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陵泉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阳陵泉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合(土)穴。八会穴筋会。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处,并有膝下外侧动、静脉。主治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便秘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肿痛,及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小腿抽筋等。


定位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本穴取法,历代文献其说不一。《灵枢•本输篇》:“伸而得之。”是让患者将下肢伸直,然后取穴;《针灸大成》:“蹲而取之。”是嘱病人取下蹲姿势再定穴;《中国针灸学》:“坐,屈膝重足……取之。” 以上方法对于老年人、儿童、体质虚弱者均不适宜,其原因是易发生晕针及弯针,故宜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取穴,仰卧时对下肢微屈,在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取之。这种方法取穴病人感到舒适耐久,不易发生晕针、弯针,并容易引起经气,得气快,感传好。

Akupixgbgb34.jpg


解剖

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处。

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腓总神经在窝上角由坐骨神经分离以后,沿着窝外侧壁到腓骨小头的后下方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浅、深神经。腓浅神经的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主治

1.疸、口苦、呃逆、呕吐、胁肋疼痛等肝胆病证。

2.下肢痿痹、膝膑肿痛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3.肩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刺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阴陵泉,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肝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膝关节病变、肩关节周围炎、肋间神经痛、小儿舞蹈病等。配支沟主治胁肋痛;配日月主治胆囊炎;配环跳、委中、悬钟等主治下肢痿痹。据报道针刺阳陵泉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规律性收缩,能促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氏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阳陵泉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阳陵泉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