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海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照海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跷。属足少阴肾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本干,及胫后动、静脉。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尿频尿闭咽喉干痛,脚气红肿失眠癫痫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用

滋阴清热调经止痛。

定位

足内侧部,内踝尖正下方与距骨相接的凹陷处。

Akupixkk6.jpg

解剖

在胫骨后肌腱处;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

主治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尿频尿闭,咽喉干痛,脚气红肿,失眠癫痫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应用

痫证失眠等精神、神志疾患。

咽干咽痛、目齿肿痛五官热性病证。

小便不利小便频数

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

下肢痿痹。

配伍应用

列缺主治咽喉肿痛。

中极三阴交主治癃闭

肾俞关元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附注

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

别名

阴跷。

名称释义

照海。照,照射也。海,大水也。照海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本穴物质为水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比水形成为一个较大水域,水域平静如镜,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热能而大量蒸发水液,故名照海。

阴跷。阴跷,乃穴内气血有地部的经水和天部的阳气,气血特性体现了阴急而阳缓的阴跷脉特性,故名阴跷。

漏阴。漏,漏失也。阴,阴水也。漏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漏失。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因受天部照射之热,经水气化蒸发如漏失一般,故名漏阴。

足少阴阴跷脉之会。同照海名解。

文献摘要

《大成》:洁古曰:痫病夜发灸阴跷,照海穴也。

《通玄指要赋》: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

《灵光赋》:阴阳两跷和三里,诸穴一般治脚气。

《标幽赋》:阴跷、阳维而下胎衣。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照海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照海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