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肿瘤
在口腔颌面肿瘤中,涎腺肿瘤发生的比例较高,为常见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涎腺肿瘤, 95%来自腺上皮,其它来源肿瘤少见。涎腺腺上皮来源肿瘤是人体中组织病理分型最为复杂的肿瘤之一,不同类型的肿瘤在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等各方面均不相同。
良性肿瘤在较为年轻的人群中发生,而恶性肿瘤则多发生在较大年龄的人群中,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涎腺癌是由涎腺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可来源于大涎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来源于小涎腺(多见于腭腺),即任何有涎腺的部位都可发生,病理分类有:粘液表皮样癌,乳突状囊腺癌,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腺癌,鳞癌和未分化癌等。
目录
涎腺肿瘤的治疗
临床检查
通过询问病史,详细了解患者的年龄、症状、肿瘤的部位及患者的性别等,进行细致的临床检查,常可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影像学检查
腮腺和颌下腺肿瘤忌做活检,因为无论良、恶性肿瘤,均有发生瘤细胞种植的危险,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
⑴涎腺造影:涎腺造影对唾液腺炎症及舍格伦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优于唾液腺肿瘤。
⑵B超:B超可判断腺体有无占位性病变以及肿瘤的大小,并初步估计肿瘤的性质;当临床上腮腺良性肥大、腮腺炎性肿块等与腮腺肿瘤难以区分时,可首选B超检查。
⑶CT、磁共振:CT检查可确定肿瘤的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包括重要血管间的关系,特别适用于腮腺深叶肿瘤,尤其是咽旁肿瘤难以区分者,以及范围非常广泛的肿瘤,对肿瘤定位非常有益。磁共振显像可获得横断、矢状、及冠状图像,且肿瘤与血管之间的关系也能很好的显示。
⑷99mTc核素扫描:99mTc核素扫描显像对沃辛瘤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表现为肿瘤区99mTc核素聚集,即所谓“热结节”,其他肿瘤表现为“冷结节”。
细针吸取活检
用外径为0.6mm的针头,吸取少量组织,涂片作细胞学检查,可作定性诊断参考,不能据此确定手术方案。细针吸取活检有其局限性,针吸组织是肿物的某一点,获取组织很少,仅凭少量组织的涂片难以概括肿瘤全貌,对位置深在的小肿瘤还有可能漏诊,但如能在B超引导下进行针吸,则可避免误诊。唾液腺肿瘤的组织学非常复杂,有时难以作出明确的组织学分类,只能初步确定良恶性。
组织病理诊断及分类、分期
⑴腮腺和颌下腺肿瘤禁忌做活检。
⑵必要时术中冰冻协助诊断。
⑶最后诊断应根据石蜡切片。
①. 高度恶性肿瘤,包括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唾液腺导管癌、非特异性腺癌、鳞状细胞癌、肌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这类肿瘤颈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率较高,术后易于复发,患者预后较差。
②. 低度恶性肿瘤,包括:腺泡细胞癌、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上皮-肌上皮癌等。这类肿瘤颈淋巴结远处转移率较低,虽可出现术后复发,但患者预后相对较佳。
中度恶性肿瘤,包括:基底细胞腺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等。其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涎腺肿瘤的发病情况
1.发病率:据文献报告约为0.15~1.6/10万,国内目前尚无确切的唾液腺肿瘤发病率的统计资料。
2.构成比:大涎腺肿瘤占除皮肤外所有良、恶性肿瘤的5%; 涎腺腺上皮源肿瘤占口腔颌面肿瘤的20.6%。
3.不同腺体肿瘤发病率不同:腮腺占80%,颌下腺占10%,舌下腺占1%,小涎腺占9%(其中腭腺居多)。
4.良性与恶性肿瘤的比例:腮腺肿瘤中良性约占80%,恶性约占20%;颌下腺良恶性分别占55%和45%;舌下腺分别为90%和10%;小涎腺中分别为60%和40%。
5.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好发部位:沃辛瘤好发于腮腺,粘液表皮样癌好发于磨牙后腺,腺样囊性癌好发于舌下腺。
6.多原发灶肿瘤:好发于腮腺,常为沃辛瘤,而恶性肿瘤少见。
7.年龄特点:成年人良性肿瘤居多,儿童恶性肿瘤居多。
8.性别特点:多形性腺瘤和粘液表皮样癌女性居多,沃辛瘤男性居多。
涎腺肿瘤的临床特点
1.良性肿瘤多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
2.恶性肿瘤多有疼痛症状、生长较快、与周围组织粘连、甚至浸润神经组织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有些低度恶性肿瘤在早期可呈良性表现,病程较长。
(二)各自的临床特点:
1.腮腺肿瘤:
⑵良性肿瘤无面瘫表现。
⑶恶性肿瘤常有面瘫、表面溃破、张口受限,少数患者可有淋巴结肿大;肿瘤侵犯咬肌时,常致张口受限。
⑷腮腺深叶肿瘤可有咽侧或软腭膨隆,下颌后凹肿瘤位于下颌支后缘和乳突之间,受到骨性结构的限制,触诊时肿物活动受限,界限亦不清楚,应注意与恶性肿瘤鉴别。
⑸副腮腺肿瘤可表现为颊部包块,多位于颧弓或颧突下方。
2.颌下腺肿瘤:
⑴可触及颌下三角区肿块。
⑵良性肿瘤常为无自觉症状包块。
⑶恶性肿瘤常侵犯舌神经、舌下神经,可表现为舌痛、舌麻木、舌运动受限,伸舌时偏向患侧,也可出现舌肌萎缩及舌震颤。恶性肿瘤侵犯骨膜时,肿物固定于颌骨,可有颈淋巴结肿大。
3.舌下腺肿瘤:
⑴部分病例无自觉症状,在体检时或因舌下肿块妨碍义齿戴入时才被发现。
⑵部分病例可有舌痛或舌麻木,舌活动受限,影响说话和吞咽。
⑶触诊可发现舌下腺硬性肿块,有时与下颌骨舌侧骨膜粘连,口底粘膜常完整。
4.小涎腺肿瘤:
⑴常发生于腭后部或硬软腭交界处,肿物不活动。因为腭粘膜较厚,腭腺腺叶间的纤维与骨膜直接相连,使肿瘤固定,故临床不能以此来判定肿瘤的良恶性。
⑵恶性肿瘤可侵犯神经。肿瘤顺腭大神经向上甚至可累及眶下神经,引起疼痛或相应区域的麻木。
⑶恶性肿瘤侵犯咬肌时,常致张口受限;良性肿瘤压迫骨质可引起骨吸收,恶性肿瘤则对骨质呈侵蚀性破坏。
5.磨牙后腺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多见,因含有粘液性分泌物,易误诊为粘液囊肿、或因伴发炎症而被误诊为冠周炎或骨髓炎。
6.舌腺肿瘤:多位于舌根,恶性肿瘤多见;表现为疼痛、异物感及吞咽障碍,包块表面粘膜完整,易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7.唇腺肿瘤:较少见。多发生于上唇,多为界限较清楚的良性肿瘤,以基底细胞腺瘤和管状腺瘤为多见常为界限清楚的肿块。
涎腺肿瘤的治疗
涎腺肿瘤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恶性肿瘤可配合放疗、化疗、冷冻治疗。
手术治疗
(1)手术原则:
①忌单纯沿包膜剥离的剜出术。
②手术在包膜外正常组织进行,同时切除部分或整个腺叶。
④腮腺深叶肿瘤:肿瘤及腮腺全切除、面神经解剖术。
(2)面神经的处理:
①肿瘤与面神经无粘连,保留面神经。
②肿瘤与面神经轻度粘连,但可分离,或距离肿瘤较近,可保留面神经,术中冷冻或术后放疗。
③术前已面瘫、或术中发现面神经穿过肿瘤,应牺牲面神经,然后再修复面神经。
(3) 颈淋巴结处理:
涎腺恶性肿瘤转移率约为15%。 怀疑淋巴结转移者,应行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 不怀疑淋巴结转移者,原则上不做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高度恶性者,可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放疗
涎腺恶性肿瘤对放疗不敏感。 放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如腺样囊性癌等。
化疗
⑴涎腺恶性肿瘤可发生远处转移,如腺样囊性癌转移率高达40%。
⑵术后应配合化疗,可单用或与放疗合用羟基喜树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