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刮宫
目录
手术名称
分段刮宫
分段刮宫的别名
诊断性刮宫术;fractional curettage;分段诊刮术
分类
ICD编码
69.0902
概述
手术治疗在妇科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妇科的诊断、治疗性小手术也不容忽视。如刮宫术、后穹窿穿刺术、外阴及宫颈活检术等,在诊断、治疗方面应用颇广。这些手术往往操作简单,意义重大。如有疏忽或操作不当,可造成错误的诊断,无效的治疗,会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
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是诊断宫腔疾病的重要操作之一,其目的是刮取宫腔内容物做病理检查协助诊断。若疑有宫颈管病变,须对宫颈管及宫腔分步进行刮宫,称分段诊刮。子宫内容结构见下图(图11.1.1.1.1-1)。
适应症
为确定疾病的原发部位,对某些疾病进行正确的分期,分别从子宫颈及宫腔取组织作病理检查。
禁忌症
2.急性子宫内膜炎。
3.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术前准备
1.查血常规、血小板、白带常规、测体温。45岁以上者测血压、脉搏。疑有心脏病者需做心电图检查。
2.术前3d禁止性生活。
3.认真了解月经周期。
5.葡萄胎、绒癌术前行B超检查及抽血配血,建立输液通道,随时准备输血。必要时可在B超监视下进行操作。
6.伴有炎症又需急诊刮宫者,于术前开始使用抗生素,直至术后3~5d。
手术步骤
2.双合诊检查了解子宫大小、方位、质地、活动度、形态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两侧附件有无异常。
3.安放窥器,暴露宫颈,消毒阴道及宫颈,用宫颈钳钳夹前唇,向外牵拉,使子宫呈水平位(图11.1.1.1.1-2)。
4.探针探宫腔前,先以小刮匙进入2.5~3cm,按顺时针方向刮取宫颈管组织。如有刮出物应记录其钟点部位,刮出物送病理检查或作涂片检查(图11.1.1.1.1-3~11.1.1.1.1-5)。
5.以子宫探针顺子宫方向轻轻探达宫底,测其深度并证实屈度及大小和检查是否相符,遇有阻力不可强探,可改变方向寻找无阻力且变异的宫腔位置。明确腔内有无内壁不平感或粘连、肿瘤压迫所致探针受阻感(图11.1.1.1.1-6)。
6.扩张宫颈 先将扩张器按号排列,由小至大逐一扩张。扩张器前端均蘸拭滑润油。以右手拇、示、中指将扩张器循子宫方向及屈度,轻、稳、缓送入到宫颈内口以上1cm,如遇阻力不可强行进入,须查明原因。如内口过紧可放置2~3min,逐渐扩张,一般从2~4号扩张至7~8号。如需要进行宫颈或宫腔手术时,可扩至10~16号(图11.1.1.1.1-7)。
7.刮宫 用小刮匙顺子宫方向进入宫腔达宫底,从宫底开始刮取内膜,达宫颈内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前壁→右侧壁(或左侧壁)→后壁→左侧壁(或右侧壁)→双宫角→宫底,遍及整个宫腔。
8.手术中注意体会宫腔是否对称,表面是否平坦,内膜厚度,有无黏膜下肌瘤、组织粘连、结节。刮宫完毕时可感宫腔呈粗糙感,有子宫收缩而无出血。随时注意刮出物性质并全部保留送病理检查。
9.肉眼观察刮出物,正常子宫内膜为粉红色,光亮呈条状;可疑子宫内膜腺癌者,刮出物为鱼肉状、白色烂肉样物;怀疑子宫内膜结核者,刮出物为干酪样状;葡萄胎刮出物为大小不等水泡状胎块;绒癌可疑者,刮出物为变性、坏死不规则组织。
术中注意要点
刮宫前切勿用探针探测宫腔深度,待刮完宫颈管后方可施行。
并发症
1.出血
癌症病例本身即可能在刮宫时出现大出血,此类患者切忌使用宫缩剂,而应考虑填塞,必要时可行动脉栓塞止血,效果良好。
2.子宫穿孔
哺乳期、绝经后子宫以及子宫内膜癌患者均可使子宫壁变得脆弱,诊刮时易造成子宫穿孔。对出血较少的子宫穿孔,可行抗炎、止血等保守治疗;若穿孔较大,并发大出血,则须手术止血。
3.感染
主要见于术前阴道流血者。重在预防,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可减少感染的发生。对于已经存在感染的患者,应加强抗感染治疗。
4.子宫腔粘连
如清理宫腔时惟恐不彻底,致搔刮过度,引起宫腔粘连,其后果为不孕、流产、闭经、痛经等。可在宫腔镜下分离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