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玫瑰花概述图.jpg

蔷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微苦,温。归脾经。疏肝解郁,活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跌打伤痛等。

药性

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

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临床应用

1.肝胃气痛。本品芳香行气,味苦疏泄,有疏肝解郁、醒脾和胃、行气止痛之功。用治肝郁犯胃之胸胁脘腹胀痛,呕恶食少,可与香附佛手砂仁等配伍。

2.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本品善疏解肝郁,调经解郁胀,治肝气郁滞之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可与当归川芎白芍等配伍。

3.跌打伤痛。本品味苦疏泄,性温通行,故能活血散瘀以止痛。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与当归川芎赤芍等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1.5~6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慎服。

炮制

拣去杂质,摘除花柄及蒂。

鉴别

玫瑰花鉴别图.jpg

干燥花略成半球形或不规则团状,直径1.5~2厘米。花瓣密集,短而圆,色紫红而鲜艳,中央为黄色花蕊,下部有绿色花萼,其先端分裂成5片。下端有膨大星球形的花托。质轻而脆。气苈香浓郁,味微苦。以朵大、瓣厚、色紫、鲜艳、香气浓者为佳。

各家论述

1.《本草正义》: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

2.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3.《药性考》:行血破积,损伤瘀痛,浸酒饮。

4.《本草纲目拾遗》:和血,行血,理气。治风痹。

5.《本草再新》: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破血。

6.《随息居饮食谱》: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酿酒可消乳癖。

7.《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妇人月经过多,赤白带下及一般肠炎下痢等。

8.《山东中药》:治肝胃气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泄泻,口舌糜破,吐血,噤口痢。

9.《泉州本草》:治肺病咳嗽痰血、吐血咯血

附方

①治肝胃气痛:玫瑰花阴干,冲汤代茶服。(《纲目拾遗》)

②治肝郁吐血,月汛不调:玫瑰花蕊三百朵,初开者,去心蒂;新汲水砂铫内煎取浓汁,滤去渣,再煎,白冰糖一斤收膏,早晚开水冲服。瓷瓶密收,切勿泄气。如专调经,可用红糖收膏。(《饲鹤亭集方》玫瑰膏)

③治肺病咳嗽吐血:鲜玫瑰花捣汁炖冰糖服。(《泉州本草》)

④治新久风痹:玫瑰花(去净蕊蒂,阴干)三钱,红花、全当归各一钱。水煎去滓,好酒和服七剂。(《百草镜》)

⑤治肝风头痛:玫瑰花四至五朵,合蚕豆花三至四钱,泡开水代茶频饮。(《泉州本草》)

⑥治噤口痢:玫瑰花阴干煎服。(《纲目拾遗》)

⑦治乳痈初起,郁症宜此:玫瑰花初开者,阴干、燥者三十朵。去心蒂,陈酒煎,食后服。(《百草镜》)

⑧治乳痈:玫瑰花七朵,母丁香七粒。无灰酒煎服。(《纲目拾遗》)

⑨治肿毒初起:玫瑰花去心蒂,焙为末一钱。好酒和服。(《百草镜》)

别名

徘徊花(《群芳诺》),笔头花、湖花(《浙江中药手册》),刺玫花(《河北药材》)。

来源

蔷薇科植物玫瑰初放的花。

出处

食物本草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玫瑰花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玫瑰花》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