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千日疮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疣.jpg

疣,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其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身接触扩散。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常见的有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等。中医学称之为疣目,鼠乳枯筋箭千日疮,痂疮、悔气疮,俗称“瘊子”或“坚头肉”。

常见症状为粟粒至高梁米大小的扁平丘疹,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呈淡褐色、黄褐色或正常肝色。常对称发生于颜面、手背、前臂等部位,呈散在或密集分布,可因抓搔而发生自身接种。偶感轻度搔痒。

病因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外伤或皮肤破损对HPV感染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疣为病毒性皮肤病,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均由乳头瘤病毒引起,三者都有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皮突延长等病理改变。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属痘类病毒)引起,表皮细胞内含有软化疣小体和发生变性是其特征。

中医病因

中医学认为,本病系阴血不足,肝失荣养,气血不和,血枯生燥,筋气外发于肌肤,或风毒之邪侵袭,阻于经络,凝聚肌肤而成。

预防

1)千日疮应避免摩擦和撞击,以防止出血。

2)跖疣应避免挤压。

3)扁瘊应避免搔抓,以防出现新的皮损。

4)鼠乳应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常见症状

寻常疣

中医称“千日疮”,俗称“刺瘊”、“瘊子”等。寻常疣初起为针尖大丘疹,渐增至豌豆大或更大,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呈刺状,质硬,灰黄、污黄或污褐色,继续发育呈乳头状增殖。摩擦或撞击时易出血。初发常为1个,长期不变或不断增多,邻近者互相融合,有时可自身接种。

多发生于青少年,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寻常疣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病程慢性,约65%的寻常疣可在2年自然消退。

特殊类型包括:①丝状疣 好发于眼睑、颈、颏部等处,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正常皮色或棕灰色。一般无自觉症状。②指状疣 在同一个柔软的基底上发生一簇参差不齐的多个指状突起,其尖端为角质样物质。数目多少不等,常发生于头皮,也可发生于趾间、面部。一般无自觉症状。

跖疣

为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外伤和摩擦为其诱因,足部多汗也有一定关系。初起为一细小发亮的丘疹,后逐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灰褐、灰黄或污灰色,呈圆形,境界清楚,周围绕以稍高增厚的角质环。好发于足跟、跖骨头或趾间受压处。自觉不同程度疼痛,病程慢性,可自然消退。一般认为儿童较成人易于消退,多汗或跖骨异常者不易消退。

寻常疣发生于手掌部,称为掌疣,临床表现与跖疣相似。

扁平疣

主要侵犯青少年,大多骤然发生,为米粒大到绿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或正常皮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数目较多,多数密集,偶可沿抓痕排列成条状(同形反应)。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病程慢性,有时突然自行消失,亦可持续多年不愈,愈后不留瘢痕

尖锐湿疣

潜伏期3周到8个月,平均3个月,多见于性活跃的青、中年男女,发病高峰年龄为20-25岁,病程平均在3-5个月的男女患者,在性接触后不久即发病,而病程平均12个月的男性患者,其性接触者可不发病。多数患者一般无症状。损害大小及形状不等。可仅为数个,亦可为多数针头样大的损害:在阴肛部可长成大的肿瘤样物,有压迫感;有恶臭味;有时小的湿疣可出现阴部痛痒不适,病人可出现尿血排尿困难;直肠内尖锐湿疣可发生疼痛、便血,而直肠内大的湿疣则可引起里急后重感。

临床检查

传染性软疣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表皮明显增生,表皮突向下延伸并被结缔组织包裹形成梨状囊体,在棘层细胞胞浆内有称为软疣小体的病毒包涵体。

尖锐湿疣实验室检查

1.醋白试验:用5%醋酸液涂抹皮损处,3—5分钟后变白色。

2.碘黄试验:用鲁戈氏液涂后3分钟,发黄者可以确诊为尖锐湿疣。

3.皮损活检:发现有HPV感染的特征性凹空细胞的组织病理变化特点。

4.必要时在皮损活检中用抗原或核酸检测显示有HPV感染。常见的是HPPV6、11型。目前多应用快速敏感及特异性很高的聚合酶链式反应,阳性率可达80%左右。当真性和假性尖锐湿疣鉴别困难时,可用HPV-DNA原位分子杂交进行鉴别,此法是目前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的鉴别手段,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

诊断鉴别

传染性软疣与尖锐湿疣鉴别要点是:

①传染性软疣主要为乳白色丘疹,表面光滑,中央呈脐凹状,可挤出软疣小体;尖锐湿疣丘疹型表面欠光滑,棕色和黑褐色,无脐凹状特征,也不能挤出软疣小体等物。

②传染性软疣醋酸试验阴性,尖锐湿疣醋酸试验为阳性。

③组织病理学检查特征,见前述。

并发症

有的症状细菌感染后可出现红肿,化脓,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但有少数患者可有轻微瘙痒感,若有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等症状。

治疗

西医治疗

多数疣患者在发病1~2年内自行消退,不少患者即使采用深度破坏性方法,有1/3疣仍复发,因此需慎重选择,对一些能造成永久性瘢痕的疗法,不宜使用。

1.药物治疗

(1)病毒灵0.1g,每日3次口服。

(2)乌洛托品0.3g~0.6g,每日3次口服。

(3)10%水杨酸铋油2ml肌注。

(4)1%酒石酸锑钾3~5ml,静注,每周2次。

(5)干扰素2~5ml,肌注,每周1次。

(6)万灵丹腐蚀剂:樟丹1.5g,水杨酸25g,普鲁卡因1g,白糖1.5g,95%酒精调成糊状,帖敷疣体。

(7)纯碱加生石灰等量,用2%普鲁卡因溶液调成糊状,外敷疣体。当局部有灼热感时,停止敷药。

(8)复方水杨酸火棉胶(水杨酸、乳酸各30g,弹性炎棉100g),将患处用温水泡5分钟,待擦干后,直接用本品涂抹疣体,每日1次,本品为较好的角质溶解剂,为易燃物,注意保护。

(9)可用2.5%碘酊0.1~0.2ml,或用18%盐水酌加2%普鲁卡因溶液,每次0.5~1ml,注射于疣体基底部,1周左右疣体即于干燥脱落。

(10)干扰素0.5~1ml,疣体注射,每周1次,也可用干扰素溶液局部喷洒。

2.光动力学疗法

系统或局部外用光敏剂,光照后引起局部细胞死亡,可治疗部分寻常疣、尖锐湿疣。

3.物理疗法

冷冻疗法电灼疗法激光治疗、红外凝固治疗适用于数目少的寻常疣和跖疣。

4.手术切除

个别巨大疣体可行手术切除术。

中医治疗

1.中药外治:

鸦蛋子仁捣烂贴患处,每日换药1次,一般2~3次即可治愈。或用鸦蛋子油(鸦蛋子1份,花生浸泡半月)点涂患处。

《外科启玄》记载:“用鸡胫皮擦之自愈,一法将蕲艾在初生第一个上炙之,余皆自落而痊矣”。

2.中药内服:

治宜清热解毒,养血活血,软坚散结,方用治疣汤;若风热湿毒较重者,可加土茯苓、薏苡仁、骊齿苋、白花蛇舌草;若肝虚血燥,筋气不荣者,可加珍珠母、白芍、生牡蛎、赤小豆;若肾阴亏虚,肝血不足者,改用归芍地黄汤加川芎、牛膝。

治疣汤(桃仁、红花、熟地、当归尾、赤芍,川芎、白术、首乌、甘草,板蓝根、夏枯草,每日一剂,6~8剂一疗程)。

(以上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护理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

饮食保健

外洗调养法

用中药木贼草、香附、板蓝根、山豆根各30克,煎水外洗,每日1次。

饮食调养法

用马齿苋和米等煮粥食用。 薏米粥、薏米茶,或用板蓝根10克,荆芥6克,水煎代茶。

饮食禁忌

1、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

2、忌海鲜发物

3、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模板:皮肤性病科疾病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疣》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