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风团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荨麻疹.jpg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风疙瘩、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典型表现是局部或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剧痒难忍,挠抓后皮疹增多,夜晚多发,持续数小时后消退。

荨麻疹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痦瘤”、“瘾疹”、“赤白游风”等证,民间俗称“风疹块”、“鬼饭疙瘩”等。

病因

发病原因

引起荨麻疹的因素甚多,病因较复杂,约3/4患者找不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常见的发病原因有:

1.食物:如鱼、虾、蛋类、奶类最常见,其次是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另外腐败性食品分解为多肽类,碱性多肽是组胺释放物。蛋白食品在未彻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起荨麻疹,这在儿童较多见,也可能是儿童的消化道黏膜通透性与成人不同所致。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调味剂、防腐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也能引起荨麻疹。

2.药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可形成抗原的药物,如青霉素、血清、疫苗、磺胺、呋喃唑酮等,另一类为组胺释放剂,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哌替啶、多黏菌素、维生素B、奎宁、肼苯达嗪等。

3.感染:各种感染因素均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引起上感的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柯萨奇病毒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血吸虫、丝虫、阿米巴和疟原虫等;细菌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齿槽脓肿、鼻窦炎、脓疱疮、败血症等。

4.吸入物:花粉、灰尘、动物皮屑、烟雾、羽毛、真菌孢子、挥发性化学品(如甲醛丙烯醛、除虫菊、化妆品等)和其他经空气传播的过敏原等。

5.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和机械性刺激。

6.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毒毛刺入(如毛虫,甲虫及飞蛾的毛鳞刺入皮肤)以及接触荨麻、羊毛等。

7.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或兴奋、运动后引起乙酰胆碱释放。

8.遗传因素:某些型荨麻疹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冷性荨麻疹、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等。

9.内脏和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亢、高脂血症、内分泌改变(月经、妊娠、绝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慢性疾病如胆囊炎、肾炎糖尿病等。

中医认为,荨麻疹多由腠理不固,风邪侵袭,遏于肌肤而成;或因体质因素,不耐鱼虾荤腥等食物,导致胃肠积热,郁于肌表而发疹。慢性荨麻疹临床可辨证分为气虚型、血虚型、气血两虚型、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气虚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风团、红斑、瘙痒症状 ,同时存在神疲肢倦、气短懒言、自汗、舌淡脉虚无力等证候。

发病机制

过敏、自身免疫、药物、饮食、吸入物、感染、物理刺激、昆虫叮咬等原因可引起肥大细胞依赖性和非肥大细胞依赖性导致的炎症介质(组胺、5-羟色胺、激肽及慢反应性物质等)的释放,造成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浸润。有变态反应性和非变态反应性两种:

变态反应性

多数属Ⅰ型变态反应,少数为Ⅱ、Ⅲ型变态反应。Ⅰ型变态反应由IgE介导,又称IgE依赖型反应,其机制为上述变态反应原使体内产生IgE类抗体,吸附于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血循中嗜碱性粒细胞,当抗原再次侵入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的高亲和性受体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膜如膜层结构的稳定性改变,以及内部一系列生化改变如酶激活,促使脱颗粒和一系列化学介质的释放而形成风团。

引起本病的化学介质主要是组胺,其次是激肽。组胺能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等,引起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一系列症状。激肽特别是缓激肽也有一定的致病作用。缓激肽是一种肽类血管活性物质,也有使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的作用,约1/3慢性荨麻疹患者对激肽酶和缓激肽呈异常反应,其特征是一种迟发性风团反应。有些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和前列腺素E和前列腺素D2有关,前列腺素E有较强和持久的扩血管作用,可引起风团。前列腺素D2是产生肥大细胞激活的一种原始介质,当注射前列腺素D2时,会产生风团和红斑及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可能也是荨麻疹反应的介质,如白三烯含有慢反应物质活性,注射后可发生风团。有些荨麻疹的发生与伴有过多的纤维蛋白沉积或纤维蛋白溶解所导致的不平衡有关,增多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有血管活性作用,从而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发生风团。

非变态反应性

一些物质进入体内后,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或使补体C3及C5分解产生C3a及C5a等过敏毒素,从而使组胺释放而引起症状。如某些药物,包括阿司匹林阿托品吗啡可待因丁卡因奎宁多黏菌素B肼苯达嗪毛果芸香碱罂粟碱等或某些简单化合物如胺、脒的衍生物、吐温80、阿拉伯胶等能降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中的cAMP而引起组胺释放。

如受冷,受压、饮酒、发热、运动及情绪激动等可直接作用于小血管和通过内源性激素的改变而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蛇毒、细菌毒素、昆虫毒素、海蜇毒素等。

如水生贝壳类动物、龙虾、草莓、蘑菇等亦可活化补体而引起组胺释放。

预防

尽可能地找出发病诱因并将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蓖麻粉,避免接触致敏原,禁用或禁食某些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品等。如因冷热刺激而复发者,不应过分回避,相反应该逐步接触,逐渐延长冷热刺激的时间,以求适应。

对于出游者来说,预防荨麻疹最好是在旅游时戴上一个口罩,秋天天气凉爽,戴口罩不会感觉过于不适,但是却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不良致病粉尘,让荨麻疹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尤其是到野外或者农村,花粉和动物羽毛比较多的地方,更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病毒性肝炎、阑尾炎、肠道蛔虫病等,以杜绝病源。

常见症状

急性荨麻疹

在所有荨麻疹中约占1/3。起病较急,皮损常突然发生,为限局性红色大小不等的风团,皮损大多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自然消退,自觉剧烈瘙痒、灼热感。部位不定,可泛发全身或局限于某部。

慢性荨麻疹

发病约占荨麻疹的2/3。风团反复发生,时多时少,常经年累月不愈,可达2个月以上。在经过中时轻时重,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无一定规律,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大多数患者找不到病因。

皮肤划痕症

又称人工荨麻疹,往往先有皮肤瘙痒或灼热,搔抓或轻划后局部皮肤出现线状风团,即皮肤划痕征阳性。 粗体文字=== 特殊类型荨麻疹 === 1.人工性荨麻疹:用指甲或钝器划皮肤时,即发生与划痕相一致的条状隆起,不久消退,伴有瘙痒。

2.蛋白胨性荨麻疹:(急性蛋白过敏性荨麻疹):由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胨引起。皮肤充血发红、风团、头痛、乏力。一般病程较短,可在1~4h消退,有时持续几小时或1~2天。属抗原抗体反应。

3.寒冷性荨麻疹:有获得性和家族性两种。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暴露于冷空气或冷水中0.5~4h后发病。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可能为自体免疫性变态反应,对冷过敏,大多属特发性,约1/3有遗传过敏史。

4.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23~28岁青年。皮损特点为直径1~3mm小风团,周围有红晕,疏散分布,不相融合,自觉剧痒。

5.日光性荨麻疹:皮肤暴露于日光或人工光源后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出现瘙痒、红斑、风团、偶尔有血管性水肿,严重者发生皮疹的同时可有畏寒乏力晕厥、痉挛性腹痛、支气管痉挛等。

6.压迫性荨麻疹:皮肤受压后4~8h,局部皮肤发生红色水肿性斑块,常为深在性水肿,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与血管性水肿类似,有烧灼或疼痛感,持续约8~12h消退。

7.血清病性荨麻疹:在注射部位或全身发生红斑、瘙痒及风团等,亦有发生环状红斑、结节性红斑等。此外,可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肌痛、关节痛、紫癜、低补体血症等全身症状,称为血清病。

8.接触性荨麻疹: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后发生风团、红斑,可分为免疫性、非免疫性和机制不明三种,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系由原发性致荨麻疹物质引起,无需致敏,几乎所有接触者均可发生。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大多数病例属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机制不明者兼有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表现的一种反应。

9.水源性荨麻疹:接触任何温度的水均可引起荨麻疹,风团较小。

10.色素性荨麻疹:多发于出生后3~9个月,但也有生下即有的。初起的损害往往是暂时出现的风疹块,以后常在原处复发和消失。终于成为持久性黄褐斑或表面不平的色素性结节,少数病人在皮损上还可出现水疱,当搔抓后出现风团。

11.肾上腺能性荨麻疹:表现小而痒的风团,周围有白晕,当情绪激动、摄入咖啡可引起。

12.荨麻疹性血管炎:特征为有荨麻疹和坏死性血管炎的损害。患者有反复发作的慢性荨麻疹损害,常持续24h以上,少数有喉头水肿。

13.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突发的皮肤局限性肿胀,边界不清楚。皮肤颜色正常或轻度发红或稍带苍白。触之有弹性发胀的感觉,持续时间数小时到数天而自行消退。 大都在10岁前发病,可反复发作,甚至终生,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皮下水肿,伴有发胀、不适的感觉,没有瘙痒。

皮损为急性限局性肿胀,累及皮下组织,边界不清,呈正常肤色或微红,表面光亮,触之有弹性感。常发生于眼睑、口唇,耳垂、外阴(包皮为最常见部位)等组织较疏松的部位,或口腔、舌,若发生于喉部黏膜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导致死亡。常与荨麻疹伴发,损害往往单发,多持续2~3天始消退,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本病常于夜间发病,醒时始发现,常无痒感即使有亦很轻微,或仅有轻度烧灼及不适感。约有1/4病例有反复出现红斑史,红斑可出现在水肿之前,也可同时出现,或与水肿发作无关。本病可累及内脏黏膜,当波及胃肠道时,可出现腹绞痛胀满恶心呕吐、不能排气等急性肠梗阻的表现。严重时可出现脱水及血压下降,钡餐造影可显示黏膜水肿。

14.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二者可分别出现或同时发生;表现为皮肤非指压痕性的水肿,有时还累及上呼吸道或肠胃道粘膜。

临床检查

1.疑为风湿病引起荨麻疹者可检查血沉、抗核抗体等,血清补体测定、皮肤活检对有补体活化参与所致荨麻疹的诊断有帮助。

2.对寒冷性荨麻疹应检查梅毒血清试验,测定冷球蛋白冷纤维蛋白原、冷溶血素和冰块试验、抗核抗体等检查。

3.日光性荨麻疹应检查粪、尿卟啉等,应注意与SLE相区别。

4.疑与感染有关,或体检时肝大或病史存在肝炎史,可行血常规乙肝抗原、抗体检查、大便虫卵、真菌、病灶部位X线等检查。

5.如怀疑有甲状腺疾病应作抗微粒体甲状腺抗体相关检查。

6.如怀疑吸入或食入过敏者,应行变应原检查,如为阳性可作脱敏治疗。

7.血清病性荨麻疹患者有发热和关节痛,应检查血沉,如血沉正常有重要诊断价值。

8.荨麻疹性血管炎发作时除有明显的低补体血症,血清Cl的亚单位Cla明显降低、C4、C2和Cg中度至重度降低、血清中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和低分子量Clq沉淀素。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见皮肤血管壁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9.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可检测自身抗体,采用自身血清皮肤试验。其他如组胺释放试验、免疫印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均可选用。

10.血管性水肿尤其是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应作血清补体检查,应首先作补体第4成分测定(C4),如C4低下则可能有补体第一成分酯酶抑制物(ClINH)缺乏可能,在发作期C4明显低于正常,在缓解期也低于正常,即使无家族史也可确诊本病。反之,C4正常即可否认本病。

11.慢性荨麻疹组织病理:系单纯限局性水肿,乳头及真皮上层有浆液性渗出,乳头水肿,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但浸润亦可致密并混杂有嗜酸性粒细胞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荨麻疹根据皮损为风团,骤然发生,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等特征,再根据各型的特点,不难诊断。相对来说,寻找病因更加困难,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作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全面综合分析病情,并结合各型特点努力寻找发病有关因素,对原因不明的慢性荨麻疹,可以查过敏原(如点刺试验、血IgE等),但绝对不推荐所谓的“生物共振”(如某拉,某康)查过敏原。尽管过敏原检测对明确过敏原有帮助,但仍有大约3/4的荨麻疹原因不明,称为“特发性荨麻疹”,其中25%-45%为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可以做自体血清皮试(ASST)确诊后自血脱敏治疗。

荨麻疹鉴别

1.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虫咬性皮炎,呈梭形,可有水疱,不易消退,往往持续5~7天才会好,而且消退后会有色素沉着。荨麻疹是成批出现,1~2小时消退,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另外,色素性荨麻疹也不是荨麻疹,是皮肤肥大细胞增多症。

2.与手足口病鉴别: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手足口病的疹子则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脚和屁股等部位,泡内液体较少,比较干瘪,同时伴随口咽或口腔溃疡,宝宝会因咽痛导致拒食。出疹子的同时,宝宝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

3.与水痘鉴别: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水痘的疹子一般会遍布全身,以前胸后背部最多。此外,头皮、脚底、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现疹子,非常痒,呈现透明的水泡,泡内液体较多。

4.与婴儿湿疹鉴别:

婴儿湿疹是指发生于婴儿期的具有湿疹特点皮肤损害。婴儿湿疹包括婴儿接触性皮炎、脂溢性和擦烂性婴儿湿疹、婴儿异位性皮炎。

5.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荨麻疹样血管炎风团持续时间长达24~72小时,伴有发热、关节痛、血沉增快、低补体血症。病理检查为破碎性血管炎改变。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应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中医辨证

荨麻疹发作之后,皮肤常会又红又肿又痒。荨麻疹常分急性、慢性,中医称为风疹赤疹、风疹块等,诱发原因多是免疫力比较差,加上感染、饮食不当、情绪变动大等各种因素,最后引起过敏性反应。除了中药治疗之外,还可配合耳穴按压治疗。

荨麻疹发作时,皮肤出现膨起疹块,随后疹块逐渐增多,相互融合,伴有热痒感,若在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则可见血管性水肿,病患可能出现唇肿、目肿、手掌肿,严重者甚至出现喉头水肿,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原则上,六周内持续反复发作,称为急性荨麻疹,多因药物、食物、感染、其他因素,引起过敏性反应;超过六周以上反复发作,称为慢性荨麻疹,其中又以女性好发率较高,约为男性的2~3倍。

临床上,如果是风热相搏,风疹团成红色、相互融合成片,触之有灼热感,病人自觉瘙痒难忍、遇热加剧,伴有轻微发热、恶风,心烦口渴,治宜疏风清热;风寒外束,风疹团色淡红甚至偏白,若被风吹或接触冷水,常会加重瘙痒,伴有恶风畏寒,治宜疏风散寒。

如果是卫外不固,皮疹形态主要以丘疹为主,风疹团反而少见,多半出现在出汗后,受风发生,常会瘙痒不止,治宜补气固表;如果是气血两虚,风疹团颜色淡红或者不明显,反复发作数月甚至数年不愈,有时候甚至劳累后发作,治宜益气养血

女性常因冲任失调,风疹团主要分布在下腹、腰部、大腿等区域,颜色淡红,经前加重,经后症状逐渐消失,治宜调摄冲任;如果是血瘀经络,风团色泽暗红或紫红,多位于受压迫部位,比如腰带、表带、女性内衣肩带等,治宜理气活血、宣通经络

并发症

荨麻疹样血管炎,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体克、左心衰、双上肢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喉头水肿发生窒息而危及生命,如出现呼吸困难或休克等需及时到医院抢救,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治疗

西医治疗

找出病因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不能发现病因。

内用药

1.抗组胺药

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抗组织胺药有各种副作用,最好选用副作用较少者,尤其高空作业的工人、驾驶员等工人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久用一种抗组织胺药容易引起耐药性,可另换一种。或交替或合并应用。儿童的耐药性较成人大,因而相对用量也大。

抗组织胺药物的种类很多,结合病情及临床表现可选用安泰乐(羟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组织胺作用,对人工荨麻疹,胆碱能荨麻疹及寒冷性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

2.6-氨基乙酸

可用于寒冷性荨麻疹和巨大荨麻疹。

3.阿托品普鲁苯辛氯丙嗪

可用于胆碱能性荨麻疹。

4.钙剂

可用于急性荨麻疹。

5.利血平安洛血

治疗慢性荨麻疹。

6.类固醇激素

应用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及血清性荨麻疹,对压力性荨麻疹及补体激活的荨麻疹可用少剂量。荨麻疹并发过敏性休克更须应用。有人应用每隔3~4周注射一次的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局部用药

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的疗效。

中医辨证论治

血热症

症状: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药: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金银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黄苓9克,蝉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时间不宜过长,每日一剂,分两次凉服。忌辛辣、发物。

按语:此方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宣散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清轻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诱发。以上四味药,表散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协助上述四味主要药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花黄苓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气虚血热

症状:皮肤瘙痒起疹,时隐时发,小如麻点,大如豆粒,为扁平硬节,高出皮肤,一旦搔破,则连结成片,舌暗苔白,脉弦。

治法:益气滋阴,祛风泻火

方药: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炒枳壳15克,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防风10克,连翘10克,桑叶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荆芥3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以五剂为一个疗程。初愈后复发,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按语:以黄芪益气固表,表固则邪不易入。《本草正义》: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当归、生地、白芍、玉竹滋阴养血,使营阴内守;防风、桑叶、牛蒡子、荆芥疏散风邪,透热于外;以白藓皮、地肤子清热除湿;配枳壳理气除湿止痒;更以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湿困脾土

症状:发疹时四肢不温,脘闷纳呆,神倦身困重,口腻,腹胀便溏泄,舌淡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药: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干姜皮6克,大腹皮9克,白藓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两服,忌辛辣油腻腥滋腻之品。

按语: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湿,涤清肠胃之积滞;干姜皮取其幸温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藓皮、川槿皮驱风止痒;丹皮凉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泻肺而清皮毛。

护理

(1)首先找到致敏原。对可疑致敏源应尽量避免,如注射部位一出现红斑,是否为注射药物或消毒剂过敏,可行斑贴试验加以鉴别。

(2)对急症病人应在家中备好非那根、氧气、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以便于抢救,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准备送往医院抢救。

(3)饮食宜清淡,避免刺激及易致敏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缓泻药物及肥皂水灌肠。室内禁止放花卉及喷洒杀虫剂,防止花粉及化学物质再次致敏。另外到正规医院做一下过敏源检测,明确自己会对哪些东西过敏。在做针对性的避免。嘱病人戒烟酒。

(4)使用抗组织胺药物后易出现嗜睡、眩晕,甚至轻度幻视等,应向病人交待清楚,并告诫病人服药期间避免高空作业、驾车外出等。对老年病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可采取睡前服药法,以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5)病人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床单被褥要清洁,室内保持安静。

(6)病人应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损增加,瘙痒加剧。主要是因为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7)不要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紧张,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

饮食保健

饮食原则

1.日常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五谷杂粮、应季蔬菜。

2.避免烟酒、海鲜、酸辣刺激、生冷硬油、腐败变质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身体有无异常的症状出现,待病情逐渐稳定后再恢复以前饮食。

3.一旦考虑为某种食物引起的荨麻疹则应将其列入“黑名单”,下次就不应再食用。

4.进食过程应细嚼慢咽,不贪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5.勿服食可疑食品或药品

辅助保健

荨麻疹的症状是皮肤发红、肿、搔痒。原因各式各样如下所示,也有许多个案原因不明。红肿呈大块而且可能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症状很强烈而急发称为急性荨麻疹。全身出疹子,大约一段时间可能几小时,也可能需几天才会消除。而慢性的荨麻疹,症状;较轻也只出现在局部。可能持续一个月到一年之久的长时间。治疗的方法是注射或内服抗组织胺或抗过敏剂,症状可以减轻些。

1.桃叶可以作入浴剂

桃叶的汤汁可以抑制荨麻疹的搔痒,有防治发生荨麻疹的功效。取生的桃叶阴干,捣碎放入纱布袋中,置于浴缸内。将水煮沸注入浴缸,待冷却至适当温度后,身体慢慢浸泡在浴缸,效果很好。

2.枇杷叶的煎煮法也有功效

枇杷叶的煎煮法也有治疗痱子和荨麻疹的功效。取三枚叶片,用手掐碎,放入500克水中煮沸。待煮汁冷却,用此清洗患部。也可以将枇杷叶放入纱布袋中,放入浴池水中片刻,用作入浴剂。

3.若是鱼虾类食物所致可用紫苏

若是因为吃鱼、虾、蟹而出现荨麻疹,可以食用大量新鲜的紫苏叶,可者饮用紫苏叶的煎煮汁。作法是以干燥后的紫苏叶5克加上200克的水煎煮而成。

4.慢性荨麻疹可以用芝麻治疗

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的人,可以常食用芝麻,以改善体质,增强体力,强化肌肤,不现容易出疹子。常吃黑芝麻酱效果良好。

食疗偏方

荨麻疹在临床上常见的,可分为慢性荨麻症和急性荨麻疹,无论哪种疾病,患者均要注意饮食上的调节,多吃一些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最好不要食用海鲜产品。

1.牛肉南瓜条

配方:牛肉300克,南瓜500克。

用法:牛肉炖七成熟,捞出切条,南瓜去皮、瓤,洗净切条,与牛肉同炒即可。

功效:固卫御风。

主治:荨麻疹,属风寒者,皮疹色淡呈丘疹状,遇寒尤剧者。

2.玉米须酒酿

配方:玉米须15克,发酵好的酒酿100克。

用法:玉米须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出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

功效: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利尿消肿,清肝利胆,清热解毒,去湿。

主治:适用于风湿型风疹块。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荨麻疹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荨麻疹》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