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
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目录
病因
主要病因:腔隙内压增高,先天躯体薄弱
腔隙内压升高
腹腔肿瘤、肝脾肿大、肠道后段阻塞造成的肿胀导致腔隙内压升高。
先天躯体薄弱
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腹股鞘状突,婴儿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的组织。若发育期间腹股鞘状突闭合不全,形成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容易进入鞘状突,向体表突出,形成斜疝。多在男性上发生,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
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中医病因认识
疝气,为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又名疝、横痃、膀胱小肠气、贼风入腹、小肠气、膀胱气、奔豚气、蟠肠气、肾系阴肿等。是指以阴囊、小腹疼痛肿起,涉及腰、胁、背以及心窝部、脐周,伴有四肢厥冷,冷气抢心,止作无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历代论疝,包括多种病证,范围较广。《诸病源候论》有五疝记载,《黄帝内经素问》、《儒门事亲》、《疡医大全》等均有七疝论述,名目繁杂。
疝气多由邪聚阴分而致,且发病部位又多是肝经所过,故有“诸疝皆属于肝”之说。
疝气多与足厥阴肝经及任脉经等病变有关。以腹痛控睾、形寒肢冷、痛甚欲厥为寒疝,多由感受寒湿而寒凝气滞所致;以睾丸肿大、硬痛积液,阴囊红肿热痛为湿热疝,为寒湿蕴结化热或湿热下注所致;以小肠脱入阴囊者为狐疝,阴囊时大时小,胀痛俱作,卧则入腹、立则入囊,如狐之出没无常,为肝气失于疏泄所致。
预防
1)保持健康体重。
2)防止腹压增高:避免推挤、举、或拉扯重物;减少哭闹,多喝水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排便通畅,预防制便秘;戒烟,防止呼吸道感染及慢性咳嗽。
3)坚持加强腹部肌肉锻炼。
4)保证小肠不冲击疝环口,使疝环口得到治疗。
注意事项
1)饮食习惯及营养
良好的饮食习惯及营养,能帮助您避免便秘的产生,并且帮助肌肉组织健全。
2)戒烟
不要抽烟,因为刺激肺部所造成的长期咳嗽,不仅将您暴露在发生疝气的风险下,更可能造成疝气的复发。
3)做运动
定期而缓和的运动,有助于强化腹部肌肉。
4)维持均衡的体重
如果您体重过重,试着减轻一些体重,如此可以减轻腹部的压力。
5)运用适当的抬重物技巧,避免提举过重的东西
常见症状
1、疝内容物为小肠、结肠则可出现阵发性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排便排气不畅等肠梗阻症状。
2、疝内容物为膀胱、肾脏则可出现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腰部疼痛等症状。
3、疝内容物为输卵管、卵巢或大网膜,可有腹部钝痛、腰骶部钝痛及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肠道胀气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疝内容物绞窄时,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生休克。
中医辨证分型
寒疝:阴囊冷痛,睾丸坚硬拘急控引少腹,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细。
湿热疝:阴囊红肿灼痛,睾丸肿痛,或伴有恶寒发热,小便短赤,便秘,苔黄腻,脉濡数。
狐疝:少腹部与阴囊部牵连坠胀疼痛,甚则控引睾丸,立则下坠,阴囊胀大,卧则入腹,阴囊肿胀自消,重则以手推托方能复原回腹。
有时疝块增大,不能回纳,并有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等,是为“肠嵌顿”,须急转外科处理。
临床检查
1.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
对合并有肺部腹部其他疾病而诊断未明者
2.常规检查
诊断鉴别
脐肉芽肿:脐带脱落后,脐根部的伤口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形成脐疮,脐疮迁延成为表面有少量脓液的樱红色肿物。肿物不可推回腹内。经硝酸银烧灼或搔刮局部或电灼后可痊愈。
并发症
1.消化系统: 普通:下腹部坠胀 、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严重: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以及肠梗阻、肠坏死、腹部剧痛等危险情况。
2.泌尿生殖系统:疝气挤压,影响小孩睾丸的正常发育。
治疗
西医治疗
非手术治疗
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
1、胶布粘贴法: 取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人腰围6-10厘米的医用胶布,一端前约5厘米剪成舌头样,另一段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插入。插入后,贴有胶布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粘贴时必须适度贴紧,并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外围可加弹性带(松紧带),防止胶布滑脱。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
2、弹性腹带法: 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可白天佩带弹性腹带,睡觉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这方法操作较简便,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
手术治疗
逾2岁但脐疝仍未自愈得患儿,应手术治疗。 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果没有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切除疝囊,在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中医治疗
一、寒凝气滞型
温经止痛汤:乌药l5克,吴茱萸12克,姜黄12克,郁金12克,木香15克,小茴香10克,青皮12克,炒良姜12克,槟榔15克,元胡12克,川楝子l5克,荔枝核12克,橘核12克,王不留行12克,柴胡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蛰虫丸、夏枯草丸口服。
二、肾阳不足型
温肾扶阳汤:附子12克,肉桂10克,小茴香12克,吴茱萸12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12克,干姜12克,良姜12克,当归12克,桂枝12克,白芍15克,细辛6克,通草10克,元胡12克,川楝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00~300毫升,分3~4次温服,每日1剂。
耳针疗法
选穴
方法
毫针刺,强刺激,每次取2~3穴,每次留针20~30min,隔日1次。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以取大敦、气海、三阴交、太冲等穴为主。寒疝加灸神阙、足三里、关元、照海;热疝加行间、然谷、阴陵泉;狐疝加归来、关元、三角灸(频频灸之)、丰隆、急脉。
护理
术前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吸烟者应在术前两周戒烟,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休息,较大疝块的患者应多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尽量压住疝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而至疝气更加严重。
3、观察腹部情况,若出现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时应立即报告医生手术。
4、术前一日备皮做好皮肤清洁,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
5、灌肠与排尿,术前晚遵医嘱清洁灌肠,预防术后腹涨及排便困难,手术前排尽小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
术后护理
1、体位:去枕平卧位双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曲,以松弛切口的张力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伤口的愈合和减轻伤口的疼痛,用1斤的盐袋压迫切口4-6小时,用干毛巾托起阴囊预防水肿,第二日可垫高床头,半卧位于床上。
2、饮食,术后6-12小时如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即可进食流质(米汤、鱼汤等)。暂不进食牛奶、豆制等产气多的食物,循序渐进过度到普通饮食。
3、活动,一般术后3-6天可考虑下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气、巨大疝患者应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
4、防止腹内压升高:术后剧烈咳嗽或用力解便均可引起腹内压升高,不利于恢复,因此注意预防感冒,咳嗽时应用手按压保护切口,以避免缝线撕脱造成手术失败,避免用力解便。
5、防止阴囊水肿:因阴囊比较松弛,位置较低,渗血渗液易积于此,术后应用干毛巾垫于阴囊下,避免水肿。
6、预防切口感染: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若发现污染或脱落应通知医生给予更换,注意观察切口周围的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和每日的体温,一般术后三天体温升高至38°C属于正常范围。
7、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举重物,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解便,若疝复发,尽早就诊。
8、饮食:应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以清淡及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
9、术后1-3个月门诊随访一次,了解康复过程及切口愈合情况。
日常护理
1、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和便秘。
2、注意休息,坠下时,可用手按摩,推至腹腔。
3、尽量减少奔跑与站立过久,适当注意休息。
4、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扁豆、鸡、鱼、肉、蛋等。
5、大一些的儿童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
饮食保健
饮食适宜
1、要替患儿进补,必须选择清润又不太寒凉且破气的食物,像菠菜、土豆、胡萝卜、西红柿、木耳、藕、青鱼、鲢鱼等,水果如苹果葡萄桃子等。
2、多吃高纤维饮食,包括五谷、谷物、麸皮、和未加工的水果和蔬菜。
3、暂时不宜吃的如绿豆、白菜、黄豆芽、白萝卜、青萝卜等,水果有橙子、雪梨等,油腻煎炸之物如薯片、虾条、朱古力等也不宜吃。
4、少吃易引起便秘及腹内胀气的食物(尤其煮食的鸡蛋、红薯、花生、豆类、啤酒、碳酸气泡饮料等)。
饮食禁忌
腌菜
属于高盐食物,不宜过多食用,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
肥肉
属于特别油腻的食物,肥甘厚味,多食无益,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油条
属于特别油腻的食物,而且加工此种食物的油都属于质量比较差的油,对人体极为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