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白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输(土)、原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布有隐神经及腓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跗内侧动脉的分支。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直刺0.5-0.8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定位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Akupixspsp3.jpg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痢疾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

灸法: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主要用于治疗胃痛、腹胀、便秘等;配中脘穴足三里穴胃痛

附注

1. 脾经五腧穴输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化为阳气蒸升于更高的天部层次,为脾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穴。本穴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变化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蒸升,表现出脾土肺金的长养特性。

2. 脾经之原穴,原,本原也。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而本穴的蒸升之气同合于足太阴脾经的气血特性,且能较好地补充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3. 腧穴释义: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气也。太白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故名太白穴。大白名意与太白穴同,大,通太。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太白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太白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