痨瘵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痨瘵1.jpg

痨瘵是指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或称“肺痨”。

《明医杂著》指出:(患者)“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甚则痰涎带血,咯吐出血;或咳血、吐血衄血,身热,脉沉数,肌肉消瘦,此名痨瘵。”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咳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等。

病因

西医病因

类似于肺结核病。其发病原因,是由於某种因素使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从呼吸道感染痨虫(结核杆菌)所致,故又称“传尸痨”,以形容它是一种互相传染的病。

中医病因认识

感染痨虫,或身体素虚,引起阴精亏耗,继则阴虚火旺,后期则阴损及阳、阴阳两亏。

预防

注意事项

常见症状

痰中带血丝,消瘦,无力,鼻衄盗汗,痨瘵是一种临床以肌肉削瘦,睡中盗汗,午后发热,烦躁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痰涎带血,咯唾吐衄为特征的慢性精血耗竭的虚损性疾患。

临床检查

1、查体:患者有肌肉削瘦,睡中盗汗,午后发热,烦躁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痰涎带血,咯唾吐衄等症状体征。

2、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试验(OT,PPD) ,结核杆菌基因检测(PCR),结核杆菌检查,结核杆菌的抗原、抗体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

3、影像学检查:胸部平片 、B超等。

诊断鉴别

痨瘵有五痨之分:

1、肺痨:令人短气,面肿不闻香臭。

2、肝痨:令人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惧,不能独卧,目视不明。

3、心痨:令人忽喜忘,大便苦难,时或溏泻,口中生疮。

4、脾痨:令人舌本苦直,不能咽唾。

5、肾痨:令人背难以仰,小便黄赤,时有余沥,茎内痛,阴湿囊生疮,小腹满急。

痨瘵类似于西医“肺结核”故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一、肺癌

中央型肺癌常有痰中带血,肺门附近有阴影,与肺门淋巴结结核相似,周围型肺癌可呈球状,分叶状块影,需与结核球鉴别,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嗜烟男性常无明显毒性症状,多有刺激性咳嗽,胸痛及进行性消瘦,X线胸片示结核球周围可有卫星病灶,钙化,而癌肿病灶边缘常有切迹,毛刺,胸部CT扫描对鉴别两者常有帮助,中央型肺癌的CT所见有支气管内软组织密度块影附着在一侧增厚支气管壁上,肿块轮廓不规整,肺段及肺叶支气管不规则狭窄,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结合痰结核菌,脱落细胞检查及通过纤支镜检查及活检等,常能及时鉴别,肺癌与肺结核的并存,亦需注意发现,临床上难以完全排除肺癌者,结合具体情况,必要时可考虑剖胸探查,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二、肺炎

典型肺炎球菌肺炎浸润型肺结核区别不难,而病情进展较快的浸润型肺结核,扩大到整个肺叶,形成干酪样肺炎,易被误诊为肺炎球菌肺炎,前者起病急骤,高热,寒战,胸痛伴气急,咳铁锈色痰,X线征象病变常局限于一叶,抗生素治疗有效,干酪样肺炎则多有结核中毒症状,起病较慢,咳黄色粘液痰,X线征象病变多位于右上叶,可波及右上叶尖,后段,呈云絮状,密度不均,可出现虫蚀样空洞,抗结核治疗有效,痰中易找到结核菌。 有轻度咳嗽,低热的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或过敏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在X线上的炎症征象,与早期浸润型肺结核相似,对这类一时难以鉴别的病例,不宜急于抗结核治疗,支原体肺炎通常在短时间内(2~3周)可自行消散,过敏性肺炎的肺内浸润阴影常呈游走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三、肺脓肿

肺脓肿空洞多见于肺下叶,脓肿周围的炎症浸润较严重,空洞内常有液平面,肺结核空洞则多发生在肺上叶,空洞壁较薄,洞内有很少有液平面,此外,肺脓肿起病较急,高热,大量脓痰,痰中无结核菌,但有多种其他细菌,血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抗生素治疗有效,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合并感染时易与慢性肺脓肿混淆,后者痰结核菌阴性。

四、支气管扩张

有慢性咳嗽,咯痰及反复咯血史,需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鉴别,但支气管扩张的痰结核攻阴性,X线胸片多无异常发现或仅见局部肺纹理增粗或卷发状阴影,CT有助确诊。

五、慢性支气管炎

老年慢支症状酷似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且近年来老年人肺结核的发病率有所增高,需认真鉴别两者,及时X线检查有助确诊。

六、其他发热性疾病

各型肺结核常有不同类型的发热,因此肺结核常是临床上发热原因不明的主要鉴别之一,伤寒败血症白血病,纵隔淋巴瘤及结节病等与结核病有诸多相似,伤寒有高热,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及肝脾在等临床表现,易与急性粟粒型结核混淆,但伤寒热型常呈稽留热,有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血清伤寒凝集试验阳性,血,粪便伤寒杆菌培养阳性,败血症起病急,寒战及弛张热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常有近期皮肤感染,疮疖挤压史或尿路,胆道等感染史,皮肤常见瘀点,病程中出现近徙病灶或感染性休克,血或骨髓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有发热,肝、脾大,起病数周后出现特异性X线表现,偶尔血象呈类白血病反应或单核细胞异常增多,需与白血病鉴别,后者多有明显出血倾向,骨髓涂片及动态X线胸片随访有助确立诊断,成人支气管淋巴结核常表现为发热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应与结节病,纵隔淋巴瘤等鉴别,结核病患者结素试验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淋巴瘤发展迅速,常有肝脾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确诊常需依赖活检,结节病通常不发热,肺门淋巴结肿大多为双侧性,结素试验阴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必要时应作活检以明确诊断。

并发症

1、气胸:肺内空洞及干酪样病变靠近胸膜部位破溃时,可引起结核性脓气胸。粟粒型肺结核偶可引起双侧自发性气胸

2、支气管内膜狭窄:由支气管内膜病变引起。

3、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病灶反复进展及纤维化,致使肺内支气管正常结构遭受破坏,可引起继发性支气管扩张,常反复咯血。常位于上肺叶,称干性支扩。可致致死性大咯血。

4、脓胸:渗出性胸膜炎胸水,如未及时治疗,亦可逐渐干酪化甚至变为脓性,成为结核性脓胸。是干酪性及空洞性肺实质性结核感染进展的结果,常发生在气胸之后,伴有衰竭及对感染的抵抗力丧失。

5、肺曲菌病:在结核空洞中常见。咯血为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重症肺结核引起肺组织广泛破坏所致。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或一侧肺毁损,并发肺气肿肺大疱,可引起自发性气胸,亦可导致慢性源性心脏病,甚至心肺功能衰竭。

治疗

西医治疗

1.支持疗法 适当休息,凡有高热、大咯血、自发性气胸及心肺代偿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待病情改善后,应适当活动;一般患者在治疗中不必停工休息,只需加强休息,减轻体力活动,注意营养。

2.对症疗法 如止咳祛痰治疗,加强营养。

3.抗结核药物治疗 即基础治疗或化疗。

1)化疗原则: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

(2)化疗方法:顿服疗法、间歇疗法、不住院治疗、短程疗法、超短程疗法、监督(督导)治疗(DOT或DOTS)

(3)常用药物:常用杀菌药中异烟肼、利福平为全杀菌药,链霉素吡嗪酰胺为半杀菌药。常用抑菌药如对氨柳酸钠、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氨硫脲。常用新药如利福喷丁、丁胺卡那霉素、力排肺疾、氟氧沙星、环丙沙星等。复合药中如卫肺特与卫肺宁。

(4)标准化疗方案:应当遵守标准化疗方案的原则,即标准化疗方案应由三种杀菌药组成,其中两种必须是全杀菌药,全程必须用两种全杀菌药(HR),如HRZ/HR。我国应当执行卫生部审定《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推荐的国家统一标准化疗方案。

4.辅助治疗

(1)糖皮质激素疗法:适应证为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多发性结核性浆液膜炎、结核性浆膜炎大量积液或中毒症状重者、肺结核顽固性咯血、结核病变态反应如Poncet关节炎与结核结节性红斑。用法必须在有效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泼尼松口服,开始30~40mg/d,逐渐减量,疗程4~8周。

(2)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结核药物加用中医辨证施治。

(3)免疫疗法:耐药患者、难治病例、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用抗结核药物加免疫增强剂,如白介素-2、胸腺肽、母牛分枝杆菌疫苗等。

(4)局部治疗:抗结核药物雾化吸入激光治疗支气管结核与淋巴支气管瘘。

(5)外科疗法:下列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经正规、系统抗结核药物治疗9~12个月仍有空洞或毁损肺,痰菌阳性,而病变局限于一叶或一侧肺者;痰菌阴性的毁损肺、并发肺不张、结核性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狭窄;继发真菌或化脓性感染而反复咯血、咳脓痰;结核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核冷脓肿形成;已确定出血部位,保守疗法不能控制的大咯血;不能除外肺癌的球形病灶及巨大结核瘤。

中医治疗

痨瘵至泻则必死,不泻能食尚可痊,初取利后宜详审,次服柴胡清骨煎,虚用黄芪鳖甲散,热衰大补养荣参,皮热柴胡胡连入,骨蒸青蒿鳖甲添,阴虚补阴诸丸剂,阳虚补阳等汤圆,咳嗽自同咳嗽治,嗽血成方太平丸。具体应结合临床,辩证论治。

护理

(1) 开窗通风;室内定期作空气消毒如食醋或苍术薰蒸等;避免烟雾、粉尘的刺激,吸烟者应戒烟;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2) 注意口腔、皮肤清洁,勤洗漱,有轻度口腔感染时,可用生理盐水或朵贝尔氏液于饭后、睡前漱口。

(3) 痰多者尽量将痰液咳出,尤其是清晨,不要害怕咳嗽;痰液粘稠者,适当服用祛痰药或雾化稀释痰液,老年、体弱者可协作翻身或轻拍背部帮助排痰。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饮食适宜

1、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充足维生素; 2、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3、多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油腻、煎炸类食物; 3、忌过咸、生冷饮食; 4、忌吸烟酗酒。

模板:呼吸科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痨瘵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痨瘵》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