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成形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术名称

颅成形术

颅成形术的别名

颅骨成形术

分类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手术/颅脑闭合伤手术

ICD编码

02.0

概述

在颅脑开放性损伤中尤其是火器性损伤后,由于清创术需要,术后往往遗有不同范围的颅骨缺损。在闭合伤中也常因脑肿胀严重不得不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遗留较大的颅骨缺损。对直径在3cm以内的骨缺损常不产生不适症状,一般不需做成形术,而直径在3cm以上者,均宜施行颅成形术。颅成形术的目的:①避免脑的再次损伤。②治疗颅骨缺损综合征。③为了整形。在修复材料上,以往曾用过自体的肋骨、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现已少用。目前比较常用的是钛合金板和有机玻璃。亦有将术中去除的颅骨暂时埋藏于皮下,保留在病人自身体内,待成形术时再将其取出重新置于颅骨缺损区。亦有人应用高分子纤维增强材料,其韧性硬度、弯曲性等均适用于颅骨。且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化学性能稳定无毒、无抗原抗体反应。修补后局部没有灼热感,不造成辐射性慢性脑损害,具有质量轻、易剪裁和塑形等优点。成形手术除陈旧性凹陷骨折属一期手术成形外,都应在首次术后3~6个月进行手术。有创伤感染者,需创伤愈合1年后施行。

适应症

颅成形术适用于:

1.骨缺损直径在3cm以上,使脑的保护受到影响者。

2.有严重的自觉症状。如头昏头痛,头位改变时症状加剧者。

3.有严重精神负担,如怕声响、怕震动、怕受外伤等。

4.大型骨缺损有碍外观者。

5.缺损区存在癫痫灶者。

禁忌症

1.创伤处有感染,或感染虽已愈合但不足1年者。

2.仍有颅内压增高存在者。

3.清创不够彻底,有碎骨片存留。

4.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或精神失常者。

术前准备

除常规开颅术准备外,在准备植片时要每隔2cm做一钻孔,使头皮与脑膜间以后形成粘连,有助于植片的固定。

麻醉和体位

多采用局部麻醉,亦可用全身麻醉。按缺损部位采取相应的体位

手术步骤

1.沿缺损边缘行马蹄切口(图4.2.1.13-1)。在设计皮瓣时应充分考虑皮瓣的供血。

2.自帽状腱膜下分离,翻转皮瓣后用自动牵开器牵开切口(图4.2.1.13-2)。

3.在骨缺损的边缘上,将硬脑膜剥开,显露骨缺损缘(图4.2.1.13-3)。

4.对不整齐的骨缺损缘用咬骨钳加以修整(图4.2.1.13-4)。使骨缘整齐且呈斜坡状,以使成形的植片植入后不致内陷

5.将消毒后备好的植片置于缺损处,按缺损的大小形状将植片加以剪修,使植片外形适合颅骨的凸度,放置在缺损处后十分稳妥,不易移动。

6.固定植片 将植片与颅骨做4点固定。在颅骨相对应处用克氏针钻孔,钻孔切勿紧靠骨缘,固定用粗丝线或不锈钢丝均可(图4.2.1.13-5)。若颅骨缺损较大,需用丝线将缺损中央的硬脑膜悬吊固定在植片上,以减少死腔,防止术后血肿及积液(图4.2.1.13-6)。

7.最后缝合头皮。头皮下置引流。

术中注意要点

1.在游离皮瓣剥离原切口瘢痕时,务需偏于内侧,保留一定厚度的皮瓣,以免头皮剥离过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头皮坏死

2.脑膜和脑的病理组织做适当的切除,对预防术后癫痫有一定帮助,修补好缺损硬脑膜,以免发生脑脊液漏

3.如用钢丝固定植片时,要将钢丝断端折转放入骨孔内,以免术后刺激头皮引起疼痛

术后处理

注意切口有无肿胀及植片的浮动。如有脑压迫症状,提示有颅内血肿或积液,对血肿要行手术清除,积液可行穿刺抽吸治疗。

并发症

1.术后植片下积液 经穿刺吸引后常可自愈

2.硬脑膜外血肿 因粘连的瘢痕中新生毛细血管较多,分离后极易出现创面的广泛渗血,在缝合切口前,应彻底止血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颅成形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颅成形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