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涌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主治病症

冲阳穴主治胃痛腹胀,口眼㖞斜,面神经麻痹,足痿无力,脚背红肿,足背肿痛,足扭伤,足缓不收,头重头痛,面肿,前额痛,牙痛,齿痛颊肿,癫狂,齿龈炎,癫痫,脉管炎,头痛,呕吐,胃脘痛,不嗜食,胃痛,胃痉挛,胃炎,腹胀,眩晕,风湿性关节炎等。

冲阳穴主治胃痛腹胀、口眼㖞斜、面肿齿痛、足痿无力、脚背红肿。

冲阳主治头面、脾胃及局部等疾患:如头重头痛、口眼㖞斜、齿痛颊肿、呕吐、胃脘痛、不嗜食、足缓不收、足背红肿、癫狂等。

现代又多用冲阳治疗齿龈炎、癫痫、脉管炎等。

冲阳主治头痛,牙痛,口眼㖞斜,胃脘痛,足背肿痛,足缓不收等。

冲阳穴主治胃痛,腹胀;口㖞,面肿,头痛,前额痛,齿痛;足背肿痛,足痿无力。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眩晕;

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

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足扭伤;

其它:牙痛。

概述

会涌为经穴别名。即冲阳。《经穴汇解》载,出《圣济总录》。

冲阳为经穴名(Chōngyáng ST42)。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会原会骨趺阳、会涌、会屈。属足阳明胃经。冲阳为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冲指冲要、冲动,阳为阴之对,此指足背,穴在足背动脉搏动处,故名冲阳。主治胃痛腹胀,口眼㖞斜,面神经麻痹,足痿无力,脚背红肿,足背肿痛,足扭伤,足缓不收,头重头痛面肿,前额痛,牙痛齿痛颊肿,癫狂齿龈炎,癫痫脉管炎,头痛,呕吐胃脘痛不嗜食,胃痛,胃痉挛,胃炎,腹胀,眩晕风湿性关节炎等。

会涌的别名

会原(《针灸甲乙经》),趺阳(《针灸逢源》)会涌,会骨,会屈。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胃出于厉兑……过于冲阳,冲阳,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为原,摇足而得之。

特异性

冲阳为足阳明胃经之原穴。

穴名解

冲指冲要、冲动,阳为阴之对,此指足背,穴在足背动脉搏动处,故名冲阳。

冲,有冲要之义。阳,与阴相对,指足背。凡人举足迈进,或扬脚撩踢之时,足跗首当其冲,穴在足背最高当跌阳脉搏动处,其位高而居脉之冲要处,即冲阳之意也。《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冲阳绝,死不治。”

所属部位

足背

冲阳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冲阳在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状骨关节处,可触及足背动脉。正坐取穴

冲阳位于足背最高点,解溪穴下1.5寸,当第二、三跖骨与楔状骨间凹陷处。

冲阳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冲阳穴的位置

冲阳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冲阳穴的位置(肌肉

冲阳穴的位置(骨骼

取法

正坐垂或仰卧位,距陷谷穴3寸,当足背动脉搏动处取穴。

在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状骨关节处,可触及足背动脉。正坐取穴。

仰卧或正坐位,在足背的最高处,动脉搏动处取穴。

穴位解剖

冲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短伸肌、第二楔骨。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分布着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皮下有足背静脉网,外侧引出小隐静脉,内侧则有大隐静脉的起始。足背深筋膜浅层薄而坚韧。针由皮肤、皮下组织,避开足背动脉,在(踇)短伸肌的上方深进,可达第二楔骨表面的骨膜。以上诸肌均受腓深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踇短伸肌→中间楔骨。

皮肤→皮下组织→𧿹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𧿹短伸肌。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经过和分布。

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并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

冲阳穴的功效与作用

冲阳有和胃化痰,通络宁神的作用

冲阳有健脾化湿、和胃宁神的作用。

冲阳治口㖞齿龋、腹坚、寒热以及跗肿足缓等症,以经络所在导引下行也。

刺灸法

刺法

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

避开动脉,直刺0.2~0.3寸,局部酸痛

灸法

可灸。

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冲阳配丰隆,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冲阳配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冲阳配足三里、仆参、飞扬,治足痿。

冲阳配丰隆、太冲,治癫狂。

冲阳配厉兑、三间偏历小海合谷内庭、复溜,治龋齿

冲阳配天枢、丰隆、厉兑、陷谷,治面水肿

冲阳配足三里、仆参、飞阳、复溜、完骨,治足痿失履不收。

冲阳配丰隆,治狂妄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刺跗上,中大脉出血不止,死。

《针灸甲乙经》: 善啮颊齿唇,热病汗不出,口中热痛;胃脘痛,时寒热。

《针灸甲乙经》:热病汗不出,口中热痛,冲阳主之。胃脘痛,时寒热皆主之。风水面浮肿,冲阳主之。腹大,不嗜食,冲阳主之。足下缓失履,冲阳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偏风口眼㖞斜,肘肿。

备急千金要方》:主疟先寒洗淅,甚久而热,热去汗出。

研究进展

治疗三叉神经痛

取冲阳、太溪,用30号毫针垂直刺入5~6分深,提插捻转时,有电击感后立即出针,1~2 d一次。疗效标准如下。痊愈疼痛完全消失,日常生活无诱发,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好转:术后疼痛消失,2个月后复发,但疼痛程度减轻。无效:治疗后疼痛如前。结果,本组30例,痊愈15例,好转11例,无效4例。

治疗失眠

阴虚火旺患者取双侧太冲、双侧太溪、右侧神门、左侧冲阳;心脾两虚型取双侧神门、双侧冲阳;肝郁化火型取双侧太冲、右侧冲阳;痰热内扰型取双侧冲阳、右侧太冲;心胆气虚型取双侧神门、双侧太冲、右侧冲阳。取斑蝥生姜大蒜按1:2:5的比例捣碎混合贴敷发泡,各型贴敷时间都为24 h,一次发泡。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发泡后,自然痊愈需要3~4周),各种证型共计215例,痊愈161例,显效26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3.2%。

冲阳伏安特性与人体气血盛衰

在对97名正常人、25名献血者和10具尸体冲阳伏安曲线的检测中观察到,正常人冲阳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特征;尸体冲阳伏安曲线的惯性面积显著小于正常人,其非线性和惯性特征程度明显降低,而正常人冲阳伏安曲线具有的非线性和惯性特征在献血者冲阳上依然明显存在,献血者冲阳的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仅于献血后第4日明显大于正常人,至第7日即得到恢复。结果提示,存在于人体活体腧穴的某些功能特征在尸体上不复存在;人体献血后的功能恢复是迅速的,献血对机体的影响是短暂而轻微的;冲阳穴能较敏感地反映机体气盛衰的变化。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会涌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会涌》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