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V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登革热的治疗和预防

登革热为自限性疾病,若治愈,预后良好。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登革热的预防主要是切断传染途径,消灭和控制媒介,接种疫苗和控制传染源。

中文名称

DENV

英文名称

Dengue virus;登革热病毒

分类类型

分类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DENV

登革热

登革热又称“公子热”或关节热,其名称来源于英语的“Dandy”。该病是一种虫媒病,以伊蚊为媒介传播。以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疼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为主要特征。早在1779年和1780年就先后在印度尼西亚、美国发现,而后相继在世界各地流行,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DENV基本特性

登革热的病原是DENV(Dengue virus;登革热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颗粒有3种形态,其中哑铃形的大小为700nm×(20-40)nm,棒形大小为(175-200)nm×(42-46)nm,球形颗粒直径20-50nm,表面有5-10nm的突起。病毒有四个血清型,由包膜和衣壳体组成。病毒对乙醚氯仿甲醛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敏感,并不耐热。50C,30分钟;70C,10分钟和100C,2分钟均可灭活病毒。

DENV的传播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主要传染源是登革热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于发病前24小时至发病后3-6天,可在血液检查出DENV,此期间有传染性。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登革热潜伏期5-8天,无症状登革热无明显表现,有症状的登革热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重型和登革出血热

典型登革热患者突起发热,24小时体温可达40C,伴有头痛、眼球后痛、背痛、全身肌痛、关节痛、疲乏,还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胃肠症状,体征有结合膜充血、颜面潮红、浅表淋巴结肿大。儿童体温较低,起病慢,发热一般持续5-7日。皮疹3-6天出现,持续3-4天消退。25-30%的病例有出血现象,主要是牙龈出血鼻出血、黑便、呕血阴道出血、皮肤出血或淤血血尿等。多发生在病程的5-8天。

轻型登革热患者发热较低,全身无疼痛,皮疹稀少或无,不出血,一般1-4天痊愈

重型登革热患者在病程的3-5天时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狂燥、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部强直瞳孔缩小等脑膜炎表现。可出现胃肠道大出血或出血性休克,或呼吸衰竭,后果严重,多数于4小时内死亡。

登革出血热患者表现为严重的登革出血和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初期有典型的登革热症状,2-5天病情突然加重,出现严重出血,皮肤有大范围紫癜和瘀斑,伴有皮肤发冷、脉速、昏睡、四肢发冷,进一步可发展为皮肤花纹、脉细速、血压下降、脉压差进行性变窄而进入休克。若不及时抢救,可于数小时内死亡。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DENV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DENV》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