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疥.jpg

疥疮是由人型疥螨寄生于人体皮肤表层内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本病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染,也可经衣物间接传染,可在家庭或集体人群中流行。

疥虫寄生于皮肤中,挖掘“隧道”中产生机械刺激,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引起过敏反应,导致感染者皮肤剧烈刺痒,夜间尤甚(因疥虫在晚间活动力较强)。本病多发生于冬季,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可迁延数月。

病因

西医病因

迟发性变态反应(30%):

疥疮的发病,迟发性变态反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疥疮感染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检测略可反映B细胞活性,感染期间IgA明显降低,IgG和IgM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恢复正常,疥疮患者血清中IgE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患者经治愈后,IgE水平随之降低,疥螨感染后所产生的IgE具有特异性,它与尘螨抗原无交叉性。

疥疮的皮肤损害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疥疮瘙痒性红色丘疹系疥螨钻入皮肤直接引起。

水疱或小脓疱的形成可能是疥螨或角层内的排泄物,作为一种致敏物使表皮和皮毛细血管扩张渗出所致。

③隧道系疥虫挖掘所致。

结节是机体对疥虫抗原发生超敏反应

传染途径(30%):

直接感染:直接与携带疥虫的病人或动物接触以后被感染该病,是疥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般家里或单位、宿舍有疥疮患者以后,其他人再次感染疥疮都由该途径传播,传播性极强,感染人群极广,大人、小孩、孕妇、婴儿都可以感染疥疮,各个行业都可以导致疥疮疾病传播,医生、护士、老师、学生、工人、公务员等,解放以前多发生在生活条件较差的农村,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好多人及大夫都忽视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大城市流动人口有增高趋势。

间接感染:是通过间接接触到疥疮患者的衣物、用品、患者接触到的家具、物品等被感染,最严重的疥疮传播强到(疥疮患者拿的钱被其他人接触都会感染疥疮,坐公交车疥疮患者抓过的扶手其他人接触都会被感染疥疮)。

自身免疫力低(25%):

但好多人和疥疮患者在一起生活而没有发病,主要与人体的自身免疫力有很大的影响。疥疮患者发病多发生在自身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

中医病因认识

本病由于直接接触疥疮患者,或使用病人用过未经消毒的衣服、被席、用具等,由疥虫传染而得。或由疥虫寄生的动物传染所得。患病之后,多伴有风湿热邪郁于肌肤之证候。

预防

1、改善环境卫生,让疥虫无法生存,是疥疮的预防最好方法。

2、由于疥疮是一种传染疾病,所以务必要找出感染渠道(如家人、朋友、亲戚等),杜绝病源,以免二次传染。

3、对小儿皮肤瘙痒,要注意排除疥疮,不可盲目以为是过敏性皮肤病而外用皮质激素等抗过敏药膏,因为疥疮外用皮质激素药膏后,一方面会使疥疮的皮肤损害加重,另一方面会使小儿疥疮的特点消失,致使以后诊断发生困难。有免疫缺陷的儿童,疥疮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如可出现大量螨虫感染引起的非瘙痒性鳞屑损害(如儿童的头皮)。

4、对于小儿疥疮的必须先进行隔离治疗,以便彻底阻断传染源。先用热水、肥皂(最好用硫磺香皂)给患儿洗澡,擦干皮肤后全身涂疥疮药膏杀灭疥虫,丘疹、水疱处也要涂到。每天早晚各涂一次,连用3-4天。

注意事项

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杜绝不洁性交;出差住店要勤洗澡,注意换床单

常见症状

当感染疥疮之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皮肤刺痒,在瘙痒部位同时出现小皮疹,小水疱或结痂等皮疹。其痒甚剧,一般白天稍轻,夜晚加重,往往由于搔抓,遍体搔痕,甚至血迹斑斑,病人难以入睡,疥虫穿入表皮之后,一般需经20-30日的潜伏期才出现皮疹及瘙痒症状。

初起皮疹多见于皮肤潮湿柔软处,如手指间、手腕部位的皮肤容易穿主寄生,继之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如肘、腰部、腋窝、腹部及阴部等处。解放前民间流传的“疥疮像条龙,先在手上行,腰中绕三圈,腿上扎大营”。

疥疮分类

(1)成人疥疮:主要症状是瘙痒、红色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隧道、结节和结痂

(2)老年人疥疮:瘙痒严重,对疥虫反应较弱,所以无明显炎症反应,背部多见。

(3)婴幼儿疥疮:很难找到隧道和疥螨,应疹形态不典型,好发于头面部,隧道色淡而浅在,隐约如线状,基底轻度炎症而粉红色,易伴发水病,且易透过角质层窥见虫点,呈白色小点状突 起。

(4)结节性疥疮:多见于明囊、、腹及股部。呈红棕色给节,奇痒,数月到1年以上才逐渐消退。

(5)挪威疥:(Norwegianscabies)又称痂皮性疥疮,本型系1844年Dabielsen、1848年首先在挪威报告的一种疥疮的异型,故称挪威疥疮。是一种免疫异常反应,多发于体弱、精神病、免疫缺陷和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表现为皮肤干燥、结痂,出现角化过度的红斑鳞屑性斑块,还可出现糜烂脓疱、恶臭,毛发干枯脱落、指甲变厚变扭曲、全身淋巴结肿大,鳞屑厚,病情重,传染性极强。

(6)局限性疥疮。

临床检查

(一)寻找隧道的方法

用蓝墨水滴在可疑隧道皮损上,再用棉签揉擦30秒钟至1分钟,然后用酒精棉球清除表面黑迹,可见染成淡蓝色的隧道痕迹。

(二)针挑方

在指侧,掌腕皱纹及水疱,脓疱等处找到疥虫隧道,并仔细找到隧道的末端发现白色虫点,此处最易查出疥虫的皮疹。

方法:选用6号注射针头,持针与皮肤平面成10°~20°角,针口斜面向上,在隧道末端虫点处,距离虫点约1mm垂直于隧道长轴进针,直插至虫点底部并绕过虫体,然后放平针干(成5°-10°)稍加转动,疥虫即落入针口孔槽内,缓慢挑破皮肤出针(或直接退出),移至有水(或10%KOH,NS)的玻片上,然后在显微镜下查疥虫

(三)刮片法

丘疹提倡用此法检查,先用消毒外科刀片沾少许矿物油,寻找新发的炎性丘疹,平刮数下以刮取丘疹顶部的角质部分,至油滴内有细小点为度,连刮6-7个丘疹后,移至载玻片,镜下可发现的常是幼虫,偶有虫卵及虫粪。

诊断鉴别

湿疹:为多形性皮损,常融合成片,倾向湿润渗出,无一定好发部位。

痒疹:好发于四肢伸侧,经过慢性,始自幼童时期,秋冬加重,常并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脓疱疮:好发于儿童,以头面部等露出部位为多,初发为小脓疱,破后复有黄色脓痂,夏秋常见。

丘疹样荨麻疹:为多数散在性小丘疹,丘疱疹或坚硬小疱,搔抓后形成小风团,风团消退后仍为小丘疹,患儿多为过敏性体质,常伴有胃肠功能障碍及扁桃体肿大,昆虫刺咬后易于发生。

皮肤瘙痒症:发无定处,指缝少见,患者主要为皮肤痒,皮损多为继发抓伤,发病常与情绪波动,内脏疾病或更年期有关。

虱病:皮损主要为继发性抓伤,以腋窝两胁、腰围、阴部等以及与衣缝皱褶接触皮肤多见,可查到虱及虱卵。

并发症

由于剧痒,搔抓,可引起出血或继发感染,引起脓疮,毛囊炎等并发症。

治疗

西医治疗

一般外用10%硫黄软膏(婴幼儿5%硫黄软膏)。治疗前先用热水和肥皂洗澡,然后擦药,自颈以下,先搽皮损,后及全身,每日1-2次,连续3-4日为1疗程。搽药期间,不洗澡,不更衣,以保持药效,彻底消灭皮肤和衣服上的疥螨。疗程结束后,换用清洁衣服。两周后还发现新发皮疹者,应再重复第二疗程。

25%苯甲酸苄酯乳剂的杀虫力强,又无刺激性,可每日搽药1-2次,共2-3天,效果较好。

10% Lindane霜即r-666霜,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杀疥虫药。此剂不能用于婴幼儿(10岁以下)、妊娠和哺乳妇女及有癫痫发作或其他神经疾患的病人。其用法为用10% r-666霜从颈部以下全身涂搽,24小时全部洗去,药物不可触及眼部及粘膜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一般不需内服,若继发感染者,宜疏风清热利湿,用消风散(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石膏、甘草、木通)合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栀子、黄柏)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1.肌肤风热证:皮肤水疱少,丘疮疹多,壁厚液少,抓破干痂,瘙痒不已,久则皮肤干糙肥厚,舌红,苔薄,脉浮或滑。疏风清热润燥。消风散加减。

2.湿热毒蕴证:皮肤水疱多,丘疱疹泛发,壁薄液多,破流脂水,浸淫湿烂,或脓疱叠起,或起红丝、臖核肿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湿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3.虫毒结聚证:阴茎、阴囊发生孤立的褐红色硬节,时时作痒,久难消散,舌淡红,苔白,脉滑。杀虫解毒。芦苔丸加减。

(二)外治及其他治疗:

1.大枫子肉500g熬油,研为糊,涂患处。10%百部配(百部、白酒)及雄黄膏(雄黄、氧化锌凡士林),外搽。

2.《外台秘要》曾记载晋代葛洪治疥疮方:"石硫黄无多少,研粉,以麻油或涂摩之",此法至今仍在应用。目前临床常用5%~20%的硫黄软膏,小孩用5%~20%,成人用10%~20%,若患者病 史长,可用20%,但浓度不宜过高,否则易产生皮炎。亦可外搽一扫光或雄黄膏。

涂药方法:先以花椒地肤子煎汤外洗。一般先擦好发部位,再涂全身。每天早晚各涂1次,连续3次。第4天洗澡,换洗衣被,此为1个疗程。一般治1~2个疗程即愈。

护理

对症护理

1、首先要及时清洁,尤其对可能被污染的衣服、被褥、生活用品要彻底消毒。

2、要避免过度的搔抓,要及时剪指甲,以防通过搔抓感染脓疥;擦药、洗澡及换衣服都要及时。

3、如果一种药物的疗效不明显,要及时向医生说明,以便医生能及时更换治疗药物,确保治愈疥疮。

一般护理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裤,经常洗晒被褥。

(2)治愈后,应观察1周,未出现新的病情才算治愈,因疥虫卵发育为成虫需要1周的时间。

(3)家庭和集体宿舍发现患者,应同时治疗,才能避免互相传染而使病情反复。

(4)接触疥疮患者后,需用肥皂或硫黄皂洗手,以免传染。疥疮患者用过的衣服,被褥、床单、枕巾、毛巾等,均须煮沸消毒,或在阳光下充分暴晒,以便杀灭疥虫及虫卵。

(5)可使用热水浸泡或炭火熏烤重症部位,有较好疗效 。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1、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

2、清热利湿的食物多多食用,如丝瓜、冬瓜、苦瓜,马齿苋,芹菜、马兰头、藕、西瓜、薏苡仁、绿豆、赤小豆等。

3、不要吃过于辛辣的刺激物,如辣椒,川味火锅,高度酒类等,以免加重瘙痒症状。避免饮酒。   

4、不吃或少吃猪头肉、羊肉、鹅肉、虾、蟹、芥菜等发物,以免刺激皮损而增加痒感。   

饮食适宜

1.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2.宜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2、忌食用有兴奋作用的食物;3、忌食用黏腻食物;4、忌食用“发物”。

模板:皮肤科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疥》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