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检测法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概述

近代研究发现,人体或动物的体表经络腧穴部位皮肤电阻或电位不同于非经穴部位,并随相应脏腑功能的变化而变化;后来又进一步发现,机体体表经络、腧穴部位不仅在电学方面,而且在光、声、热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经穴的这些特异性,为经络的客观显示和探测提供了可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经络检测法。

皮肤电阻和电位检测法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国内外学者对于经络的研究比较集中于皮肤电现象上,主要是测定经穴上的皮肤电阻。工作表明,经穴部位都呈低电阻性。这些穴位的沿经排列,当时被认为可证实经络的客观存在。既然是低电阻,电流即易通过,因此在日本又称经络为良导络。我国学者近年来又对皮肤低阻点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一些重要改进,并对检测方法的可靠性进行系统论证,通过对14经脉的测试结果,证明皮肤低阻点的分布基本是循经的。低阻点密集分布,沿经排列,但并不连续,结果稳定,可以重复。

也有人对经络皮肤电位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反映经络或内脏器官功能活动方面,皮肤电位可能比皮肤电阻更有意义。因为皮肤电位的活动可能是活组织代谢过程的表现,而皮肤电阻则可能是机体对外加电流通过组织时所表现的一种物理特性。通过一些实验表明,穴位与非穴位的皮肤电位差异也较明显,可作为检测经穴的一种方法。

同位素示踪法

60年代初,我国学者即已开始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检测经络的循行路线。发现在人体的穴位上注入P32,通过盖胶计数器记录放射性的强度,可以观察到经络循行路线上的放射线强度较其两侧旁开的对照部高位。所测试的十二条示踪轨迹与古典医籍中所描述的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同位素示踪的研究开拓了新的前景。近年来,罗马尼亚、法国、中国的学者都先后应用r-闪烁照相技术对此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如将99mTC高锝酸钠注入穴位,以大视野数字r照相机进行记录,可以观察到各种现象。

①注入四肢穴位的同位素可循经迁移30~110厘米,其中长者可从四肢上达躯干。在躯干部穴位注入同位素亦可在不同程度上循经向上下迁移。同位素迁移的轨迹主要位于皮下。

②穴位注射时同位素开始移行的潜伏期平均为31.29秒,移行的速度为3.5~76厘米/分,各经之间有一定差异.在非穴位部注射时,同位素淤积于注射部位,之后,逐步趋向其邻近的经脉,再循该经脉继续循行。

③同位素的示踪轨迹与古典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基本一致,吻合率在70%以上。

④在同一肢体的两条经脉的穴位上注入同位素,可同时显示出两条行程不同的轨迹。

⑤同位素迁移过程中可以看到经络学说所描述的某些特点,针刺可使迁移的潜伏期缩短,清除率增加,标记经穴与示踪轨迹的吻合度提高。

⑥在猴、狗等动物肢体上也可观察到类似的同位素示踪轨迹。

⑦上述同位素示踪轨迹与淋巴循环神经干无直接关系,与血管的关系则密切而复杂。

结果表明,应用穴位注射同位素的方法可显示与古典经络循行路线大致相同的示踪轨迹。结果直观、稳定、可重复,是近年来经络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进展。

循经声信息检测法

以四个探头同时进行记录,观察到刺激穴位引起的低频振动可沿经络的路线传导,其轨迹与古典经络路线基本吻合。信号的频域在8~97赫之间,其高峰集中于30~40赫,以定量的低频信号直接输入穴位,新输入的信号也可循经传播,在经脉线上各个部位所接收到的声信号的强度,与其两侧旁开对照点都有显著的差别。结果稳定,可以重复。

光检测法

1)体表超弱冷光检测 以体表超微冷光信息为指标,观察到高发光点也基本上是沿十四经脉的循行路线而分布的,经上发光点的强度明显高于其两侧旁开对照点。发光强度与年龄、体质有关,不同部位发光强度不同,井穴部位的发光强度大于其他穴位或非穴部位。某些疾病患者在不同经穴上的发光强度也有不对称的变化,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差异。

2)经络红外线成象技术 一切物体(包括有机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6℃)时,它内部的分子就会因热运动而向空间放射红外线,其放射量随物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红外线也是物体(或有机体)内能量变化的一种信息,用最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可将这种信息转换成等量的电信号,经电子装置处理后加以显示,这样“不可见”的红外线便可转换成可见的图像。针刺得气时,相应的经、穴常出现“热感”或“凉感”,在荧光屏上也相应出现亮带或暗带,其显示的路线与古典经络相符,而不同于神经或淋巴的走向。此方法为经络的显示提供了一条途径。

以针效阻滞定位检测法

这一检测方法的原理与采用各种生物物理指标检测的方法完全不同。它建立在针刺效应的基础上,而且也只有在针刺过程中方能检测出来。

循经感传线上施加压迫即可将感传阻滞,感传带被阻滞,针刺的效应亦随之显著减弱或消失,但压力必须施加在感传线上。压迫感传线两侧的对照点和身体的其它部位则对感传和针效均无影响。利用循经感传的这种特点,以针刺效应为指标,即可在体表测试出一系列的阳性阻滞点(压迫该点,针效显著减弱或消失)。将这些阳性阻滞点连接起来,便能绘出一条轨迹,其行程与受试者的感传路线一致,与经络的循行路线也基本一致。由于压迫循经感传线上的任何一点,都可将感传和针效阻滞,因而所测得的实际上是一条连续不断的轨迹。这一检测方法,最初是建立在感传显著的受试者身上。但同样也适用于没有感传的受试者。只要针刺的效应显著,便于记录,即使没有感传,沿着经络循行的路线施加压迫,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是一种可以普遍应用的检测方法。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经络检测法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经络检测法》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