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灌木。原产于中国,在湖北西部、辽宁南部、河北、陕西、河南、甘肃、广东、云南、四川等省都有分布。性喜欢光照,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萌蘖性强,耐修剪,可入药。有同名期刊,公用设施也有以此命名的。

  

基本信息

释名:紫珠 皮名肉红、内消。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学名/拉丁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

英文名:China Redbud

俗名:满条红  

科属分类

域: 真核域 Eukarya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豆目 Fabales

科:苏木 Caesalpiniaceae

属: 紫荆属 Cercideae

亚属: 紫荆亚属Cercis  

植物形态

单叶互生,全缘,叶脉掌状,有叶柄,托叶小,早落。花于老干上簇生或成总状花序,先于叶或和叶同时开放;花萼阔钟状; 5齿裂,弯齿顶端钝或圆形;花两侧对称,上面3片花瓣较小;雄蕊10,分离;子房有柄。荚果扁平,狭长椭圆形,沿腹缝线处有狭翅;种子扁,数颗。紫荆为落叶乔木,经栽培后常成灌木状。叶互生,近圆形,顶端急尖,基部心形,长6-14厘米,宽5-14厘米,两面无毛。花先于叶开放,4-10朵簇生于老枝上;小苞片2,阔卵形;花玫瑰红色,长1.5-1.3厘米,小花梗纲柔,长0.6-1.5厘米。荚果狭披针形,扁平,长5-14厘米,宽1.3-1.5厘米,沿腹缝线有狭翅不开裂;种子2-8颗,扁圆形,近黑色。花期4-5月。  

常见的病害

紫荆常见的病害主要是角斑病: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扩展后,互相融合成大斑。感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导致叶片枯死,脱落。

防治方法:①秋季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来年浸染源。②发病时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繁殖方式

播种、分株、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主要以播种为主。播种多春播,播前将种子低温层积处理2个月以上,播后30天可发芽,如播前用温水浸种1天,则发芽效果更好。分株多在春季萌动前进行,较易成活。但分株时,其根粗大不易挖掘,因此需注意挖掘后的剪根和剪枝,并在种植坑内施腐熟基肥,栽好后浇足透水。压条繁殖,在整个生长季节均可进行,但要在翌年才可生根,夏秋间多发生刺蛾为害,要注意及时防除。

  

品种分类

常见的栽培种类:

白花紫荆:为紫荆的变种,花为白色。

巨紫荆:植株呈乔木状,高可达15米以上,胸径则达40厘米;叶片硕大,绿色,较厚,呈革质;花色紫红,花朵稍大,花期3至4月。原产中国的南方地区,耐寒性较差,而且开花较晚。

加拿大红叶紫荆:株高4至5米,枝干黑灰色,有浅色的皮孔。新叶紫红色,老叶夏季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叶面为铜褐色,若光照不足则转为绿褐色,到秋季叶色则为红色,叶背为淡粉色。花先于叶开放,4至10朵簇生成短的总状花序,老干、新枝、短枝均可着花,花冠蝶形,玫瑰红色,花期4月。荚果条形,扁平,8至9月成熟后呈红褐色,内有近圆形的种子,但花后结果率不高。

与普通紫荆相比,加拿大红叶紫荆除了叶色为紫红色外,其他区别还有:其树干颜色较深,呈灰黑色,而普通的紫荆树干颜色较浅,为灰白色。花柄较长,花朵较为稀疏,不像普通紫荆那样密密匝匝呈团簇状,紧贴在树干上开放,而是稍微下垂,疏密有致地开放。  

用途

一。药用价值: 

气味:(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1、痈疽发背,肿毒流注。用紫荆皮(炒)三两、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生白术一两、木蜡(炒)一两,共研为末,用葱汤调热敷涂患处,疮不甚热煮,用酒调敷;痛得厉害或筋不能伸,药中再加乳香

2、鹤膝风。用紫荆皮,水煎。饭前服。

3、痔疮肿痛。用紫荆皮、水煎,饭前服。

4、产后诸淋。用紫荆皮五钱,半酒半水煎,温服

紫荆先花后叶,花色艳丽可爱,常常被种种于庭院、建筑物前及草坪边缘丛植观赏。其树皮花梗还可入药,有解毒消肿之功效;种子可制农药,有驱杀害虫之功效。具有清热凉血祛风解毒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等功效。可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闭经、蛇虫咬伤、血气不和、狂犬病症木材纹理直,结构细,可供家具、建筑等用。

二。观赏应用价值:早春开花,适庭院、草坪、宅旁、路边种植,亦要列植作花径。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紫荆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紫荆》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