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通草.jpeg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微。归胃经利尿通淋,通气下乳。治疗淋证水肿,产后乳汁不下。

药性

,微。归胃经

功效

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临床应用

1.淋证水肿。本品气寒味淡而体轻,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既通淋,又消肿。尤宜于热淋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与冬葵子滑石石韦同用,如通草饮子普济方》;用于石淋,可与金钱草海金沙等同用;用于血淋,可与石韦白茅根蒲黄等同用;用于水湿停蓄之水肿证,可配猪苓地龙、麝香,共研为末,米汤送服,如通草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产后乳汁不下。本品入胃经,通胃气上达而下乳汁。且味甘淡,多用于产后乳汁不畅或不下,与穿山甲甘草猪蹄同用,如通乳汤(《杂病源流犀烛》)。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炮制

通草:拣去杂质,切片。朱通草:取通草片,置盆内喷水少许,微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外面挂匀朱砂为度,取出,晾干。(每通草片10斤,用朱砂10两)

鉴别

通草鉴别1.jpg

干燥茎髓呈圆柱形,一般长0.3~0.6米,直径1.2~3厘米。洁白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柔软,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中部有直径0.5~1.5厘米的空心或白色半透明的薄膜,外圈银白色,纵剖之见有层层隔膜,无臭无味。以色洁白、心空、有弹性者为佳。

产贵州、云南、台湾、广西、四川等地。

方通草:呈方形的薄片,微透明、平滑、洁白、似纸质而轻软。

丝通草:为不整齐之细长条片。

各家论述

1.李杲:"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电,与灯草同功,宜生用之。"

2.《纲目》:"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升也。"

3.《本草正义》:"通草,其气味则李东垣《用药法象》谓甘淡无毒。案此甘字,非大甜之谓,实即淡字,如泉水、食米皆谓味甘之例。此物无气无味,以淡用事,故能通行经络,清热利水,性与木通相似,但无其苦,则泄降之力缓而无峻厉之弊,虽能通利,不甚伤阴,湿热之不甚者宜之。若热甚闭结之症,必不能及木通之捷效,东垣谓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亦惟轻症乃能有功耳。又谓泻肺利小便,与灯草同功,盖皆色白而气味轻清,所以亦能上行,泄肺之热闭,宣其上窍,则下窍自利,说亦可取。"

附方

1.治热气淋涩,小便亦如红花汁者:通草三两,葵子一升,滑石四两(碎),石苇二两。上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又进一服。忌食五腥、热面、炙煿等物。(《普济方》通草饮子)

2.治一身黄肿透明。亦治肾肿:通草(蜜涂炙干)、木猪苓(去里皮)各等分。上为细末,并入研细去土地龙麝香少许。每服半钱或一钱,米饮调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通草散)

3.治伤寒后呕哕:通草三两,生芦根(切)一升,橘皮一两,粳米三合。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随便稍饮;不差,更作,取差止。(《千金方》)

4.治鼻痈,气息不通,不闻香臭,并有息肉:木通细辛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上为末,蜜和。绵裹少许,纳鼻中。(《三因方通草散

5.催乳:通脱木、小人参,炖猪脚食。(《湖南药物志》)

别名

寇脱(《山海经》),离南、活菟、倚商(《尔雅》),葱草(《本草汇言》),白通草(《药性切用》),通花(《草木便方》),花草(《中国树木分类学》),大通草(《四川中药志》),通大海、泡通(《贵州民间方药集》),五加风、宽肠、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湖南药物志》)。

来源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Hook.)K.Koch的干燥茎髓。主产于贵州、云南、四川、台湾、广西等地。多为栽培:秋季割取茎。裁成段,趁鲜时取出茎髓,理直,晒干,切片,生用。

出处

本草拾遗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通草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通草》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