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珠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紫珠.jpeg

紫珠为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或紫珠的。归胃经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适用于出血证、烧烫伤、热毒疮疡

药性

。归胃经

功效

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

1.出血证。本品味而性,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凉血止血,适用于各种内外伤出血,尤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证。可单独应用,也可配其它止血药物同用。如治咯血衄血呕血可与大蓟白及等同用;治尿血血淋,可与小蓟白茅根等同用;治便血痔血,可与地榆槐花等同用;治外伤出血,可单用捣敷或味末敷掺,或以纱布浸紫珠液覆盖压迫局部。

2.烧烫伤、热毒疮疡。本品苦涩,有清热解毒敛疮之功。治烧烫伤,用本品研末撒布患处,或用本品煎煮滤取药液,浸湿纱布外敷;治热毒疮疡,可单用鲜品捣敷,并煮汁内服,也可配其它清热解毒药物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研末1.5~3g 。外用适量。

炮制

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鉴别

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长4~19cm,宽2.5~gcm;先端渐尖或钝圆,基部宽楔形或钝圆,边缘有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在扩大镜下可见星状毛和短粗毛,下表面淡绿色或淡棕绿色,被棕黄色分枝茸毛,主脉和侧脉突起,侧脉8-12对,小脉伸入齿端;叶柄长 0.5~1.5cm。嫩校及黄色,有时可见细小白色点状的皮孔。气微,味微苦涩。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解诸毒物,痈疽喉痹,毒肿,下瘘,蛇虺虫螫,狂犬毒,并煮汁服;亦煮汁洗疮肿,除血长肤。

2.《福建民间草药》:活瘀,止血,消炎,解郁。

3.《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脾虚,退热。研末搽皮肤痒痛,又杀虫

4.《中国药植图鉴》:对食道静脉出血,肠胃溃疡出血,鼻出血,创伤伤出,肺出血以及拔牙出血均有良效。

5.《闽东本草》:治崩漏带下恶寒发热

附方

1.治肠胃出血:干紫珠叶末三至五分。调冷开水,每四小时服一次;继用紫珠末二钱,水煎,代茶常饮。

2.治咯血:干紫珠叶末五至七分。调鸡蛋清,每四小时服一次;继用干紫珠叶末二钱,水煎,代茶常饮。

3.治衄血:干紫珠叶二钱。调鸡蛋清服;外用消毒棉花蘸叶末塞鼻。

4.治创伤出血:鲜紫珠叶,用冷开水洗净,捣匀后敷创口;或用干紫珠叶研末敷渗,外用消毒纱布包扎之。(①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5.治跌打内伤出血:鲜紫珠叶和实二两,冰糖一两。开水炖,分二次服。(《闽东本草》)

6.治一切咽喉痛:取鲜紫珠叶一两。洗净,水二碗,煎一碗服,或煎做茶常服。(《闽东民间草药》)

7.治拔牙后出血不止:用消毒棉花蘸紫珠叶末塞之。(《福建民间草药》)

8.治赤眼:取鲜紫珠草头一两,洗净切细,水二碗,煎一碗服。(《闽南民间草药》)

别名

紫荆(《本草拾遗》),粗糠仔、鸦鹊板(《中国树木分类学》),止血草(《福建民间草药》),螃蟹目、雅目草(《闽南民间草药》),白毛柴、白奶雪草(《闽东本草》)。

来源

紫珠为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Callicarpa formosana Rolfe或紫珠C.bodinieri Levl.的叶。前者分布于陕西及河南南部至长江以南各省,后者分布于东南沿海各地。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出处

本草拾遗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紫珠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紫珠》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