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渊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渊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大泉太泉鬼心。属手太阴肺经输穴原穴八会穴脉会。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及桡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痛胸痹,腕掌关节痛,无脉症等。直刺0.3-0.5寸,避开动脉艾条灸3-5分钟。

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输穴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肺主气、司呼吸,气为血帅,本穴开于寅,得气最先,故在人体穴位中占有重要地位。



定位

1.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2. 仰掌,在腕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凹陷处取穴。 


Akupixlulu9.jpg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桡骨骨膜。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在皮下筋膜内,经桡神经浅支、头静脉与桡动脉掌浅支之间,穿前臂筋膜,在桡动、静脉外侧,拇长展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达深部桡骨骨膜。前肌(腱)由桡神经支配,后肌(腱)由正中神经支配。(参看列缺穴)  

主治

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肺炎等。

2.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无脉症脉管炎等。

3.其它:肋间神经痛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膈肌痉挛

刺灸法

刺法:①直刺0.2~0.3寸,局部麻胀;②针刺时应避开动脉。

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因靠近桡动脉,不宜瘢痕灸。  

临床应用

现代主要用于咳嗽、肺炎、咯血等疾病。配尺泽、鱼际、肺俞、膈俞、三阴交,治咳血;配俞府、风门、膻中、中府,治吼喘气满,肺胀不得卧;配公孙、隐白、肺俞、阴陵泉、三阴交,治烦怨不卧。

经常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渊,每次1~3分钟,可以补肺气、利心脏,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保健心脑血管,预防心肺疾患。

附注

1. 肺经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肺之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2. 实验研究表明,太渊穴对肺功能有明显调整作用,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针刺太渊对肺通气功能障碍者的肺功能,对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者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肺活量的比值,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量针刺疗数值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说明太渊有改善肺通气量的作用,使肺呼吸机能加强。

3. 太渊为八会穴之一的脉会,对血液运行失常及出血等疾患有较好的疗效。临床观察表明,针刺太渊穴对咯血脑出血,均有显著效应。对于血压的调整也有较好作用,临床观察表明,针刺太渊穴对Ⅲ期高血压有降压作用。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太渊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太渊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