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本病临床特征与Ⅰ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基本相似,但预后不良,可以看作是淋巴系肿瘤的边缘性疾病,与免疫增生不良相似。根据病理免疫学特征,已逐渐阐明本病不同于前述的Ⅰ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也可称为T细胞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

Ⅱ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尽一切努力避免挑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是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

1.消除和减少或避免发病因素,改善生活环境空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膳食调配。

2.坚持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不要过度疲劳、过度消耗,戒烟戒酒。

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保持乐观情绪。

4.预防感染,预防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风湿性疾病及并发病的重要环节。

Ⅱ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的西医治疗

治疗:

此型之治疗与Ⅰ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有所不同。目前多主张用化疗,但用药剂量宜小,以免引起继发感染而致死。可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小剂量长春新碱联合化疗,疗程因人而异。

在治疗过程中,若继发感染,则病原体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对此宜用足量的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控制之,以延长生存期。

预后:

所有病人预后均不良,多在数月到两年内死亡。约20%的病例可转化为白血病,其肿瘤细胞类似异型淋巴细胞

Ⅱ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未明,有人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部分病人淋巴结中查出EB病毒DNA(PCR法)。还有人认为由于感染了人工细胞淋巴瘤病毒的亚型,使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而导致本病。

(二)发病机制

1.本病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病人T细胞亚群分析发现本病为T细胞病变,有的病例以抑制性T细胞(TS)增多为主,有的以辅助性T细胞(TH)增多为主,亦有二者都增多。这些T细胞可能产生B细胞刺激因子,促使B细胞增殖,并分泌免疫球蛋白Ⅱ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的主要增殖细胞具有多样性,其中包括免疫母细胞和苍白细胞。前者核仁大而核幼稚,胞体呈强嗜碱性;后者胞体大而清楚,大小不等但其成熟程度相同,外观类似幼稚浆细胞,在组织学上显示为恶性增殖。

2.病理 典型的病理改变除具有Ⅰ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的特征外,尚有免疫母细胞或苍白细胞肿瘤性增殖。细胞学诊断除肉芽肿性变(浆细胞增加、组织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加)外,尚可见有肿瘤性免疫母细胞及大而苍白的淋巴样细胞等。在病初的淋巴结,当肿瘤细胞增生少时,往往易诊断为反应性淋巴结增生。

Ⅱ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的症状

可有发热皮疹(药物疹样)、全身淋巴结肿大,多伴有肝脾肿大。病程早期的淋巴结肿大,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常可暂时性缩小。

本病在病理学上多诊断为霍奇金病或纳(Lenner)淋巴瘤。但通过上述临床特征及确定肿瘤细胞和分析膜性状,可进一步确定诊断。

Ⅱ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的诊断

Ⅱ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的检查化验

1.血液骨髓像 可见浆细胞样异型单核细胞,但其出现率一般较低。

2.生化学检查 可见多克隆性高γ球蛋白血症,其升高程度与症状的恶化情况相平行。

免疫学检查:增殖免疫母细胞及苍白细胞具有T细胞标志,且半数以上病人Ia样抗原也是阳性,无TAT活性。有些病人弓形虫抗体麻疹病毒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等滴度非特异性升高,也有的病人可伴有Coomb阳性的溶血性贫血

Ⅱ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的鉴别诊断

要与霍奇金病或纳(Lenner)淋巴瘤相鉴别。

Ⅱ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的并发症

可并发全身淋巴结肿大,多伴有肝脾肿大

Ⅱ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的护理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淋巴腺产生相应的反抗作用,甚至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如充血,出血,肿胀,化脓,坏死等.这种病变淋巴腺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可引起各种疾病,对人体健康有害.

Ⅱ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吃什么好?

食疗方:银花12克,芦根10克,桔梗10克,大力子9,射干9克,天葵子9克,板兰根12克,夏枯草12克,豆根9克,荆芥9克,玄参9克,花粉8克,肝草2克,荆芥9克。煎汤内服。

上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保健:消除和减少或避免发病因素,改善生活环境空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膳食调配。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Ⅱ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Ⅱ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