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草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珍珠草.jpeg

珍珠草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干燥全草或带根全草。。归肺经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治疗湿热黄疸泄痢淋证疮疡肿毒,蛇犬咬伤。目赤肿痛。小儿疳积

药性

。归肺经

功效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临床应用

1.湿热黄疸泄痢淋证。本品以泄清热,其入肝经,通利肝胆,去湿退黄,对于湿热蕴结肝胆,面目皮肤色黄如橘者,与茵陈同用;本品还可清热利湿通淋,可与金钱草等药相伍,用于膀胱湿热之热淋涩痛与砂淋石淋;本品既利湿热,又解热毒,配黄连木香等,还常用治湿热毒邪下注大肠所致的泄泻或便下脓血,里急后重。

2.疮疡肿毒,蛇犬咬伤。珍珠草性清热解毒。可治疗热毒蕴结之疮毒痈肿、毒蛇咬伤或狂犬咬伤。可内服外敷并用,或与白花蛇舌草蚤休等伍用。

3.目赤肿痛。本品入肝经,苦凉泄火,清热明目。单用或配菊花内服外洗,可治热上攻,风热注目之赤眼火肿,涩痛难忍。

4.小儿疳积。本品甘可健脾,凉以清热,治小儿禀赋素弱,过食肥甘,失运,食积化热所致的疳积,可单用水炖服。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苦凉之品,阳虚体弱者慎用。

炮制

夏、秋二季采集地上部分或带根全草,洗净泥土,除去杂质,鲜用捣汁或捣敷。或晒干,切段,生用。

鉴别

干燥带根全草,根茎外表浅棕色,有髓;主根不发达,须根多数,浅灰棕色。茎粗约2~3毫米,老茎基部灰褐色;茎枝有纵皱,灰棕色、灰褐色或棕红色;质脆易断,断面中空。分枝有纵皱及不甚明显的膜翅状脊线。叶片薄而小,灰绿色,皱缩,易脱落。花细小,腋生于叶背之下,多已于缩。有的带有扁圆形亦褐色的果实。气微香,叶味微苦。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眼,疳积,煲肉食或煎水洗。治头上生疮仔成堆,痛痒难抵,煎水洗,研末开油搽亦可。

2.《临证指南》:治小儿诸疳瘦弱,眼欲盲。为未白汤下,或蒸煮鱼肉食。

3.《植物名实图考》:治瘴气

4.《福建民间草药》:平肝,退火,明目,治蛇咬伤。

5.《贵州民间药物》:理气消肿。

6.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渗湿]利水。治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

附方

1.治红白痢疾:叶下珠鲜草一至二两。水煎,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调服。(《福建中草药》)

2.治传染性肝炎:鲜叶下珠一至二两。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3.治小儿疳积夜盲:叶下珠五至七钱,鸡、猪肝酌量。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别名

日开夜闭、十字珍珠草(《生草药性备要》),阴阳草、假油柑(《临证指南》),真珠苹(《纲目拾遗》),鲫鱼草、胡羞羞(《广州植物志》),老鸦珠(《福建民间草药》),夜合珍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落地油柑、小利柑(《陆川本草》),蓇草(《南宁市药物志》),夜合草(《江西民间草药》),山皂角(《贵州民间药物》),叶后珠(《四川中药志》),油柑草(《福建中草药》),鱼鳞草(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来源

珍珠草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的干燥全草或带根全草。主产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亦有分布。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珍珠草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珍珠草》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