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荜茇丸
来自中医百科
《鸡峰》卷十四:附子荜茇丸
【处方】 黑附子(炮,去皮脐)1两,荜茇1两,干姜(炮)1两,良姜(锉)1两,丁香1两,吴茱萸(汤洗,焙)1两,肉桂(去皮)半两,山茱萸(去核,炒)半两,草豆蔻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蒸枣肉(去皮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泻痢。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 《鸡峰》卷十四
《御药院方》卷七:附子荜茇丸
【处方】 黑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官桂(去皮)2两,大椒2两,良姜(细锉,炒)2两,阳起石(火烧1日)2两,川姜(炮裂)2两,厚朴(生姜制)2两,白术(锉)2两,白茯苓(去皮)2两,赤石脂(火烧通红)2两,肉豆蔻(醋和面裹烧)1两半,荜茇1两,吴茱萸(汤洗1遍,炒)2两。
【制法】 上各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助气安血,大补冲任。主经虚月候不时,肠滑下痢频并。
【用法用量】 方中荜茇、吴茱萸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 《御药院方》卷七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附子荜茇丸》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