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窍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注解

耳窍指耳。耳为五官之一。是位于头部两侧对称的听觉器官。耳的功能靠精、髓、气、血的充养,尤赖肾气的和调,所谓“肾开窍于耳”。耳的疾患多与肾有关,也和心、脾、肝等脏有关。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经脉均循行于耳。足太阳经,支者“至耳上角”;足阳明经,“循颊车,上耳前”;足少阳经“下耳后”,支者“入耳中,出走耳前”;手太阳经“入耳中”;手少阳经,“系耳后,出耳上角”,支者“入耳中,出走耳前”。手厥阴经别,“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手阳明别络,“入耳合于宗脉”;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见《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足太阳之筋,“上结于完骨”,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足阳明之筋,支者“结于耳前”;手太阳之筋“结于耳后完骨”。

耳与脏腑经络均有密切的联系,故耳廓有全身脏器及肢体的反应点耳穴),通过耳穴能诊治多种疾病,并能进行针麻。《黄帝内经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脏为肾,在窍为耳。”《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肝病者,……气逆头痛耳聋不聪。”《黄帝内经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黄帝内经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中藏经》)。《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精脱肾惫必至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故“耳者,肾之官也。”(《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篇》)。此外《医贯》卷五:“…肾开窍于耳,故治耳者以肾为主。或日:心亦开窍于耳,何也?盖心窍本在舌,以舌无孔窍,因寄于耳,此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尔。”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耳窍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耳窍》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