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郑宇红-3.jpg
肺气肿.jpg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按其发病原因肺气肿有如下几种类型: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旁间隔性肺气肿和阻塞性肺气肿。本病属中医学“喘证”的范畴。

病因

西医病因

发病原因

环境因素

引起慢支的各种因素如感染、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的长期吸入、过敏等,均可引起阻塞性肺气肿

机体因素

弹性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失衡学说。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和肺气肿关系的研究提示,肺气肿是由肺内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含量的不平衡,使肺泡间隔破坏,大量肺气肿的动物模型支持这一假说。人类肺气肿的研究证明,弹性多肽的浓度在肺气肿的病人中增加,吸烟可增加弹性蛋白溶解活性,抑制肺的成纤维细胞的浸润,造成对弹性蛋白酶的组织敏感性增加,抑制了抗弹性蛋白酶的活性,这些发现支持吸烟使弹性蛋白酶和抗弹性蛋白酶的平衡被打破,从而造成肺的微细结构的破坏,引起肺气肿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

肺气肿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泡肺泡管异常扩大和肺泡壁破坏,使肺内残气量增多,根据其受累肺泡的范围分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常位于肺尖部)、全小叶型肺气肿(常在肺基底部)和远端小叶型肺气肿。全小叶型和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与吸烟有关,这两种类型的肺气肿常合并存在,均匀分布在肺脏的上叶或下叶。当肺气肿严重时,气管梗阻亦有所发展,反复发作的细支气管炎症造成气管梗阻,肺间质破坏,引起气管的机械支持力丧失,使其塌陷和气管梗阻,从而引起肺内气体增多,形成气腔。

病理生理

呼吸肌肉的功能在肺气肿病人有明显的变化,其他呼吸辅助肌肉、肋间肌也不能在正常的长度-张力曲线上工作,膈肌的隆起程度减低,使其在收缩时不能形成足够的胸内负压,在膈肌变平时,收缩时向下牵拉下部胸廓,挤压肺脏,对呼吸的效果产生反向的影响,使膈肌收缩时胸廓变大引起吸气的功能转换为呼气,肺泡壁结构的破坏使肺毛细血管床减少,肺微循环的破坏使肺血管阻力增高,肺气肿病人的肺血流阻力与肺的CO弥散能力呈反向相关,所以,在肺气肿病人出现肺动脉高压之前,一定有气体交换功能的严重损害。

中医病因

绝大部分肺气肿是在慢性支气管炎的基础上逐渐加重形成的,也有少部分是有哮喘发展而来。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患者本质上都有肺虚脾虚肾虚,三脏亏虚的时间较长之后,引起血脉通行不畅,血聚成瘀,在肺道之中胶结,使气道不通的症状进一步加重,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了肺气肿

预防

1.首先是戒烟。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3.改善环境卫生,做好个人劳动保护,消除及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

常见症状

典型症状

症状

1.发病缓慢,多有慢性咳嗽咳痰史,

2.早期症状不明显,或在劳累时感觉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发展,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以致难以胜任原来的工作,

3.慢支在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在原有的咳嗽咳痰等症状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当继发感染时,出现胸闷气急发绀头痛嗜睡、神志恍惚等呼吸衰竭症状;肺气肿加重时出现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呼气延长,语颤音减弱或消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心音遥远,呼吸音减弱,肺部有湿Up音,部分患者发生并发症:自发性气胸、肺部急性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体征

1.轻度肺气肿体征多无异常,肺气肿加重时胸廓前后径增大,外观呈桶状,脊柱后凸,肩和锁骨上抬,肋间隙饱满,肋骨和锁骨活动减弱,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呼吸音及语颤均减弱,呼气延长,有时肺底可闻及干湿Up音,心音遥远,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

2.重度肺气肿患者,即使在静息时,也会出现呼吸浅快,几乎听不到呼吸音,可出现发绀,合并肺心病右心衰竭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腹水、肝大、凹陷性水肿等体征。

中医分型症状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型

喘促心悸,不得平卧,咳痰清稀或呈泡沫,面浮肢肿,畏寒尿少,脘痞纳呆,面唇青紫,舌淡胖质黯,苔白腻或水滑,脉沉细。

气虚血瘀痰阻型

喘息气短,动则尤甚,咳嗽多,色白黏或呈泡沫,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伴口唇暗淡,脘痞纳呆,倦怠乏力,舌淡暗,苔薄腻或白滑,脉细滑。

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型

喘憋心悸,动则尤甚,咳痰量少,质黏难咯,唇甲紫绀,心烦失眠,声低气怯,少气懒言,口干便秘,舌嫩红或淡暗,苔少或薄腻,中间剥脱,脉沉细或细涩。

阴虚血瘀痰凝型

喘息气短咳嗽痰少,色白或黄,质黏难咯,伴口燥咽干唇暗,形体消瘦,身热心烦,夜寐欠安,舌红或暗红,苔少或苔腻,脉细滑数。

肝肾阴虚,痰蒙清窍型

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嗜睡甚或昏迷,或躁烦谵妄,肢体瞤动,舌质暗红或红绛,舌体瘦小,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痰湿蕴肺,气虚血瘀型

咳喘较前明显减轻,但仍痰多,常因痰而嗽,出咳平,色白或呈灰色,质黏腻或稠厚成块,伴胸闷脘痞,呕恶纳呆,神疲体倦,大便时溏,舌质淡暗,苔白腻,脉细滑或濡滑。

痰热壅肺,气阴两伤型

喘息胸闷咳嗽气短,痰多质黏色黄,咯吐不爽,或有腥臭味,或痰中带血,伴口干便秘,心烦失眠,乏力懒言,舌质红,苔少或薄腻,中有剥脱,脉细滑或滑细数。

风热犯肺,肺失宣肃型

咳嗽气促,喘逆胸闷,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常伴恶风身热、头痛口渴、鼻流黄涕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临床检查

X线检查

两肺透明度增强、肺纹理稀疏纤细,胸腔前后径增加、肋间隙增宽,膈肌低平。肺功能检查异常更为突出:通气功能下降,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70%;第一秒时间肺活量低于预计值60%;残气量占肺总量50%以上。此外,重症患者的动脉血氧与二氧化化碳分化碳分压亦有改变。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一般无异常,有时可呈低电压。

呼吸功能检查

呼吸功能检查对诊断阻塞性肺气肿有重要意义。

血液气体分析

如出现明显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时,则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并可出现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H值降低。

血液和痰液检查

血液和痰液检查一般无异常,继发感染时似慢支急性发作表现。

诊断鉴别

诊断

肺气肿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应结合病史、体征、胸部X线检查及肺部功能检查综合判断,凡有引起气道阻塞的疾病如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病史,气急逐渐加重,肺功能测验示残气及残气/肺总量增加,后者超过35%,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比值减低,<60%,或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80%以下,气体分布不均,弥散功能减低,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肺功能无明显改善者,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肺结核,肺部肿瘤和职业性肺病的鉴别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均属慢性阻塞性肺病,且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均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但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等同。

1.慢性支气管炎在并发肺气肿前病变主要限于支气管,可有阻塞性通气障碍,但程度较轻,弥散功能一般正常。

2.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和肺过度充气,气体分布可严重不匀,但上述变化可逆性较大,对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好,弥散功能障碍也不明显,而且支气管哮喘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肺功能昼夜波动也大,为其特点。

并发症

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并发于阻塞性肺气肿者并不少见,多因胸膜下肺大疱破裂,空气泄入胸膜腔所致。若患者基础肺功能较差,气胸为张力性,即使气体量不多,临床表现也较重,必须积极抢救。

呼吸衰竭

阻塞性肺气肿往往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在某些诱因如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干结阻塞、不适当氧疗、外科手术等的影响下,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可诱发呼吸衰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阻塞性肺气肿伴有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时,肺泡毛细血管床破坏等,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在心功能代偿期,并无右心衰竭表现。当呼吸系病变进一步加重,动脉血气恶化时,肺动脉压显著增高,心脏负荷加重,加上心肌缺氧和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诱发右心衰竭。

胃溃疡

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可并发胃溃疡。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睡眠呼吸障碍

正常人睡眠中通气可以稍有降低,而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清醒时通气功能已有降低。睡眠中进一步降低,更为危险,可出现心律紊乱和肺动脉高压等。

治疗

西医治疗

肺气肿治疗包括一般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内科治疗

肺气肿的内科治疗包括应用支气管扩张、祛痰剂,排除痰液,呼吸功能及体育锻炼,改善呼吸功能,加强营养,增加机体免疫力。采用益肺、健脾、补肾等中药扶正固本。发生呼吸道急性感染时,则须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并给予低流量吸氧,防止动脉血氧的急剧下降,有严重通气不足并发呼吸性酸中毒和神志改变者,则应进行人工机械辅助通气治疗。

1.适当应用舒张支气管药物,如氨茶碱,β2受体兴奋剂。如有过敏因素存在,可适当选用皮质激素。

2.根据病原菌或经验应用有效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菌素等。

3.呼吸功能锻炼作腹式呼吸,缩唇深慢呼气,以加强呼吸肌的活动。增加膈的活动能力。

4.家庭氧疗,每天12-15h的给氧能延长寿命,若能达到每天24h的持续氧疗,效果更好。

5.物理治疗,视病情制定方案,例如气功、太极拳、呼吸操、定量行走或登梯练习。

6.预防。首先是戒烟。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做好个人劳动保护,消除及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

外科治疗

终末期肺气肿病人的生活质量差、生存期有限,长期以来出现了各种外科方法试图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病人进行治疗。例如:切除肋软骨和骨膜、胸壁成形和膈神经切除、腹腔内加压装置和气腹使膈肌抬高、切除胸膜刺激新生的毛细血管向肺 内生长、切断神经来减少气管支气管的张力。临床效果均不理想。

外科手术:

肺脏移植术

近年来,肺脏移植在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病人中取得成功。病人的理想肺移植方式是单肺移植还是双肺移植尚有争论,有报道COPD病人肺移植术后近期生存率为90%,4年平均生存率60%,与整个肺移植组相比生存时间相同或略长。肺移植治疗肺气肿存在几个问题:移植手术的费用相当高,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引起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并增等待合适的供体时间较长,且等待期间的死亡率为高,很多病人可出现移植肺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常需要再次进行肺移植。

肺脏减容术

20世纪50年代末Brantigan和Mueller首先提出对弥漫性肺气肿病人进行肺脏减容手术,理论依据是:在正常状态下,膨胀的肺脏的弹性可以传递给相对细小的支气 管,并通过环周的弹性牵拉力使细小支气管保持开放状态,肺气肿病人的保持支气管开放的环周牵拉力丧失,假设通过减少脏的容量使放射性的牵拉力恢复,保持细小支气管开放,从而减少呼气时的气流梗阻,减轻呼吸困难。观察到术后75%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这一改善在有些患者可持续5年,但是,由于早期病死率高达16%和客观证明资料很少,这一方法没有得到推广。直到1995年Cooper等报道应用胸骨正中切口双侧肺减容手术治疗COPD取得良好效果后,肺减容手术才在欧、美多家外科中心被应用,随后很快成为胸外科领域的一个热点。

1.肺减容手术的指征:

肺气肿的诊断明确。

②严重呼吸困难(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council呼吸困难3级或4级)。

③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预计值35%。

④肺残气量>预计值200%。

⑤肺总量>预计值120%。

⑥X线胸像上肺脏过度充气。

⑦核素扫描上肺血流灌注扫描分布存在区域性差异。

⑧能够参加术前的肺功能康复训练。

2.肺减容手术的禁忌证:

①年龄>80岁。

②6个月内吸入或口食任何烟草。

③肺动脉高压[收缩压>45mmHg(6.0kPa),平均压>35mmHg(4.7kPa)]。

④静息状态动脉二氧化碳分压>7.3kPa(55mmHg)。

⑤肥胖(>1.25倍理想体重)或消瘦(<0.75理想体重)。

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

⑦对生命有影响的其他疾病(未控制的恶性肿瘤,严重充血性心衰,严重肝硬化,肾衰竭需要透析)。

⑧呼吸机依赖。

⑨慢性支气管炎、支扩或哮喘

3.肺减容手术的理论基础:

肺气肿是有肺间质的慢性炎症所致,炎症引起肺泡壁破坏,终末支气管远端的气腔扩张,形成异常的间质改变,间质的破坏使正常肺间质作用在细支气管上的环形牵拉力的限度减小,而放射状牵力使小气管在整个呼吸周期呈开放状态,直到呼气末胸部和肺的弹性回缩力达到平衡。由于肺泡破坏所致的肺泡驱动力和牵扯力的减少的综合作用使小气管在呼气相早期关闭,引起呼气气流受阻和过度充气。气体在肺内存留限制了吸气能力,明显地损害了病人的最大呼吸能力,最大自动通气指数降到最低。肺减容手术理想的手术对象应在通气/血流扫描上表现出明显的“病变区域”,其特点是双肺存在单个灌注减低的区域,且这个区域在通气扫描上有气体存留。要特别注意病人肺的其他部位灌注良好,才是很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如果低灌注区均匀弥漫性地分布在肺内,就被视为肺减容术的禁忌证。

4.肺减容术后呼吸得以改善的因素:

肺减容手术的目的是切除功能异常的病变区域,减少残留气体,至少有4个原因使肺气肿病人在接受肺减容术后呼吸得以改善,这4个亦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

①肺弹性回缩改善:

Brantigan初期的工作提示,手术切除部分病变的肺组织,其余的肺代偿性膨胀可以改善弹性回缩,从而使保持小气管开放的环状牵力重新建立,减小呼气时的气管阻力,改善呼气气流。

②肺通气/血流匹配:

吸入气体在病变区域存留,肺组织过度膨胀,毛细血管床破坏,弥散功能降低,体循环CO2水平升高。另外,高度膨胀病变肺组织对邻近区域的相对正常的肺组织压迫,产生通气不足或肺不张,血流灌注到低充气区,形成动静脉分流,引起低氧血症。切除功能异常的肺组织,使上述情况得以改善,可以减轻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③改善呼吸肌的有效收缩:

呼吸肌包括膈肌、肋间肌均在理想长度下才可产生最大的张力,当肌肉过度伸张,收缩力反而减低。肺气肿高度膨胀的肺组织使肋间肌过度牵拉,膈肌低平,呼吸肌收缩的效能和强度均减低,切除病变的肺组织,使肺容量减少,变形的胸廓恢复到相对正常的大小,肋间肌达到最佳收缩前长度,膈肌恢复“屋顶”状,能使呼吸肌做功更有效,改善通气。

④改善心血管血流动力学:

肺减容手术使原来不张的肺膨胀,原来低灌注的肺毛细血管重新充盈,对改善右心功能、减轻右心后负荷有益。另外,终末期肺气肿病人的肺内气体存留在机械通气的情况下会产生所谓“肺填塞”现象,胸膜腔内压明显增高会引起体循环静脉回流障碍,肺减容手术可减少胸膜腔内压,使静脉回流增加,右心室前负荷增加。

5.手术方式:

①激光治疗方法:

Wakabayshi和Barker等首先提议用激光作为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方法,各种激光(CO2,Nd:YAG)经不同途径灼闭气肿的肺组织,总的手术死亡率为5.5%~16%,病人术后需1~5天机械通气,大量漏气是主要并发症,15%~45%病人有中、重度皮下气肿,30%左 右的病人持续漏气,平均胸腔引流管放置5~13天。术后随访1~6个月,病人主观的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改善,FEV1增加14%~27%,6min行走距离 增加24%,需要吸氧的人数降低18%。但有些指标的改善可以通过术前正规的呼吸功能训练而达到,因此,尚不能肯定激光治疗的作用。

②胸腔镜方法:

电视辅助的胸腔镜对病人的创伤小,对病人呼吸功能的影响少。Eugene、Wakabayshi等在VATS下同时应用钉夹和激光技术,术后病人呼吸困难的主观症状、病人对氧气的依赖程度、FEV1、运动能力均比单纯激光治疗效果好,尤其是近来在钉夹表面加垫人工衬片或心包片,大大减少了术后的漏气并发症。

③肺切除方法:

1995年Cooper医师报告了用经正中胸骨切口双侧钉夹切除法治疗20例终末期肺气肿病人的初步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率,术后FEV1增加了82%,血氧分压增加了0.8kPa(6mmHg),吸氧人数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一般认为,终末期肺气肿病人的肺功能较差,对手术的耐受性亦差,微创小切口能使术后疼痛和肺部并发症减到最小的程度,对病人的恢复有益,从而选用VATS技术进行肺减容手术。McKenna等回顾总结 对比了用VATS技术进行单侧、双侧肺减容手术后病人情况指出,在缓解呼吸困难、减少吸O2方面,双侧肺减容优于单侧,在双肺均有病变、且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双侧手术方式,只有在病变局限于单侧或有特殊禁忌证(既往开胸手术史、胸膜粘连),才行单侧肺减容手术。

6.肺减容手术效果:

有关肺减容手术切除多少肺组织对病人最为有利,目前尚无定论,动物实验表明。15%~20%气肿的肺组织被切除,将会使肺的顺应性和弹性回缩力增加、使残气量减少、肺的弥散功能有轻度提高,而切除范围>25%,肺顺应性和弹性回缩力的增加、残气量的减少与切除 15%~20%时类似,而肺的弥散功能明显降低。另外,有人认为,减容手术后剩余的肺的形状应尽可能保持与胸廓形状一致,可能对肺均匀复张有益。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治法】温阳健脾,泻肺利水。

【方用】真武汤合桑苏桂苓饮加减。

【药物】制附片10g、桑白皮10g、苏子10g、葶苈子10g、桂枝10g、猪茯苓15g、白术10g、泽兰10g、泽泻10g、赤芍10g、益母草30g。

气虚血瘀痰阻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平喘。

【方用】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加减。

【药物】党参15g、黄芪20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桃仁10g、杏仁10g、炒苡仁30g、防风6g、当归10g、桔梗6g。

气阴两虚,痰瘀阻络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通络。

【方用】生脉饮旋覆代赭汤加减。

【药物】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6g、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10g、清半夏10g、南北沙参各15g、知母10g、贝母10g、炙杷叶10g、当归10g。

阴虚血瘀痰凝

【治法】养阴清热,和血化痰。

【方用】金水六君煎加味。

【药物】当归15g、熟地(砂仁拌打)15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5g、金沸草10g、知母10g、贝母10g、海浮石10g、炙杷叶10g、丹皮15g、丹参15g。

肝肾阴虚,痰蒙清窍

症见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嗜睡甚或昏迷,或躁烦谵妄,肢体瞤动,舌质暗红或红绛,舌体瘦小,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柔肝熄风,涤痰开窍。方选一贯煎、菖蒲郁金汤合涤痰汤加减。药如生熟地各15g、山萸肉20g、玄参10g、菖蒲10g、郁金10g、清半夏10g、胆星6g、茯苓10g、竹茹10g、枳壳10g、酒军6g。

痰湿蕴肺,气虚血瘀

【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咳。

【方用】平胃二三汤(平胃散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药物】苍白术各10g、陈皮10g、清半夏10g、茯苓15g、厚朴6g、苏子梗各10g、炒莱菔子10g、炒枳壳10g、白芥子6g。

痰热壅肺,气阴两伤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平喘。

【方用】小陷胸汤清气化痰汤加减。

【药物】全栝楼30g、黄芩10g、清半夏10g、桃仁10g、杏仁10g、枳实10g、知母10g、贝母10g、漏芦10g、连翘10g、山栀子10g、南沙参10g。若痰黄如脓或有腥臭味者,多为合并肺痈表现,可酌加芦根15g、茅根15g、生苡仁30g、鱼腥草30g、败酱草15g、蒲公英15g以清热解毒,化痰消痈。

风热犯肺,肺失宣肃

【治法】疏风清热,肃肺化痰。

【方用】桑菊饮麻杏石甘汤

【药物】桑叶10g、桑皮10g、菊花10g、杏仁10g、连翘12g、炙麻黄6g、生石膏30g、桔梗6g、前胡10g、牛蒡子10g。

经验方、偏方

[方一]

橘红10克,米粉500克,白糖200克。橘红研细末,与白糖和匀为馅;米粉以水少许湿润,放蒸锅屉布上蒸熟;冷后压实,切为夹心方块米糕,不拘时酌量食用。

本方燥湿化痰,理气健脾,适用于浊阻肺所致的肺气肿,此种肺气肿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白厚腻,脉滑。

[方二]

石膏30克,杏仁泥10克,冬瓜仁20克,鲜竹叶lO克,竹沥20—30克。将生石膏、杏仁泥、冬瓜仁、鲜竹叶(洗净)共入砂锅煎汁,去渣,再分数次调入竹沥水,日分2叫次饮用。

本方宜泄肺热,化痰降逆,适用于痰热结肺所致的肺气肿。此种肺气肿的特点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粘稠色黄或夹血色,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苔黄或腻,脉滑数。

[方三]

黄芪30克,白术20克,茯苓30克,乳鸽1只。将乳鸽(未换毛的幼鸽)浸入水中淹死,去毛和内脏,放人炖盅内,加适量水,再人黄芪、白术、茯苓(洗净),置于蒸锅内,隔水炖熟,加少许食盐,味精。在正餐时食用,每天一次。

本方益肺止喘,适用于肺虚所致肺气肿。此种肺气肿的特点为喘促,气短不足以息,语气乏力,苔白滑或腻,脉细软。

[方四]

党参10克,黄芪9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半夏各6克,陈皮12克,苏子莱菔子各9克,白芥子12克,大枣10枚。将大枣、陈皮除外,其余各药熬汤,除药渣,将其汤煮大枣和陈皮,开锅10分钟后,吃大枣,喝汤,去陈皮。

本方健脾益气,化痰平喘,适用于脾虚所致肺气肿。此种肺气肿的主要特点为喘促,气短不足以息,语言无力,痰多质稀,四肢倦怠,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滑或薄腻,脉细软。

[方五]

核桃仁50克,萝卜子(研粉)、冰糖各10克。将冰糖先熬化,再加入上药拌匀,制成糖块,每日时时含化。

本方补肾平喘,适用于肾虚久喘。此种肺气肿为咳喘日久,短气息促而难以接续,动则大甚,痰吐起伴,伴有腰膝酸软,脉微细。

[方六]

黑苏子、陈皮半夏当归厚朴各9克,沉香末(冲)、肉桂各2.5克,前胡、杏仁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除疲降气,适用于肺气肿

[方七]

黄芩、瓜蒌仁、半夏、胆星、橘皮、杏仁泥;枳实、姜竹茹各9克。水煎服,1日l剂,早晚服。

本方清肺化痰,运用于所致的肺气肿者。

[方八]

沙参12克,麦冬五味子、杏仁、玉竹贝母各9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

本方补气生津,适用于气津两伤所致的肺气肿。

[方九]

熟地、山萸肉、五味子各9克,肉桂2.5克,补骨脂、胡桃肉各9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补肾纳气,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肺气肿者。

[方十]

苏子10克,白芥子9克,莱菔子10克,山药60克,人参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本方扶正祛邪,降气化痰,适用于痰涎壅盛所致的肺气肿。

[方十一]

莱菔子适量,粳米2两。将莱菔子炒熟后研末,每次取1卜15克,同粳米煮粥。

本方化痰平喘,行气消食。适用于咳嗽多痰,胸闷气喘,不思饮食,嗳气腹胀之肺气肿。

[方十二]

粳米60克,川贝5—10克,砂糖适量。先以粳米60克,砂糖适量煮粥,待粥将成时,调人川贝母极细粉末5—10克,再煮二三沸即可。温热服食。

本方润肺养胃,化痰止咳。适用于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咳嗽气喘等症。

[方十三]

射干10克,麻黄白芥子莱菔子各9克,苏子10克,皂荚12克,旋复花、紫菀款冬花各10克,半夏杏仁各9克。若外感风寒,痰从寒化,寒重于饮而咳重于喘者,加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白芍甘草;饮重于寒并兼有郁热而喘重于咳者,加厚朴石膏细辛干姜五味子;饮寒并重而喘咳并重者,加生姜细辛五味子、大枣;外感风热,痰从热化,热重于饮者,加石膏生姜、大枣、甘草;饮重于热者,加细辛、干姜、五味子白芍石膏;饮热并重者,加厚朴石膏。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降气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痰浊阻肺所致的肺气肿

推拿疗法

[选穴]:

迎香风池膻中中府云门曲池手三里外关尺泽孔最内关太渊

[操作方法]:

浴面、揉迎香、擦鼻柱:双掌擦热,在面部作轻柔的环转摩抹1分钟,使面部发红发热。以双手食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迎香穴1分钟,再上下擦鼻翼两侧,以发热为度。要领:面部摩抹宜轻。按揉两侧迎香穴要有酸胀感,不宜向中间挤压鼻孔,以免影响呼吸。擦鼻两侧向上稍用力,不宜向中间挤压鼻孔,以免影响呼吸。再以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风池穴1分钟,再摩运两侧耳后高骨1分钟。双手握空拳,双拳交替叩击膻中、中府、云门穴,约1分钟。再用双手虚掌交替拍、擦胸胁,1分钟。双手握空拳,双拳交替叩击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穴,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尺泽、孔最、内关、太渊等,各约1分钟。

拔罐疗法

【方法一】

1.选穴

天突膻中风门肺俞肾俞

2.定位

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2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3个椎骨,即为第3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 (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从天突至膻中,采用走罐法,以皮肤潮红为度。肺俞、风门、肾俞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

【方法二】

1.选穴

大椎到至阳直线上的穴位,定喘到膈俞直线上的穴位。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至阳: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定喘: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采用走罐法。在走罐部位涂抹万花油,以皮肤出现较密集的痧点为度。走罐后大椎、定喘穴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三】

1.选穴

膻中丰隆定喘脾俞肾俞关元

2.定位

膻中:见前。

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平腘横纹与足腕横纹连线之中点,在胫骨、腓骨之间,距胫骨前嵴约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

定喘:见前。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肾俞:见前。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3.拔罐方法

灸罐法。上述各穴拔罐后留罐10分钟,之后上述各穴行温和灸15分钟,以穴位皮肤微红,有温热、舒适感为度,10次为1疗程。

针灸

肺气肿患者发展至后期、病情危重时可出现意识蒙咙、谵妄、烦躁不安,甚至昏迷不醒,咳逆喘促,或伴痰鸣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时必须及时送医院诊治,同时可试用以下方法。

[配穴]:水沟、中冲、合谷、太冲、十宣。

[定位]:

水沟: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中冲: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由第1、第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中 (约第缝纹头上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

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

[操作方法]:上述各穴针刺后施以提插捻转手法,适当刺激后待患者神志清醒。

护理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min,并防止受凉。

2.保证湿化给氧,定期更换湿化用的蒸馏水。

3.吸烟者劝其戒烟,并告诉病人吸烟的危害。

4.告诉病人尽量避免到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少接触烟尘及刺激物。

5.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地咯痰,避免痰液潴留。具体方法是:让病人尽量取坐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后保持张口,用力进行2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

6.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3次,发现体温异常的表现随测量并记录。

7.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气味。如痰液的量突然增加,颜色改变,粘稠,常提示有感染存在。

8.听诊肺部呼吸音,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9.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饮食保健

饮食适宜

1.宜吃稀软、易消化为主;

2.宜吃温性类食物;

3.宜吃清热化痰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吃海腥发物;

2.忌吃油腻、甜腻食物;

3.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食疗保健

1.炒咖啡豆,每日10克,煎浓汁饮。同时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2.治肺脓疡、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痰浊壅肺:鲜南瓜500克,田鸡200克,大蒜60克,葱15克。先将田鸡去内脏,剥皮,切块;大蒜去衣,洗净;南瓜洗净,切块。把田鸡、南瓜、大蒜放入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半小时,下葱调味佐膳。

3.贝母粥: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加入川贝母粉末5-10克和适量冰糖(或白糖),煮沸即可食用。有润肺定喘,止咳化痰作用。适用于体弱或老年人的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咳嗽气喘等症。注意:川贝味苦,不宜多用。

4.百合粥:百合5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加冰糖调味食用。有润肺止咳,养心安神作用。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热或肺燥所致的干咳,以及肺结核,久咳不愈,睡眠不好,烦躁不安,肺气肿,咯血,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等症。脾胃虚弱或风寒感冒咳嗽者不宜食用。

5.鲜百合汁:鲜百合三个,取汁用温开水冲服,早晚各一次,可治肺结核之咯血,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气肿。

6.燕窝、白芨各6克,小火炖烂,加冰糖适量再炖,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咳血或肺结核咯血。

7.治肺脓疡、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痰浊壅肺者:青蛙250克,南瓜500克,大蒜60克。将青蛙去内脏,剥皮,切块;大蒜去衣洗净,南瓜洗净切块。把青蛙、南瓜、大蒜放人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半小时,调味膳食用。

8.猕猴桃浸膏方:新鲜猕猴桃全果,水煎煮,制成浸膏片,每片0.3g(相当生药2.2g),每日2~3次,每次4片。主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9.茄棵花生秧方:用秋后不再结茄子的茄棵,晒干打碎,水煎2次,浓缩成膏,放干燥箱内制成块状;花生秧水煎2次,浓缩成膏,放干燥箱内制成块状。两药制剂按1∶1混匀,加淀粉压片,每片含生药3.3g。每次服10片,每日3次,10日为1疗程。
郑宇红-3.jpg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肺气肿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肺气肿》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