诊法,如咯血开始时,一侧肺部呼吸音减弱或(及)出现啰音,对侧肺野呼吸音良好,常提示出血即在该侧。物理检查也能支持一些特异性的诊断,如二尖瓣舒张期杂音有利于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在限局性肺及支气管部位出现喘鸣音,常提示支气管腔内病变,如肺癌或异物;肺野内血管性杂音支持动静脉畸形;杵状指多见于肺癌支气管扩张症及肺脓疡;锁骨上及前斜角肌淋巴结肿大,支持转移癌。

三、伴随症状

(一)咯血伴发热

可见于肺结核、肺炎、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支气管肺癌等。

(二)咯血伴胸痛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梗塞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

(三)咯脓血痰

可见于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支气管扩张也有反复咯血而无咳痰者, 此型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

(四)咯血伴呛咳

可见于支气管肺癌支原体肺炎等。

(五)咯血伴有皮肤粘膜出血

须注意流行性出血热、血液病。

(六)咯血伴黄疸

须注意肺梗塞、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尿便常规检查有关凝血机制的检查、痰内抗酸杆菌、瘤细胞、肺吸早卵、痰普通培养及真菌培养等,对明确咯血的病因帮助很大。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对每个咯血者均应进行胸部X线透视,必要时进行胸部后前位及侧位摄影、休层及CT摄影。

3.支气管镜检查

诊断鉴别

诊断

大咯血通常指在24h内咯血量超过600~800ml或每次咯血量在300ml以上;小量咯血指每次咯血少于100ml;中等量咯血指每次咯血100~300ml。

西医诊断鉴别

1、呕血:是指患者呕吐血液,由于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胰腺、胆道)急性出血所致。但也可见于某些全身性疾病。

2、咯血伴发热:可见于肺结核、肺炎、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支气管肺癌等。

3、咯血伴胸痛:可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梗塞、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

4、咯脓血痰:可见于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支气管扩张也有反复咯血而无咳痰者,此型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

5、咯血伴呛咳:可见于支气管肺癌、支原体肺炎等。

6、咯血伴有皮肤粘膜出血:须注意流行性出血热、血液病。

7、咯血伴黄疸:须注意肺梗塞、钩端螺旋体病。

中医诊断鉴别

1、燥热犯肺:喉痒咳痰带血,发热,鼻燥口干,或身热恶风,头痛,咽痛。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2、肝火犯肺:咳嗽振作,痰中带血,胸胁牵痛,烦躁易怒,目赤口苦,便秘溲赤,或寐少梦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3、阴虚肺热:咳嗽少痰,痰中带血,经久不愈,血色鲜红,口干咽燥,两颧红赤,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并发症

窒息休克是咯血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窒息的表现:大咯血时出现咯血不畅、胸闷气促、情绪紧张、面色灰暗、喉部有痰鸣音,或喷射性大咯血突然中止等是窒息的先兆表现。若出现表情恐怖、张口瞪目、两手乱抓、抽搐、大汗淋漓、牙关紧闭或神志突然丧失,提示发生了窒息。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

治疗

西医疗法

咯血急诊治疗的目的是:①制止出血;②预防气道阻塞;③维持患者的生命功能。

(一)一般疗法

1、镇静、休息和对症治疗。

2、中量咯血者

应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鼓励患者轻微咳嗽,将血液咯出,以免滞留于呼吸道内。为防止患者用力大便,加重咯血,应保持大便通畅。对大咯血伴有休克的患者,应注意保温。对有高热患者,胸部或头部可置冰袋,有利降温止血。须注意患者早期窒息迹象的发现,做好抢救室息的准备。大咯血窒息时,应立即体位引流,尽量倒出积血,或用吸引器将喉或气管内的积血吸出。

(二)大咯血的紧急处理

1、保证气道开放 。

2、安排实验室检查

包括全血计数,分类及血小板计数;血细胞容积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凝血酶原时间和不完全促凝血激酶时间测定;X光胸片检查。

3、配血

在适当时间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基础凝血病。

4、适当应用止咳、镇静剂

如用硫酸可待因,每次30mg,肌注,每3~6h一次,以减少咳嗽。用安定以减少焦虑,每次10mg,肌注。

5、应用静脉注射药物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有指征,用抗生素;止血药物的应用。

(三)止血药的应用

1、垂体后叶素是大咯血的常用药。

2、普鲁卡因用于大量咯血不能使用垂体后叶素者。

3、安络血。

4、维生素K 。

(四)紧急外科手术治疗

(五)支气管镜止血

中医疗法

一、肺热壅盛

治法:清热泻肺,降逆止血。

主方:桑杏汤

桑叶栀子淡豆豉薄荷蝉蜕沙参梨皮麦冬天门冬石斛玉竹侧柏叶茜草根仙鹤草白茅根。 二、 肝炎犯肺

治法:清热泻肺,降逆止血。

主方:黛蛤散泻白散

龙胆黄芩栀子牡丹皮青黛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桑白皮地骨皮大蓟小蓟白茅根茜草根侧柏叶。 三、 阴虚火旺

治法:清热泻肺,降逆止血。

主方:百合固金汤 百合麦冬生地熟地玄参水牛角牡丹皮白芨白茅根侧柏叶大蓟小蓟茜草根

护理

1、一般护理

咯血病人的居室应保持安静、清洁、舒适、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咯血尤以初春为多。生活上如果注意预防,可以把诱发咯血的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其注意要点是:

①注意气候与咯血的关系;

②注意生活规律;

③注意稳定情绪;

④饮食。

2、对症护理

咯血的先兆观察与护理:约60%肺结核咯血患者都有咯血先兆。咯血先兆常表现为:胸闷、气急、咽痒、咳嗽、心窝部灼热、口感甜或咸等症状,其中大咯血好发时间多在夜间或清晨。根据咯血发生的规律,严格交接班制度,密切观其病情变化,加强夜班巡视,尤其是咯血高发时间,特别注意倾听患者的诉说及情绪变化,同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有效的处理。

3、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都对大咯血有明显的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解除顾虑。在大咯血的抢救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埋怨心理,应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止血有一过程,而且还取决于原发病的治疗情况。绝望心理常见于大咯血和多次咯血治疗无效,及少量咯血并伴有全身衰竭的重症患者,对这类患者的心理护理仍是难题,给他们讲述严重大咯血抢救成功的病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大咯血的同时,患者显得紧张、求救心切,有时因咯血不能说话,常用手势向医护人员表示求救,要多进行鼓励,同时也要告诉患者不必过于担忧,只有放松自己,消除紧张,安静休息,对疾病的恢复才会更有利。

4、咯血的观察与护理

咯血发生时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配合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嘱其采用患侧卧位,有利于健侧通气;向患者说明屏气无助于止血,且对机体不利,应尽量将血咳出,以防窒息,充 分做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抢救工作。同时遵医嘱给予止血药。

5、窒息的观察与护理

窒息是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其先兆症状的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抢救是挽救患者的重要措施。大咯血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窒息先兆。护士若遇到上述先兆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将患者变成头低脚高的体位,轻拍背部以利血块排出,可用手指卷上纱布清除口、鼻腔内血块,或迅速用鼻导管接吸引器插入气管内抽吸,以清除呼吸道内积血;并给予高流量吸氧或呼吸兴奋剂,以解除呼吸道梗阻。如牙关紧闭,应撬开牙关,挖出口腔里的血块,轻拍背部以利血块排出。在抢救过程中要沉着冷静,才能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

6、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

密切注意患者以防窒息,严密观察其窒息先兆,防止患者再窒息的发生。特别是在夜班时,加强巡视,提高警惕;预防感染,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加强饮食指导,嘱患者进食高热量、富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特别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以防增加腹压致咯血及窒息再次发生。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稳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尽快恢复体力

饮食事宜

1、宜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2、宜吃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食物;

3、宜吃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

饮食禁忌

1、忌吃活血的食物;如洋葱、红糖、甘蔗;

2、忌吃兴奋交感神经的食物;如浓茶、咖啡;

3、忌吃油腻的食物;如猪油、鸡油、羊油。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咯血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咯血》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