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金沙.jpeg

海金沙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归膀胱小肠经利尿通淋,止痛。适用于淋证

药性

。归膀胱小肠经

功效

利尿通淋,止痛。

临床应用

淋证。本品其性下降,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治热淋急病,如《泉州本草》以本品为末,甘草汤送服;治血淋,如《普济方》以本品为末,新汲水或沙糖水送服;治石淋,同鸡内金金钱草等配伍;治膏淋,与滑石麦冬甘草同用,如海金沙散《世医得效方》;本品又能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多与泽泻猪苓防已木通等配伍,以加强利尿的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宜包煎。

使用注意

肾阴亏虚者慎服。

炮制

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生用。

鉴别

海金沙鉴别.jpg

干燥成熟的孢子,呈粉末状,棕黄色或淡棕色,质极轻,手捻之有光滑感。置手掌中即由指缝滑落;撒在水中则浮于水面,加热后逐渐下沉;易着火燃烧而发爆鸣及闪光,不留灰渣,以干燥、黄棕色、质轻光滑、能浮于水、无泥沙杂质、引燃时爆响者为佳。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海金沙,渗之药,故主通利小肠,得牙硝、栀子,皆咸寒苦寒之极,又得蓬砂,所以能治伤寒热狂大热,当利小便,此釜底抽薪之义也,淡能利窍。故治热淋血淋膏淋等病。"

2.《本草述》:"海金沙,方书但知其治血淋膏淋石淋等症,讵知其种种所患,皆本于湿土之气不能运化,而又有火以合之,乃结聚于水道有如是耳,岂可徒取责于行水之脏腑乎?试观东垣治脾湿方,更如续随子丸之亦治通身肿满、喘闷不快者,则可以思其功之所主,固不徒在行水之脏腑矣。"

附方

1.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腊面茶半两。二味捣研令细。每服三戗,生姜甘草汤调下。(《本草图经》)

2.治热淋急痛:海金沙为末,生甘草汤冲服。(《泉州本草》)

3.治膏淋:海金沙、滑石各一两(为末),甘草二钱半(为末)。上研匀。每服二钱,食前,煎麦门冬汤调服,灯心汤亦可。(《世医得效方,海金沙散)

4.治尿酸结石症:海金沙、滑石共研为末。以车前子麦冬木通煎水调药末,并加蜜少许,温服。(《广西中药志》)

5.治小便出血:海金沙为末,以新汲水调下。一方用砂糖水调下。(《普济方》)

6.治肝炎:海金砂五钱,阴行草一两,车前六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7.治脾湿太过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鼓:牵牛一两(半生半炒),甘遂、海金沙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水一盏,食前调下,得利止后服。(《医学发明》海金沙散)

8.治脾湿胀满:海金沙一两,白术二钱,甘草五分,黑丑一钱五分,水煎服。(《泉州本草》)

别名

左转藤灰(《四川中药志》),海金砂(《江西草药》)。

来源

海金沙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的干燥成熟孢子。主产于广东、浙江等地。

出处

嘉佑本草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海金沙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海金沙》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