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脘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中管。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腑会。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中脘,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中管。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腑会。穴在胃体中部,故名。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

  



主治

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定位

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取法: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临床应用

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哮喘;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急性胃肠炎;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穴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刺灸法

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刺灸法:直刺0.8~1.2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中脘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中脘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