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肉豆蔻.jpg

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成熟种仁。其性温,味辛。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的功效。主治虚泻冷痢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病症。

药性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临床应用

1.虚泻冷痢。本品辛温而涩,入中焦,能暖脾胃,固大肠,止泻痢,为治疗虚寒泻痢之要药。治脾胃虚寒之久泻久痢者,常与肉桂干姜党参白术诃子等药同用;若配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可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者,如四神丸(《证治准绳》)。

2.胃寒胀痛,食少呕吐。本品辛香温燥,能温中理脾、行气止痛。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证,常与木香干姜半夏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0.5~1g。内服须煨熟去油用。

使用注意

湿热泻痢者忌用。

炮制

煨肉豆蔻(煨肉果):洗净,取白面加水揉和包裹。另取蛤粉或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将包好的肉豆蔻倒入,拌炒至外面的面呈焦黄色取出,除去面皮,乘热切片。一法将原药用清水略淘捞起,放在箩内润12小时后,用麸皮置锅内加热炒至老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乘热切片。

鉴别

肉豆蔻鉴别.jpg

干燥种仁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5厘米,宽1.5~2.5厘米。外表灰棕色至棕色,粗糙,有网状沟纹,一侧有明显的纵沟(种脊部位),宽端有浅色圆形隆起(种脐部位),狭端有暗色凹陷(合点部位)。质坚硬。纵切面可见表层的暗棕色的外胚乳向内伸人类白色的内胚乳,交错而成大理石样纹理。在宽端有凹孔,其中可见干燥皱缩的胚。气芳香而强烈,味辣而微苦。以个大、体重、坚实、香浓者为佳。

各家论述

1.《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2.《海药本草》: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

3.《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

4.《开宝本草》: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

5.《纲目》:暖脾胃,固大肠。

6.《本草经读》:治精冷。

7.《本草求原》:治肾泄,上盛下虚,诸逆上冲,元阳上浮而头痛。

8.《本草衍义》:肉豆蔻,善下气,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平其气。

9.《本草衍义补遗》:肉豆蔻,温中补脾,为丸。日华子称其下气,以其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非若陈皮、香附之駃泄。《衍义》不详其实,谩亦因之,遂以为不可多服。

10.《药性类明》:肉豆蔻,温中补脾,泄痢久不已则用之,故《本草》言冷热虚泄,久则虽热者其气亦虚,非概用以温中也。

11.《本草经疏》:肉豆寇,辛味能散能消,温气能和中通畅。其气芬芳,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开胃,胃喜暖故也。故为理脾开胃、消宿食、止泄泻之要药。

12.《本草汇言》:肉豆蔻,为和平中正之品,运宿食而不伤,非若枳实、莱服子之有损真气也;下滞气而不峻,非若香附、大腹皮之有泄真气也;止泄泻而不涩,非若诃子罂粟壳之有兜塞掩伏而内闭邪气也。

13.《本草正》:肉豆蔻,能固大肠,肠既固则元气不走,脾气自健,故曰理脾胃虚冷,而实非能补虚也。

14.《本草正义》:肉豆蔻,除寒燥湿,解结行气,专理脾胃,颇与草果相近,则辛温之功效本同,惟涩味较甚,并能固及大肠之滑脱,四神丸中有之。温脾即以温肾,是为中下两焦之药,与草果之专主中焦者微别。大明谓温中下气,开胃,解酒毒。甄权谓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李珣谓主心腹虫痛。皆专就寒湿一边着想者。若湿热郁滞而为此诸症,则必不可一例论治。故李珣又谓主脾胃虚冷虚泄。濒湖谓暖脾胃、固大肠。要言不烦,最为精切。惟珣又谓治亦白痢,则湿热者多,虚寒者少,不当泛泛言之矣。香、砂、蔻仁之类,温煦芳香,足以振动阳气,故醒脾健运,最有近功,则所谓消食下气,已胀泄满者,皆其助消化之力,固不可与克削破气作一例观。

附方

①治水湿胀如鼓,不食者,病可下:肉豆蔻、槟榔轻粉各一分,黑牵牛一两半(取头末)。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煎连翘汤下,食后,日三服。(《宣明论方肉豆蔻丸

②治脾虚泄泻肠鸣不食:肉豆蔻一枚,剜小窍子,入乳香三小块在内,以面裹煨,面熟为度,去面,碾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送下,小儿半钱。(《杨氏家藏方》肉豆蔻散

③治脾肾虚弱,大便不实,饮食不思: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各为末。生姜四两,红枣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枣,去姜,水干,取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服。(《内科摘要四神丸

④治脾泄气痢:豆蔻二颗,米醋调面裹之,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碾末,更以炒党子末一两,相和。又焦炒陈廪米为末,每用二钱七,煎饮调前二物三钱匕,旦暮各一。(《续传信方》)

⑤治水泻无度、肠鸣腹痛:肉豆蔻(去壳,为末)一两,生姜汁二合,白面二两。上三味,将姜汁和面作饼子,裹肉豆蔻末煨令黄熟,研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午再服。(《圣济总录肉豆蔻散

⑥治霍乱呕吐不止:肉豆蔻一两(去壳),人参一两(去芦头),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粟米二撮,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别名

迦拘勒(《本草拾遗》),豆蔻(《续传信方》),肉果(《纲目》)。

来源

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成熟种仁。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皮壳后,干燥,煨制去油用。

出处

药性论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肉豆蔻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肉豆蔻》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