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湿冷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足湿冷可见于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临床上以循环系统病变最为严重,常见的有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此外,中暑以及自身代谢较差也可能引起四肢湿冷

手足湿冷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一、适宜食物

可多食一些具有补肾阳虚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一伏可食用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补人体之阳。还可以吃韭菜泥鳅来进行食补,药物则有肾宝、玉苁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另外,多吃一些性属温热的食品,以提高机体耐寒力。常见的温热食物有:牛肉大蒜辣椒生姜、圆葱、山药、桂圆当归等。

二、 饮食禁忌

1.尽量避免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如冰冻饮品、冰激凌等。

2.在吃温补食物的同时,尽量避免同时食用滋阴类食物,出现相互抵消滋补功效。

三、营养原则

应多食具有补气补血补肾的性平、温热类食物。

四、其他

摆脱畏冷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供参考)

1.早上起床。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是改善畏冷的第一步,早晨是一天的开始,不要老是蜗居在被窝里,振奋一下精神起床,然后好好的运动一下身体吧。心情愉悦的睁开双眼,不仅能防止畏冷,还能提高一天的效率。

2.运动身体。早晨起来运动身体,能使全身肌肉彻底的放松并舒展开来,防止由于全身僵硬导致的畏冷,人体经过一晚上的睡眠,往往处于血液不循环的状态,因此适当的运动放松身体很重要。

3.吃饱早餐。新的一天从早餐开始,好的体质也从好的早餐开始。

4.注意服装。切忌穿着紧窄的内衣,以及对身体有束缚的服装,不利于周身的血液循环

5.尽可能步行。步行是温暖身体的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

6.通过午餐来温暖身体。进餐是改善畏冷的关键,通过一些高热量的午餐能够温暖身体。俗话说得好,中饭要吃的饱,一定要准时进餐,保证热量的摄取。多吃一些粥类,加入梅干菜等阳性食品,对暖身非常有效果。

7.与人谈话有奇效。与朋友聊天是减压的特殊方式,对防止畏冷有奇特效果。

8.补充适度水分。水分的补给是非常重要的,摄取水分的同时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更能使血液循环畅通,每天补充2升的水分为佳。

9.呼吸法。感觉疲劳的时候,慢慢呼吸对畏冷症有很好的疗效,将手放在胸部,吸气的时候鼓起腹部,采用此类腹式呼吸法,能把氧气输送到体内的各个部分,促使血液循环,改善畏冷状态,在座位上就能轻松实行,亲身实践下吧。

10.晚餐。晚餐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能够温暖身体的阳性食品,阳性或阴性可以通过颜色等来识别。一些阳性食品主要为红颜色的暖色系食物,包括胡萝卜,生姜,梅干菜等。一些阴性食品多为白色或冷色系食物,如热带水果等,所以一定要适度选择。

11.洗澡和洗脚。洗澡不仅能消除畏冷症状,更能调节身体状况,因而是十分重要的。平时也坚持每晚用热水泡脚,加入有疗效的中药会更好,如红花等。

手足湿冷的原因

一种手脚冰凉虚寒的表现,“虚寒”的原因,有天生的,也有后天生活习惯造成的。所以应该提倡多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饮食起居规律有序,注意温寒添减衣物,不吃生冷食物等。

有一种手脚冰冷,中医叫“四逆”。“四”就是四肢的末端;“逆”就是厥冷的意思。这种情况是因为血液循环不能达到四肢的末梢,因而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肢体寒冷。

女性在特殊生理期间也容易因贫血而引起畏寒,还有就是因为肠胃出血,血液流失过多的人,也会有贫血畏寒现象。

另外,中医学上还有一种叫“血枯”的病,就是血液干枯减少导致的贫血而畏寒。

轻症中暑症状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手足湿冷的诊断

手脚冰冷并伴有湿汗。

手足湿冷的鉴别诊断

手足逆冷,证名。又称四肢逆冷、手足厥冷。指手足发冷,冷至肘部和膝部。

手足多汗症主要表现为手掌,足底多汗,轻度患者仅表现为手掌湿润,,重度患者手掌可分泌出肉眼可见汗珠。出汗时多伴有手掌冰冷,仅少数患者出汗时手指能保持温暖。因手部皮肤常处于潮湿,浸泡状态,手掌蜕皮明显,常伴有皮炎,冬季时因肢端湿冷可导致冻疮,皮肤溃烂等症状。患者往往自儿童或少年时起出现手掌等部位的多汗,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手部多汗容易影响手操作的灵活性,干扰手工操作,患者因避免与别人握手而影响人际交往,并产生躲避,焦虑的心态。调查表明50%的患者感觉自信心不足,38%的患者有挫折感,而有压抑感的患者也达到20%左右。

手脚冰冷并伴有湿汗。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手足湿冷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手足湿冷》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