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
治疗
染料中毒的治疗要点为 :
染料多无特效解毒剂。皮肤及黏膜上的毒物用大量水冲洗。误食后给予催吐、洗胃及药用炭治疗,补液及利尿以促进毒物排泄。肾衰者可以考虑血液净化治疗。
概述
染料是指在一定介质中,能使纤维或其他物质牢固着色的化合物。作为染料除了具有鲜明的色泽外,还须能溶于水或借助于化学方法使之溶于水及制成分散液,在染色时含染液而上染纤维,上染后具有一定的坚牢度,即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保持不褪色。我们介绍的染料只限于有机化合物。
染料的分类方法
染料的分类方法有三种:按来源划分、按应用性能划分、按化学结构划分。常用后两种分类方法。
1.按应用性能分类
(1)直接染料:染料分子多数为偶氮结构并含有磺酸基、羧酸基等水溶性基团,可溶于水,在水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染料对纤维素有亲和力,染料分子与纤维素分子之间以范德华力和氢键相结合,从而染着于纤维上,可使纤维直接染色。
(2)酸性染料:是一类含磺酸基、羧酸基等极性基团的阴离子染料,通常以水溶性钠盐存在,在酸性染浴中,能与蛋白质纤维素分子中的氨基以离子键相结合而染着。结构上主要为偶氮和蒽醌所组成,亦有部分为三芳甲烷结构,主要用于蛋白纤维(羊毛、蚕丝、皮革)的染色。
(3)分散染料:染料分子中不含有水溶性基团,是一类水溶性很小的非离子型染料,在染色时用分散剂将染料分散成极细颗粒,在染液中呈分散状对纤维染色。主要用于聚酯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4)活性染料:染料分子中存在能与纤维分子的羟基、氨基发生化学反应的基团。通过与纤维成共价键而使纤维着色,又称反应染料。主要用于棉、麻、合成纤维的染色,也可用于蛋白纤维的着色。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染料。
(5)还原染料:分为不溶和可溶于水两种。它本身不溶于水,只是它可在碱性条件下被还原成隐色体而上染纤维,再经氧化,在纤维上恢复成原来不溶性的染料而染着。若将还原染料制成硫酸酯钠盐,可变成可溶性还原染料,在织物上染色后,经水解、氧化除去水溶性基团,生成不溶性的还原染料从而固着在纤维上,这种染料称为可溶性还原染料。该类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6)阳离子染料:又称碱性染料和盐基染料。溶于水中呈阳离子状态,主要用于锦纶纤维染色,也可与蛋白质分子以盐碱相结合。
(7)冰染染料:为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时须在冷冻条件(O℃~5℃)下进行,由重氮和偶分组分直接在纤维上反应形成沉淀而染色。
(8)缩聚染料:这类染料可溶于水,染色时在纤维上脱去水溶性基团而发生分子间缩聚反应,成为分子量较大的不溶性染料固着在纤维上。
除以上各类外,还有氧化染料(如:苯胺黑)、溶剂染料、丙纶染料、硫化染料等。
2.按化学结构分类
主要是根据染料所含共轭体系的结构来分。可分为:
(1)偶氮结构(-N=N-)。
(2)蒽醌(A/Q)结构。
(4)硫化染料,具有复杂的含硫结构。
(5)酞箐(PC)结构染料,分子中含有酞箐结构。
(6)多甲川染料(箐系染料),在分子共轭体系中,含有(-C=C-)链段。
(7)芳甲烷染料,包括二芳甲烷和三芳甲烷染料。
(8)硝基和亚硝基染料,在染料中,硝基为共轭体系关键组成部分。
(9)杂环染料,分子中含有杂环结构。
毒理作用
急性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接触染料的工人及技术人员等。可经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及随食物进入体内引起毒性反应。残留在皮肤上的某些染料在细菌生物催化作用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释放出致癌芳香胺,并透过肌肤扩散到人体,导致机体癌变等慢性中毒反应。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多在工作中或下班后几小时内发病,班后热水浴和饮酒易诱发中毒并使中毒加重。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皮疹、乏力、胸闷、嗜睡,口唇、耳郭、舌及肢端出现轻度发绀。一般在24h可恢复正常。中度中毒时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心悸、气短、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有的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皮肤、黏膜发绀明显,可有尿频、尿急,尿液呈葡萄酒色。可出现轻度溶血性贫血。重度中毒者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步态不稳、抽搐甚至昏厥、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可消失。重度发绀波及全身,皮肤、黏膜呈深蓝或铅灰色,有的出现少尿、 蛋白尿、血尿甚至无尿。有的肝脏肿大,有压痛,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可出现严重的溶血性贫血。
2.慢性中毒
是在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此类毒物后发生的,表现为全身性,多系统;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易疲劳等。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缺乏、恶心、腹胀、肝大。血液系统以血红蛋白减少为主,酷似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心血管系统可有心悸、气短、血压偏低等,少数患者心电图异常,偶见心律不齐。其他可有接触性皮炎,视野缩小、癌变等。
需要指出,并非所有染料都有上述反应,而且由于工业技术改进,一些毒性强的染料已被淘汰。目前工业染料多为低毒、微毒产品。故染料急性重度中毒已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