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由一群革兰氏阴性杆菌组成的尤其是对人和动物都能导致疾病的病菌,其中以鼠伤寒、肠炎和猪霍乱杆菌最常见。  

防治

首先应禁止食用病畜、病禽,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对肉、禽、奶、蛋类食品加工,储存应严防污染。

1、食用时要煮熟、煮透;存放,加工时生熟食物要分开。

2、重症者应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给予大量维生素C,腹痛者可给予颠茄阿托品等治疗,抗菌素可给予氟派酸、氟嗪酸或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常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临床表现

中毒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繁殖,再加上处理不当,未能杀死沙门氏菌。在加工被污染的猪肉内脏时,常因加热不够或切块太大,食品中心部分仍有存活的细菌,食后可致中毒。另外,在患病的牛乳中,如加热不彻底也可中毒。生、熟肉食在加工及储存过程中,如刀具、菜板、储存容器再次被感染。虽然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大多数发生在5~10月间,其中7~8月份最多,通过苍蝇、鼠类等污染食品、水源等,也可造成中毒。沙门氏菌属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大量活的沙门氏菌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并在肠道繁殖,以后经肠系膜淋巴组织进入血循环,出现菌血症,引起全身感染。当细菌被肠系膜、淋巴结和网状内皮细胞破坏时,沙门氏菌体就释放出内毒素,导致人体中毒,并随之出现临床症状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潜伏期最短2小时,长者可达72小时,平均为12~24小时。主要有三种表现类型,即胃肠型、伤寒型、败血症型。以胃肠型最为常见。前驱症状有寒战头痛头晕恶心痉挛腹痛,继之出现呕吐腹泻、全身酸痛或发热。每天腹泻可达7~8次。体温在38~40℃之间,病程约3~5天,一般2~3天腹泻停止,体温恢复正常,一般情况好转。严重者,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和体弱者常因脱水酸中毒无尿心力衰竭等,急救不及时而危及生命。

本病可根据病史,发病中的表现,进一步做细菌学及血清学检验,即可确定诊断。  

诊断与急救

沙门氏菌广存于猪、羊、狗、牛、鸡、鸭、鹅及鼠类肠道内,其所致的中毒是最常见食物中毒之一。

(一)判断

1.多发于夏秋季,曾有食用可疑污染肉类史。

2.进食短期内出现急性胃肠症状,如恶心,频繁性呕吐,腹痛、腹泻。同时进餐者有类似症状。重者可发生高热、脱水、昏迷抽搐,很快死亡。

(二)急救

1.卧床安静休息,呕吐物严格消毒处理。

2.呕吐后,给予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3.呕吐甚者,给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

4.腹痛甚者,用手导引或针刺足三里天枢等穴。每次~30分钟,每天2~3次。

5.马齿苋30~60g水煎服。

6.症状严重者速送医院抢救。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