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陵泉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阴陵泉穴经穴名。出《灵枢·热病》。属足太阴脾经。合(水)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一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深层有胫后动、静脉。主治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遗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膝胫酸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定位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Akupixspsp9.jpg


解剖

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

1. 脾不运化水湿病证: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阴部痛,痛经遗精等。

3. 其他:膝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1~2寸。治疗膝痛可向阳陵泉委中方向透刺。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阴道炎、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配足三里上巨虚主治腹胀、腹泻;配中极膀胱俞三阴交主治小便不利。

附注

1. 脾经之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五行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2. 腧穴释义: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阴陵泉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阴陵泉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