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至
种 名: 牛至
学 名: Origanum vulgare‘Rogeukuppel’
别 名: 滇香蕾
科: 唇形科
属:牛至属
形态特征
常绿宿根草本,生长茂盛,生长高度25厘米。秋冬叶转为暗红色。
生长习性
喜光,耐瘠薄,宜植于排水良好处。喜碱性土,是良好的地被植物。
产地分布
原产于非洲北部和亚洲地区,牛至的分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都可生产一定量的牛至。在我国,牛至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至长江以南各地。
药用价值
牛至全草含挥发油,主要有对一聚伞花素、香荆芥酚、麝香草酚、香叶乙酸酯等可利尿、促进食欲、改善消化、去痰、抗菌的作用,每1毫克中含抗衰老素超氧化物岐化酶187.80微克,是蔬菜中含量最高者, 其抗氧化功能非常强,以其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效力而言,比苹果高出42倍,比马铃薯高出30倍,比橘子高出12倍。牛至味辛,性微温,有清暑解表、利水消肿之作用。
牛至全草可提取芳香油,也可以用作香蕾入药,还能作为资源植物使用。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已把牛至作为-种中草药使用,它可用于治疗因暑湿所引起的发热、头痛、身困倦、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也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等疾病。
美国农业部的“植物化学和植物物种学”的背景资料表明,牛至含有30多种抗菌化合物,因而牛至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非药物生长促进剂。随着人们对人类健康的关注,抗生素添加剂可能使人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这一缺点使人们对抗生素的使用日益减少,采用现代高科技生产“全天然”饲料添加剂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研究的热点,因而更深地了解牛至可为其作为新型非药物生长促进剂提供参考。
食用方法
牛至,又称匹萨草,土香薷。原产干欧洲,从地中海沿岸地区至印度均有分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野生植物,药用及作烹饪调味
料。一般西餐中都把其晾干磨成粉末使用,是西餐调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比萨如果没有牛至就失去了根本的味道,它会让
你做的菜肴更有层次感.味道更立体和丰富。
牛至尝起来有点苦味和胡椒般的辛辣味。由于它具有浓郁的辛香,在烹饪时常常用于添香和去除肉类的膻味。墨西哥产的品种味道偏
浓重主要用于辣椒粉和墨西哥菜中。地中海产的品种味道略苦.有薄荷味主要用于意大利面酱和比萨饼。
由于它的气味浓烈扑鼻,因此只需加入少许,就能带来食物的美味了。在意大利薄饼和墨西哥、希腊莱中,牛至是必不可少的
香料。它可以和任何番茄莱式搭配,也适用于蛋类和有乳酪的沙拉,烤肉等食物中。干燥后能粉末可以加八沙拉中为其增香。
使用小常识
2. 叶部浸出液用于洗发膏,入浴剂
3. 取牛至3-9克,水煎服或泡茶饮,可治感冒。
5. 牛至10克+紫苏7克+枇杷叶7克+灯心菜3克煎服,一日3次依次2杯,治疗伤风发热、鼻寒、咳嗽或呕吐等。
6. 牛汁煎汤,对风湿性关节炎有效,也可做齿龈疾病患者的含漱剂。
7. 取鲜叶或干粉烤制香肠、家禽、牛羊肉,风味尤佳。
8. 取鲜叶做沙拉、做汤、做饭,能增加饭菜的香味,促进食欲。
药用简介
【别名】土香薷[贵州]、白花茵陈[江西、云南]、五香草、暑草、琦香、满坡香、满山香[云南]、小甜草
【来源】为唇形科牛至属牛至Origanum vulgare L.,以全草入药。夏末秋初开花时采收,将全草齐根头割起,或将全草连根拔起,抖净泥沙,晒干后扎成小把。
【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消暑化湿。用于中暑,感冒,急性胃肠炎,腹痛。
【用法用量】 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牛至属- Origanum Linn.Linn.sp.pl.ed.1:588.1753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叶大多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全缘或具疏齿。常为雌花、两性花异株。小穗状花序圆形复长圆形,果时伸长或否,由多花密集组成,有覆瓦状排列的小苞片,小穗状花序复组成伞房状圆锥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绿色或紫红色,卵圆形,倒卵圆形,倒长圆状卵圆形至披针形。花萼钟形,外面被毛或否,内面在喉部有白色柔毛环,13脉,鄂齿5,近三角形,锐尖或钝,几等大。花冠白色或粉红至紫色,钟状,冠筒稍伸出或甚伸出于花萼外,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扁平,先端凹陷,下唇张开,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在两性花中通常短于上唇或稍超过上唇,在雌性花中则内藏,花药卵圆形,2室,由三角状楔形的药隔所分隔,花丝无毛。花柱伸出花冠,先端不相等2浅裂。花盘平顶。小坚果干燥,卵圆形,具稜角,无毛。
约15-20种,主要分布于地中海至中亚。我国产下述一广布种。
1.牛至 香薷(滇南本草),白花茵陈、香茹草、琦香(云南昆明),乳香草、香茹、香薷、满山香(云南曲靖),苏子草、香茹、香薷、玉兰至、罗罗香、山薄荷、满天星(云南),满坡香(贵州剑河、梵净山),土香薷(贵州贵阳、铜仁),地藿香(贵州瓷安),小田草(贵州),土香薷、香炉草、香茹草、接骨草(四川),白花茵陈、茵陈、糯米条(江西),野荆芥、随经草(江苏),土茵陈(福建),野薄荷、五香草、署草(陕西),小叶薄荷(植物名实图考)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根茎斜生,其节上具纤细的须根,多少木质。茎直立或近基部伏地,通常高25-60厘米,多少带紫色,四稜形,具倒向或微卷曲的短柔毛,多数,从根茎发出,中上部各节有具花的分枝,下部各节有不育的短枝,近基部常无叶。叶具柄,柄长2-7毫米,腹面具槽,背面近圆形,被柔毛,叶片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长1-4厘米,宽0.4-1.5厘米,先端钝或稍钝,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或微心形,全缘或有远离的小锯齿,上面呈亮绿色,常带紫晕,具不明显的柔毛及凹陷的腺点,下面淡绿色,明显被柔毛及凹陷的腺点,侧脉3-5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显著,下面多少突出;苞叶大多无柄,常带紫色。花序呈伞房状圆锥花序,开张,多花密集,由多数长圆状在果时多少伸长的小穗状花序所组成;苞片长圆状倒卵形至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锐尖,绿色或带紫晕,长约5毫米,具平行脉,全缘。花萼钟状,连齿长3毫米,外面被硬毛或近无毛,内面在喉部有白色柔毛环,13脉,多少显著,萼齿5,三角形,等大,长0.5毫米。花冠紫红、淡红至白色,管状鈡形,长7毫米,两性花冠筒长5毫米,显著超出花萼,而雌性花冠筒短于花萼,长约3毫米,外面疏被短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疏短柔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卵圆形,长1.5毫米,先端2浅裂,下唇张开,长2毫米,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较小,均长圆状卵圆形。雄蕊4,在两性花中,后对短于上唇,前对略伸出花冠,在雌性花中,前后对近相等,内藏,花丝丝状,扁平,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两性花有三角状楔形的药隔分隔,室叉开,而雌性花中药隔退化雄蕊的药室近于平行。花盘顶端。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不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小坚果卵圆形,长约0.6毫米,先端圆,基部骤狭,微具稜,褐色,无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产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新疆及西藏;生于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海拔500-3600米。欧、亚两洲及北非也有,北美亦有引入。
全草入药,可以预防感冒,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泻、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瘙痒及水肿等症,其散寒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作香薷收购及使用。全草又可提芳香油,鲜茎叶含油0.07-0.2%,干茎叶含油0.15-4%,油的比重(15℃)0.868-0.910,旋光度(20℃)-20--70℃,含醇量(以香草醇计)2-3%,含酚量(以麝香草酚计)约含7%,除供调配香精外,亦用作酒曲配料。此外它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为一多型种,在欧洲不少作者常分成许多亚种及变种。就我国各地所产而言,变化亦相当大,新疆所产的叶较大,花序密集,小苞片倒卵形至近卵形,甘肃所产的小苞片极宽大,果时近于圆形,深红色,福建所产的花萼近于无毛,湖南部分标本花序明显呈角柱形,台湾与大陆上述以外的地区所产的小苞片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以及花萼多毛这两点上是一致的,但常发现有雌花两性花异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