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瑾-3.jpg
胃炎.jpg

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是一种常见病,按病程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类,急性胃炎常有明确的病因,而慢性胃炎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尚未明了,急性胃炎常见的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恶心呕吐;后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慢性胃炎通常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

病因

急性胃炎病因

可由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细菌毒素等引起。此外,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或各种因素所致的机体变态反应均可作为内源性刺激因子,引起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损害。

慢性胃炎病因

现已明确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专家指出,慢性胃炎病因医学临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物理的、化学的、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本病。

1.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食物及进食粗糙食物或吸烟等。

2.急性胃炎如治疗不当,迁延不愈可转变为慢性胃炎。

3胃酸缺乏。

4.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

中医病因认识

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胃脘痛又称胃痛,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胃主证。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以及溃疡病等都在胃脘痛范围之内。中医认为胃脘痛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又以下几方面。

寒邪客胃:病人外感寒邪,内客于胃,寒主收引,致胃气不和而痛。

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致使胃失和降

肝气犯胃:肝为刚胀,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若忧思脑怒,则气郁而伤肝,肝木失于疏泻,横逆犯胃,致气机阻塞,因而发生疼痛。

脾胃虚弱:脾胃互为表里,工共主升清降浊,若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等,均能引起脾阳不足,中焦虚寒,或胃阴受损,失其濡养而发生疼痛。

预防

日常预防

1、远离化学刺激

如口服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利血平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大量饮用烈性酒、浓茶、咖啡等,均可刺激损伤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而致急性单纯性 胃炎的发生。

2、避开病菌因素

急性胃炎的诱发原因常见的是由于不洁饮食所致的急性胃炎,常见的细菌感染为葡萄球菌外毒素肉毒杆菌毒素,沙门菌属内毒素及嗜酸杆菌。幽门螺杆菌在急性感染期也出现急性胃炎,若未能消除可能转化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病毒感染因素常见的有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等。

3、其他因素: 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各种因素所致的机体变态反应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维生素缺乏病、小肠吸收不良及晚期癌肿等均可作为内源性刺激因子,引起胃黏膜急性炎症。

健康教育

1、戒长期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紧张会通过大脑皮层影响植物神经系统,使胃粘膜血管收缩,胃功能紊乱,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导致胃炎和溃疡发生。临床所见长期紧张焦虑和精神抑郁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2、戒过度劳累

无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不能过度劳累,否则就会引起消化器官供血不足,胃粘膜分泌失调,从而导致种种胃病发生。

3、戒饮食饥饱不均

饥饱不均对胃有很大的伤害,饥饿时胃中空空,胃粘膜分泌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很容易伤害胃壁,导致急、慢性胃炎或溃疡发生。暴饮暴食会使胃壁过度扩张,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这也容易造成急、慢性胃炎或溃疡,甚至发生急性胃扩张、胃穿孔。

4、戒酗酒无度

酒精会使胃粘膜发生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而形成溃疡。长期饮酒还损害肝脏,会引起酒精性肝硬化,胰腺炎的发生也与酗酒有关,这些损害反过来又会加重对胃的伤害。

5、戒嗜烟成癖

吸烟会引起胃粘膜血管收缩,使胃粘膜中的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前列腺素是一种胃粘膜保护因子,它的减少会使胃粘膜受到伤害。吸烟又会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所以嗜烟成癖是引起各种胃病的重要诱因。

6、戒浓茶咖啡

浓茶和咖啡都是中枢兴奋剂,能通过神经反射以及直接的影响,使胃粘膜发生充血、分泌功能失调、粘膜屏障破坏,促成发生溃疡病。另外,对胃刺激性强的食物要注意适量食用。

7、戒进食狼吞虎咽

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进食时狼吞虎咽,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势必增加胃的负担。研究还发现,细嚼慢咽时唾液分泌增多,在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可避免不良刺激物对胃粘膜的损害。

8、戒睡前进食

睡前进食不仅影响睡眠,而且会刺激胃酸分泌,容易诱发溃疡。

9、戒不讲卫生

现已查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溃疡和胃癌发病的元凶,它可以通过餐具、牙具、接吻等相互传染。因此,讲究卫生,不用他人餐具、牙具,可以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从而可以预防各种胃病。

10、戒监用药物

不少药物久服都会损伤胃粘膜,导致糜烂性胃炎和出血性胃炎以及胃溃疡发生。其中,常用的能损伤胃粘膜的药物有三类:一类是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等;一类是激素类药如强的松、地塞米松;还有一类是抗菌药如红霉素等。注意应用这类药物时,要严格遵医嘱慎而用之,以避免对胃造成损伤。

常见症状

1.急性胃炎发病急骤,轻者仅有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有细菌感染者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2.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

3.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症状,个别伴有黏膜糜烂的患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临床检查

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检,是确诊胃炎的主要方法。

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可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检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还可以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后检查,作为追查指标之一。

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甚至缺乏。

萎缩性胃炎可在血液中检测出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或胃泌素抗体。

急性胃炎的检查

1、少数病人需行胃、肠x线钡餐

2、胃镜,必要时行胃粘膜活检及幽门螺杆菌检查。

3、必要时行胃液分析,测定基础泌酸量、最大泌酸量及胃液ph值

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

胃癌:慢性胃炎之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X线征与胃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

消化性溃疡:两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

慢性胆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关,易误诊为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

应和早期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鉴别。

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发症

急性胃炎并发症较少较轻,慢性可见:胃出血、贫血、胃溃疡、胃癌。

治疗

西医治疗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1.根除幽门螺杆菌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预防消化性溃疡及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可以缓解部分患者消化不良症状。2006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特别适用于:伴有胃粘膜糜烂、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有消化不良症状;有胃癌家族史。治疗方案:常用的有铋剂加两种抗生素或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组成的三联疗法;

2.抑酸或抗酸治疗适用于胃黏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上腹饥饿痛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的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H2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

3.针对胆汁反流或服用(NSAID)作相应治疗和处理

适用于胃黏膜糜烂、出血或症状明显者;药物包括兼有杀菌作用的胶体铋、兼有抗酸和胆盐吸咐作用的铝碳酸制剂和具黏膜保护作用的硫糖铝等;

适用于以上腹饱胀、早饱等症状为主者

如戒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停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助消化药物、解痉、补充VitB、C、E

中医治疗

1、肝胃不和型:采用舒肝理气和胃解郁之法。可选用柴胡疏肝散沉香降气散加减。方中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积壳、甘草理气和中,共奏理气止痛之功。后方中沉香、香附降气,砂仁、甘草和胃,川楝子,玄胡索疏肝止痛。

2、脾胃虚弱型:采用温中健脾。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加减。前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为四君子汤健脾;陈皮、木香、砂仁和胃降逆。后方中黄芪益气补中;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为小建中汤。温中散寒缓急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弱,而兼有中焦生寒、四肢不温、泛吐清水、喜温喜按,进食可缓者。

3、胃阴不足型:应养阴益胃。方选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前方中北沙参、麦冬合养胃阴;生地、枸杞子滋肝养胃;当归养肝活血且有流通之性;川楝子疏肝理气,合当归则润养肠道,有疏通大便之功,后方内白芍、生甘草甘酸化阴、濡养胃液、缓急和营,有止痉的作用。

4、胃络瘀血型:宜活血化瘀止痛,偏实、偏热者,方可选失笑散丹参饮加大黄、生甘草。如偏血虚之瘀血,则方选调营敛肝饮加白芨、三七。如中虚偏寒,脾不统血,可选黄土汤加减。失笑散内五灵脂,生蒲黄行血散瘀止痛。丹参饮内含丹参、檀香、砂仁理气血和胃止痛。加大黄、生甘草可泻热止血。调营敛肝饮中当归、川芎、白芍、阿胶养血止血;枸杞子、五味子、酸枣仁、茯神柔肝敛肝;陈皮、木香、生姜和胃理气散瘀,煅海蛤壳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加三七、白芨化瘀止血护膜。黄土汤内含灶心黄土、白术、炮附子、炙甘草温阳健脾;阿胶、干地黄养阴滋阴;黄芩苦寒反佐。可加三七、花蕊石、白芨粉以化瘀收敛止血。

5、肝胃湿热型:证见嘈杂、泛酸,胃脘灼痛,恶心泛呕,口臭口渴,口苦心烦,苔黄腻,脉弦滑数。宜清泄肝热、和胃抑酸止痛,方选温胆汤左金丸加味。前方中竹茹、枳实清热化痰;其中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生甘草)和胃化痰。左金丸中黄连、吴萸泄肝热。可加白螺丝壳、煅瓦楞等以抑酸止痛。

护理

专业护理

急性胃炎护理措施:

观察呕血黑便的量、性质、次数、颜色及时间。

测血压、脉搏、呼吸,每小时1次,密切观察尿量、末梢循环、肢体温度、皮肤弹性等。

详细记录24h出入液量。

遵医嘱定血型,交叉合血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液,以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血。

准备好一切急救药品和用物。

监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

日常护理

1、胃炎患者忌睡前两小时进食。经常在睡觉前两小时内吃东西,容易致使括约肌松弛,导致胃酸倒流入食道的情况发生。有的人习惯吃夜宵,饱着肚子仰卧即睡,这样也使胃酸更容易倒流。

2、少量多餐。为了预防胃病的发生,饮食要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节制饮酒,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急性胃炎起病急,症状重。病人的饮食应以米汤、藕粉、稀粥等流质食物为主。病情好转后可给面条、软饭。

3、忌多吃味精、酸辣及过咸食物。当以清淡食物为主,过量味重、酸辣之品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病情。但少量的生姜和胡椒可暖胃并增强加粘膜的保护作用。

4、禁食粗杂粮和高纤维蔬菜,刺激性食物以及烟酒。、胃粘膜充血水肿者,应低脂低盐无渣,适当增加蛋白质的饮食。明显糜烂,出血者,应该禁食。

5、禁食冰冻和过烫食物。为避免对胃过度刺激。饮食要温度适中,喝汤或饮水均不宜过热。同时太油腻或煎炸食品也不要吃。饮食当尽量选择易消化食物为主,可适量进食肉类,但炒煮一定要熟,烹饪蔬菜不要半生。

6、莫饮食无节制。宜少吃多餐,定时定量,避免饥饿疼痛。或疼痛较明显时,可吃一两苏打饼干。同时严禁饮酒、浓茶和咖啡。因为酒对胃刺激最大,会使溃疡病加重或恶化。如喜欢饮茶,应尽量喝淡茶,切忌浓茶。

7、禁食含酸量多的水果。有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注意不要吃杨梅青梅、李子、柠檬等含酸量较多的水果。否则,可使病情加重,并严重妨碍溃疡的正常愈合。

饮食保健

日常保健

1、去除致病因素: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大量呕吐及腹痛剧烈者应暂禁食。

2、大量饮水:因呕吐腹泻、失水量较多,宜饮糖盐水,补充水和钠。

3、流质饮食:急性发作期最好用清流质,如米汤、藕粉等;以咸食为主,症状缓解后,渐增加牛奶、蒸蛋羹等。然后再用少渣清淡半流质饮食,继之用少渣软食。

4、饮食选择:病情好转后可给予少渣半流质饮食,继而用软食。

食疗保健

二绿茶

【配方】 : 绿萼梅6克,绿茶6克。

【制法】 : 上二味,沸水冲泡5分钟即可。

【功效】 :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金橘饮

【配方】 : 金橘200克,白蔻仁20克,白糖适量。

【制法】: 金橘加水用中火烧5分钟,再加入白蔻仁、白糖,用小火略煮片刻即可。

【功效】 : 疏肝解郁,调和脾胃。

紫花苦菜汤

取紫花苦菜15g洗一遍(一遍即可),放入锅(一般锅即可),加水约1000毫升;煮开后多煮5分钟左右,然后去渣,剩余汤入暖瓶或容器置入冰箱保存;饮用紫花苦菜汤时,必须温服。每次50-100毫升,每天三次,先把红糖放入杯内,把烧好的紫花苦菜汤 倒入杯中充分搅拌,待温时喝下,红糖(最好是百货店里散装深颜色的普通红糖),红糖加两三勺。饭后30分钟服。

丁香鸭

【配方】 : 公丁香5克,肉桂5克,草豆蔻5克,鸭子1只(约1000克)。

【制法】 : 鸭子洗净,公丁香、肉桂、草豆蔻用清水3500毫升煎熬2次,每次20分钟,滤出汁,约3000毫升,将药汁倒人砂锅,放入鸭子,加葱、姜,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捞出晾凉。在锅中放卤汁,将鸭子人卤汁煮熟,捞出,卤汁中加冰糖10克及少许盐、味精,再放入鸭子,用文火边滚边浇卤汁,皮色红亮时捞出,抹麻油即成。

【功效】 : 理气温中止痛。

陈皮油淋鸡

配方: 公鸡1只(约1500克),陈皮20克。

制法: 清水1000~1500毫升,加入一半陈皮及姜、葱、花椒、盐少量,把洗净的鸡放入煮至六成熟,捞出。卤汁入锅,烧沸,再入鸡,用文火煮熟,捞出待用。锅内留卤汁少许, 放入10~30克冰糖及少许味精、盐收成汁,涂抹在鸡表面上。菜油入锅内,烧熟,另一半陈皮,切丝炸酥。将鸡倒提,用热油反复淋烫至颜色红亮为度,再往鸡的表面抹上麻油,然后切成小块装盘,撒上炸酥的陈皮丝即成。

功效: 理气开胃。

丁香姜糖

【配方】 : 白砂糖50克,生姜末30克,丁香粉5克,香油适量。

【制法】 : 白砂糖加少许水,放入砂锅,文火熬化,加生姜末、丁香粉调匀,继续熬至挑起不粘手为度。另备一大搪瓷盆,涂以香油,将熬的糖倒入摊平。稍冷后趁软切作50 块。

【功效】 : 温中降逆,益气健脾。

胡萝卜炒陈皮瘦肉丝

【配方】 : 胡萝卜200克,陈皮10克,瘦猪肉100克。

【制法】 : 胡萝卜切丝,猪肉切丝后加盐、黄酒拌匀,陈皮浸泡至软切丝。先炒胡萝卜至成熟后出锅,再用油炒肉丝、陈皮3分钟,加入胡萝卜丝、少许盐、黄酒同炒至干,加水 少量焖烧3~5分钟,撤入香葱即成。

【功效】 : 宽胸理气。
李瑾-3.jpg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胃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胃炎》经典原文。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