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帼光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许帼光(1938年—),女,汉族,浙江省湖州市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六年制)。师承黄文东、张耀卿、张伯讷、张伯臾、张羹梅、吴翰香、顾伯华、夏少农、顾泮池、陆瘦燕、杨永璇等老中医。老师们治学严谨,锲而不舍,行方智园,各有见地,他们胆大心细的工作作风,热情诚恳的为人之道,临险症而不畏,处痼疾而不却的治病态度,成了为病家服务的财富。

证治经验

随着人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身心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要求的增高,人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会步入误区,而形成各种综合症,如更年期综合症,空调综合症、考试综合症、减肥综合症女性尿道综合症、小儿多动症等,起因虽不同,症情也各异,但症状均有共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急躁、心悸不宁、睡眠障碍等症,我主张在治疗此类综合症时,主要配合安神宁心之剂----甘麦大麦汤,方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一、更年期综合症 现代医学认为更年期综合症是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而产生的以神经血管功能不稳定为主的综合征群。(不仅妇女有,男性到更年期也会出现类似症状,只是表现不如妇女突出,亦可参照治疗)。出现的症状早期为月经紊乱,潮热多汗,情绪波动,易怒好争吵,不能自控,睡眠不佳,晚期为皮肤干燥搔痒,阴道干燥瘙痒,心悸胸闷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好猜疑,严重失眠等。中医认为此病是妇女七七天癸将绝,肾气衰微,冲任失调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辨证分型可分为肾阴不足、肾阳虚衰、气阴两虚三类,在此分型基础上再加上宁心安神的淮麦甘草汤,效捷而稳定。

1。肾阴不足

主证:腰酸耳鸣盗汗潮热,口干便结,两足酸软,心悸少寐,烦闷急躁,苔薄舌红或苔剥有裂纹少津,脉细数。

治则:补益肾阴,宁心安神。

方药:以左归丸合淮麦甘草汤出入。

2。肾阳虚衰

主证:恶寒肢冷,腰脊酸软,面白无华,,气短乏力,寐少多梦,心悸怔忡,苔薄舌淡,脉细弱或细缓。

治则:温补肾阳,宁心安神。

方药:以右归丸合淮麦甘草汤化裁。

3。气阴两虚

主证:潮热汗出,口干欲饮,便结溲黄,心悸不宁,神疲肢软,夜寐易醒,苔净舌红少津,脉虚细。

治则: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方药:以生脉饮合淮麦甘草汤加减。

吾临床36年之久,应用该法临证施治,标本兼顾,取得良好的疗效,常能药到病除。

二、减肥综合症 近年来为迎合年青妇女爱美的心态,市场上推出了各种减肥的方法和药物,商家为经济利益所驱动过份强调了减肥的效果,宣传了药物的优点,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副作用及注意事项,造成了因服用不当或过量造成的后遗症副作用。出现了多脏腑功能失调综合症,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脏腑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中医认为此症因药量过剂或不当以致亡津伤阴,阴虚火旺,中阳受损,胃不能受纳,脾不能运化,津液无以输布,精血无以生化,脏腑失养,阴阳失和,导致诸症丛生。

根据病情的轻重,可分为脾胃失和,气阴两虚,肝脾肾失调。

1。脾胃失和

主证:不思纳食,食则呕恶,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头目眩晕,夜寐欠安,苔薄脉濡。

治则: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药物:香砂六君子汤合淮麦甘草汤出入。

2。气阴两虚

主证:纳呆食则饱胀,少神,消瘦乏力,气短胸闷,口干便结,寐不安,卧不宁。苔净或剥,舌偏红,脉细数。

治则: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方药:生脉饮合淮麦甘草汤出入。

3。心肝脾肾失调

主证:厌食,食则呕恶,面色无华,清瘦乏力,两目无神,心悸怔忡,烦躁易怒,哭笑无常,目不能闭,寐不能安,腰酸肢楚,苔薄脉虚细沉。

治则:调治心肝脾肾,佐以宁心安神。

方药:先以香砂六君子汤合淮麦甘草汤调治脾胃为先,待纳渐馨,寐渐安,心渐宁后,再加益气养阴之品,调补肝肾之药,以调整多脏腑功能失调。

三、儿童多动综合症 儿童多动综合症表现为儿童时期慢性行为改变,是儿童学习困难的常见原因之一。以动作过多、性格改变、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为突出症状。但小儿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学习上的困难常由于动作过多及注意力不集中所致。以男孩多见。本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遗传、脑内代谢障碍、脑内器质性病变及其它因素,如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儿童所能承受的程度等。

中医没有这个病名,但儿童为纯阴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之躯,在不断地成长发育过程中,逐步完善气血阴阳的增长与协调平衡。

采用补中益气汤合淮麦甘草汤治疗儿童多动综合症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根据实验研究表明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有兴奋中枢神经,强心及激素样作用,可促进全身代谢,当归补血滋阴,可促进血液循环,促使抗体产生,柴胡、升麻可起升提作用,加强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党参益气健脾,提高脑的兴奋性促进消化吸收与白术、黄芪同用,可促进蛋白合成,淮小麦养心气除虚烦,有镇静作用,陈皮、生姜健脾理气,促进胃液的分泌和胃的蠕动,以及其它药物的吸收,甘草缓中和百药,可提高全身机能状态,又可缓和其它药物之峻烈刺激,大枣益气滋脾生津调和诸药,可增强消化机能,以此方加减治疗儿童多动症5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研究方向==

从事中医针灸38年之久,就职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78年晋升主治医师、85年晋升副主任医师、二医大副教授,91年晋升主任医师、二医大教授。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5年评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市六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主任,兼职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上海针灸学会理事长、上海针灸杂志编委副主任、上海中医药杂志编委、上海市中医药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成人教育委员会委员、安徽中医临床杂志编委、南京金陵骨伤研究所顾问、上海市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巴西圣堡罗AMPA针灸学会名誉委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针灸科优秀领先学科带头人导师。上海市第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上海市公安局警风警纪监督员,上海市房地局社会义务监督员,上海市邮电局社会义务监督员。

几十年来运用中医、针灸开展针刺麻醉手术,治疗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支、哮喘、面瘫、男子性功能障碍、各种综合征(如小儿多动症、更年期综合征、尿道综合征、减肥综合征、考试综合征、空调综合征……)、肩周炎、腰腿痛、腰突症等有显著疗效。泌尿外科针刺麻醉开展为全国第一家。临症思路清晰,方法灵活,宜药则药,宜针则针或针药并用。掌握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的原则,既继承传统中医精华,又不排斥先进的、发展迅速的西医方法。处方遣药师古而不泥古,能效古人之法,创今人之方,常以平淡之药疗顽病痼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人物成就==

89年起在六院领导支持下,开办了国际针灸培训班,多年来培养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英、法、日翻译9名,运用本科的外语力量带教来自世界各国及台、港、澳等地区的医师520余人,64批次,形成了一套带教规范,病种多,讲解透,临症范围广,动手机会多,深得学员及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好评,并作为教学先进单位进行表彰。

撰写了适合各类层次学生学习的针灸学教材和题库200万字,为教学、带教提供了资料,积累了经验。1979年与本院心内科合作课题“针刺治疗冠心病”。81年获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获证书1份。诊治了冠心病人500余例,设计了一套课题方案,治疗二个疗程前后,作心电图、、血脂、血糖、胸片等多项检查,将资料完整的,坚持二个疗程以上的1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与分析,并作了全面总结,结果症状有效率为88%,心绞痛有效率为94%,心超声有效率为71%,心肌损害有效率为67%,心律失常有效率为60%。 ==学术观点==

一、脾胃为先,肝肾为本,调和气血,勿忘安神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为五脏之源,胃为六腑之本,《金匮要略》曰:“四季脾旺不受邪”,《医宗金鉴》曰:“胃气一败,百药难施”。脾胃系统具有熟腐水谷运化精微,传送糟粕,调整水液吸收与排泄的功能,具有调节气机升降,使之趋于平衡,控制血液和津液保持流畅的能力。总之,脾胃为生化气血之源,如脾胃不健运则气血无以生化津液无以输布,故医者治病应以脾胃为先。

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水液,主脑髓,主生殖,人的生长发育繁衍生殖,精神情志,记忆思维均离不开精血营养,故中医素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肝阴下藏于肾,肾阴上滋于肝,补肾可补肝,泻肝可泻肾,肝肾同盛同衰,其联系密不可分,既可互为补用,又可互为制约。总之肝肾为人体生命之根本,此治病之大法要法也。

机体的生存与死亡决定于阴阳气血的盛衰存亡,气血贯穿于生命的始终。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四肢百骸的滋润濡养,均依赖气血的作用。不论气虚,气滞,气逆,气陷,不论血寒,血瘀,血热,血燥,均离不开气血的调和。气机调达通畅,血运循环如常,也就是说气血的动态平衡是健康的必备条件。生理上”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病理上“气病可伤血,血病可伤气”。气虚则血无所依,血脱则气无所归,气和血一阴一阳互相化生,互相依存,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气血一旦失和,则疾病丛生,故治病当以气血为纲。

睡眠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生理现象,古人曰:“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睡者能食者能长生”。生命过程是离不开睡眠的,人疲劳了,就要休息,而睡眠是最有效的休息,如疲劳过度,休息不好,就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神经系统失调,并造成严重的身心障碍。故睡眠与生存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中医一贯认为睡眠与调节七情,延缓衰老,有密切关系,古人云:“世人欲识卫生道,喜怒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佳,顺理修身去烦恼。”今人说:“欢乐使人少,烦恼催人老。”“心胸宜开不宜郁,郁则百病生,开则百病除。”尤其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常处于十分紧张与忙碌的状态,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压迫感,环境的噪音,交通的拥挤,工作的繁忙,事业的竞争,人际的纷杂,失业的威胁等都会使人的心理感到难以适应,此时首先出现思虑多,随之睡眠也立即会受到影响,长期失眠,又可导致忧郁寡言,急躁烦恼等情绪波动,与人交往时因不易沟通而造成隔阂与误解,由此又加重失眠,如此反复恶性循环,从心理失控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如精神神经、消化、心血管等症状。因此安神稳定情绪,减轻心理负担是有效治法之一。

二、针灸治病,重在督任,八脉交会,配合“特定”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称为阳脉之海。任脉总领一身之阴经,称为阴脉之海。人身阴阳十二经脉均由督任统帅。任督二经通达顺畅则十二经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升降如常,邪不及入,病无以得。

阴(足乔)、阳(足乔)qiao、阴维、阳维、冲、任、督、带统称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有八个交会穴,组成四海有特殊主治部位与功能的穴位,列缺、照海主治前额、鼻、咽、气管、肺、膀胱等疾患,外关、足临泣主治颞颌、颈项、胁肋、髋、肝胆系统疾患,后溪谷、中脉主治后颈项脊柱尾骶等疾患,内关、公孙主治心、胸、胃、腹等疾患。主治范围广泛,主治功能确切,取穴少而精,常可穴到病除,应予重用。

四肢末端起,自下而上有98个特定穴,为井、荣、俞、原、经、合、络、郄,除阴经原文与俞穴为同一穴位外,其它特定穴均有其独立性,每一类特定穴,名称不同,功能各异,和“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即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郄主漏痛证,血证。临床应用颇多,还应继承开发,拓宽应用范围。

三、针灸剂量,重视个体,因病而宜,因人而行 疾病有轻重,病程有长短,年龄有老小,性别有男女,体质有强弱,痛域有高低,神经类型有紧张,有脆弱,总而言之,由先天而来的和后天而得的个体差异极大。配穴处方如同配药处方一样,穴位刺激量和用药物剂量一样,不同的个体,弱要采用不同的刺激量。一般而言病轻的、女的、年龄小的、体质弱的、耐受差的应采用弱刺激,病重的、男的、年龄大、体质强的、耐受好的应采用强刺激,总之应以病人能耐受的强度为最佳刺激量,尽量避免恶性刺激,才能取得理想的针效,否则太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太强适得其反,故针灸刺激量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用药特色

药性有寒、热、温、凉,药味有辛、甘、苦、酸、咸, “热则寒之,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使阴阳盛衰之体,复归于相对平衡之协调状态。医者用药配伍就是借其药味药性的互补、互抑作用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所以药物的配伍、方剂的组成,十分重要。中医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是治疗原则中的八种基本大法,八法可单独使用,也可视千变万化的病情配合使用。运用得当,可取得明显效果。我在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中,注重领会药物特点,组方原则,熟悉掌握配方要点,变化规律常喜欢将某些药物与方剂配合使用,形成了自己的用药特点,以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运用自如。

一、知母 性苦寒,有清热滋阴之功效。可上清肺热,下泻肾火,兼清胃热,其性守而不走。

知母配黄精滋阴泻火,治虚劳之热,如妇女口干苔红心烦,便结带多色黄有腥臭味等症。

知母配枣仁滋阴安神,治心悸怔忡不寐易惊等症。

知母配石膏滋阴清热,泻胃经实热,治口臭、口疮、口渴欲饮、牙痛、头痛等症。

知母配当归滋阴养血,治头目眩晕,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口干欲饮之症。

二、桔梗 性苦辛微温,有止咳祛痰,宣肺利咽之功效。

桔梗配荆芥疏风止咳,主治外感风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之症。

桔梗配麻黄宣肺止咳,主治发热,身痛无汗,咳嗽之症。

桔梗配紫苑润肺止咳,主治久咳咯痰不利之症。

桔梗苏子降气止咳,主治痰饮咳嗽,气喘之症。

桔梗配甘草利咽化咳,主治咽喉肿痛,失音,喉痒,咳嗽之症。==科研成果==

一、取穴与治疗方法

心俞厥阴俞内关郄上阳陵泉三阴交

心绞痛:加神堂、膻中。

阵发性房颤、早搏:加阴郄,透内关。

心动过速:加下侠白,手三里。

心动过缓:加通里透内关。

隔日1次,10次一疗程,疗程间休1周。

二、症状变化

治疗前后胸闷心悸气急,明显改善,有效率达88%。

三、心绞痛变化

88例心绞痛患者有94%得到了缓解。

四、血脂、血粘度变化

29例血脂升高者,治疗后有不同程度降低,平均下降56mg%,其中胆固醇最高数由300mg%下降到200mg%。

23例甘油三脂升高者18例有不同程度下降,平均下降91。2mg%,其中最高者由368mg%下降至160mg%。

23例血粘度升高者80%下降到正常值。

五、心电图变化

106例心电图变化者治疗总有效率65%。

60例心肌损害中,治疗后ST-T波正常者23例,明显好转17例,有效率为67%。

88例心律失常者治疗后有效率60%。

六、穴位组与非穴位组比较

穴位组针刺前后左室后壁搏幅明显升高P<0。001,而非穴位组针刺前后无变化,说明穴位有特异性。==从医医案==

余××,女,67岁。

主诉:口唇不自主左右颤动已六个月。

病史:患者于6月前被别人发现不自主口唇颤动不止,只在入睡时静止,头晕目眩,耳鸣腰酸,失眠多梦,肢体稍拘紧,口干,便结。

查体:口唇左右颤动不止,BP130/85mmHg,心率82次/分,律齐,舌体偏瘦,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弦。

辨证: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肝阳偏亢,肝风内动

治则:滋肝补肾,育阴熄风

西医诊断:帕金森氏病早期

中医诊断:震颤

取穴:人中承浆俞肾俞合谷太冲三阴交太溪

隔日1次,10次一个疗程。

针刺二个疗程,症状控制。

按:人中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布有眶下神经支、面神经颊支;承浆为手阳明与督、任脉之会,布有面神经支颏神经分支,有醒脑、熄风、止颤之作用;肝俞为肝经俞穴,既泻肝胆之火,又益肝肾之阴。肾俞为膀胱经腧穴,是肾之精气输注,转输之处,是治肾病之要穴。取肝俞、肾俞二穴,滋肝肾之阴,抑肝阳之余,除内动之肝风。取合谷、太冲为“开四关”,主治四肢、头面肌肉之颤动;三阴交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经之交会穴,有健脾和胃、养肝益肾之效,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俞穴,滋肾补阴。此组配穴虚实兼顾,攻补兼施,为治疗震颤取得了经验。==经验验方==

一、复方止嗽汤

[组成]麻黄光杏仁桔梗佛耳草姜半夏青皮陈皮炒六曲炙甘草

[功用]宣肃肺气,利咽止嗽。

[主治]喉痒咳嗽,咯痰不爽等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方解]麻黄,宣肺止咳为君,、润肺化痰止咳,佛耳草清热化痰止咳,桔梗利咽化痰止咳为臣,姜半夏、青皮、陈皮燥湿健脾,焦神曲消食健脾为佐,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宣肺润肺同用止咳化痰并重,健脾和中兼顾,寒咳热咳均能使用,君臣佐使搭配合理相得益彰,本人几十年来每每遇到此类患者,辨证应用,加减出入,效如浮鼓。

二、复方四参饮 [组成]孩儿参(党参)丹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广郁金远志枣仁莲芯淮小麦炙甘草

[功用]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主治]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气短、乏力、口干寐少,心电图示各种心律失常,包括传导、起搏异常的病毒性心肌炎及心肌炎后遗症。

[方解]症属心气阴两虚,风邪郁热蕴于心脏,心神受扰所致。孩儿参益心气,丹参调心血,南北沙参养心阴,苦参清心热为君。郁金通心脉、宽心气、行心血为臣,枣仁宁心志、安心神,远志通肾气助心阳,益心气为佐,淮小麦滋养心脾之气,莲芯除心烦,甘草除心脉为使,配伍照顾全面,取长补短,临床以此为基本方出入,取得很好效果。

三、利胆汤 [组成]金钱草广木香制香附制大黄鸡内金炙甘草

[功用]清肝胆湿热,舒肝胆气滞。

[主治]发热胁痛,嗳气呕吐,纳呆,尿黄便结等,胆囊炎,胆石症。

[方解]症属肝胆气滞,湿热蕴阻。金钱草清利湿热,舒肝利胆排石,大剂量使用对肝,膀胱,肾结石有疗效。木香、香附降逆通滞,化浊通络,宽中解郁,行气止痛。大黄泻热通便,破积行瘀能荡涤阳明实热积滞,生用泻下力强,制用泻下力缓。鸡内金补脾健胃,清积化滞。甘草健脾缓急调和诸药。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以此方随症加减,效果颇佳,尤对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胆囊切除后,可酌加参芪,赤芍之品,益气活血利胆,虚实兼顾,补泻兼施以增强术后免疫功能,加快气血运输,防止肝内胆管再次被泥沙瘀阻。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许帼光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许帼光》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