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
小儿发烧是指当小儿发热,温度在39.1~41℃左右。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中医称为“小儿发热”。
病因
西医病因
变态反应
例如疫苗接种、输液和输血的变态反应、异体血清以及过敏反应等都可以引起急性高热。
一般疾病因素
中暑、某些颅内损伤、癫痫和惊厥的发作、新生儿脱水等也可引起急性高热。
传染病因素
急性传染病早期或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急性高热。
恶性肿瘤
例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等可能引起小儿长期高热。
其他疾病
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也可引起小儿长期高热。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小儿体质偏弱,抗邪能力较差,加之冷热不知调节,家长护理不当,易为风寒外邪所侵,邪气侵袭体表,卫外之阳被郁而致发热;或因小儿先天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或久病伤阴至肺肾不足,阴液亏损引起发热;或多由于外感误治或乳食内伤,造成肺胃壅实,郁而化热。
预防
1.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免疫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2.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
3.流行期间少带小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4.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
5.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
常见症状
症状
发热程度分级:
(1)低热:37.5℃-38℃;
(2)中等热:38.1℃-39℃;
(3)高热:39.1℃-40℃;
(4)超高热:40℃以上。
中医分型症状
外感发热
小儿外感发热表现为发热怕冷,伴有鼻子堵塞、流鼻涕,打喷嚏或咳嗽,有些还伴有头痛、嗓子痒或咽红。
阴虚内热
小儿阴虚内热表现为午后发热,伴有手脚心热,脸颊发红,夜间睡觉时大量出汗,睡眠不安稳,口渴消瘦,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指纹淡紫。
肺胃实热
小儿肺胃实热表现为高热,面色红,嘴唇红,喘气声音粗,或大便干燥,口渴喜饮,不思饮食。
小儿夏季热
小儿夏季热则多见于周岁前后至两岁小儿,又称暑热,民间有称“疰夏”。病初起时,一般情况良好,没有病态,高烧时表现为爱睡觉,但极少有惊厥昏迷等严重症状。
临床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实验室检查对于小儿高热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检查结果发现,外周血中白细胞降低,多应考虑是病毒感染。白细胞增高,多应考虑为细菌感染。
2.对发热患儿还应注意检查外周血中有无异常淋巴细胞或幼稚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提示病毒感染。对长期发热的患儿要做血培养,检查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肝肾功能等,还应做结核菌素试验。对临床考虑为消化系统感染者一定要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必要时还可进行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嗜异性凝集试验、冷凝集试验和类风湿因子等检查。
胸部X线检查
有助于肺与胸部疾病的诊断。其它如恶性肿瘤,可根据部位选作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放射性同位素、B超、活体组织等检查。
诊断鉴别
1.检查高热患儿皮肤有没有出疹、有没有瘀斑,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咽部是否充血,扁桃体是否肿大,口腔粘膜有没有斑点和溃疡,心肺听诊有无异常,腹部有无压痛,肝脾是否肿大。如发现皮疹,应考虑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例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等。
2.检查发现疱疹应考虑水痘,如发现皮肤瘀斑,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可能为血液系统疾病,如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亦应该注意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如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应考虑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
3.检查发现口腔粘膜有斑点,应注意麻疹,如肺部听诊闻及痰鸣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体征,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应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其它体征,应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4.在夏天高热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有关,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甚至乙型脑炎等有关。不过这些病除发热外还会有另一些表现,应仔细鉴别。
并发症
1.由于高热容易造成脱水,也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就更多。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因此必须鼓励患儿多饮水。同时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患儿会发生口干口渴、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筋,热度非但不退且会更高,可能会发生低钠血症,多见于平时有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2.有些患儿会引起抽筋,甚至高热惊厥。抽筋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仅抽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
3.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但当体温超过41°C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因此,孩子出现40°C以上高热就必须紧急处理。
4.小婴儿可能由于高热会引起心跳加快,还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等。
治疗
西医治疗
急救措施
1.可用冷湿毛巾敷额,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则效果更好。
2.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胸背和四肢。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3.在作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的同时加服镇静药。当家离医院远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热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医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紧急处理。
降温方法
1.传统物理降温法
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2.药物降温法
对未成熟儿,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不用解热剂降温,0~23个月龄的孩子可服用幼儿百服咛(退热口服)滴剂,2~12岁孩子可服用儿童百服咛(退热)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时服一次。这种退热药的优点是口服后吸收较快,30分钟生效,没有传统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对白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退热剂,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
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
3.针灸降温法
对症治疗
1.高热时,水分丢失增多,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对于出现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明显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
针对病因治疗方法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中医治疗
小儿推拿疗法
外感发热
【推拿部位】在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之外,可增加清肺经200次。
【具体方法】在幼儿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处,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其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300~500次。
阴虚内热
【推拿部位】其推拿治疗在补肾经、补肺经之外,可增加揉上马200次。
【具体方法】在患儿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之间,施以揉法,即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100~300次。
肺胃实热
【推拿部位】推拿时,除在清肺经、清大肠、揉板门、清天河水之外,可增加按摩清胃经200次。
【具体方法】在患儿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施以推法,即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具体来说,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为推胃经,此处清胃经,推100~300次。
小儿夏季热
【推拿部位】其推拿治疗在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天河水、清肺经、清肝经等之外,增加揉小天心100次。
【具体方法】在患儿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又叫鱼际交之处,施以揉法,即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注意,要用中指揉,称揉小天心。揉100~300次为宜。
刮痧疗法
小儿发热用刮痧效果尤为明显,可采取刮拭曲池、列缺、大椎、风门、肺俞,重点是刮拭脊柱两旁膀胱经,使皮肤微微出现痧点。痧点因病情不同而颜色也不同,热势较深的痧点是紫红色的,风寒证者痧点是淡红色的,不出痧点是虚证。一般痧点5~7天消退,两次治疗要隔5~7天。不必追求出现痧点,小儿刮痧手法要轻柔。刮痧后嘱咐患儿喝一杯温开水以补充水分,并可加速代谢,促进废物排出,并避风寒,治疗3~5个小时后方可洗澡。
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
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体温的测量分为口腔、肛门、腋下三种方式,腋下测量清洁卫生、方便安全,最适宜家庭应用。
发烧病人的脉搏会加快,一般而言,体温每上升1℃,脉搏增加10次。新生儿时最快,婴儿每分钟100~120次,1~3岁幼儿每分钟100次左右。脉搏与体温不相称常提示某些疾病。如婴幼儿肺炎合并脓胸或中耳炎时,脉搏会达每分钟140~160次,与体温升高不相称。
呼吸频率成人正常值为每分钟16~20次,儿童则相对较快。
2.注意居室环境:
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防止烟尘。室温以20℃左右为宜。通风时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着孩子。如果屋里干燥,应洒些水或使用加湿器。
3.讲究饮食营养:
发烧病人要多饮水,以增加小便的排泄和汗腺的分泌并补充高热消耗的水分。在发烧时,胃肠消化力会有所减退,应为孩子做一些合口的、富有营养而又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羹、新鲜水果、蔬菜、烂粥、面条、馄饨等。为了开胃,可给孩子做些爽口小菜。
4.保持清洁:
发烧病人出汗多,要勤换内衣。内衣要干净、柔软,以纯绵、丝为佳。要常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早晚洗脸、洗脚时要注意保温。
5.不要用酒精给孩子擦身子:
过去,母亲们会用酒精给发烧的孩子擦身子,但是现在医务工作者不主张这种做法,他们说,除了会引起寒战外,酒精还能使皮肤过敏,酒精还能使皮肤吸收引起孩子的中毒反应。另外,呼吸到酒精的蒸气可能使你的孩子烦躁。
饮食保健
饮食适宜
1.宜吃软、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2.宜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吃含脂肪和盐量高的食物。
2.忌吃油炸或刺激性食物。
3.不要吃鸡蛋。当发热时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鸡蛋,不但不能降低体温,反而使体内热量增加,促使婴儿的体温升高更多,因此不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食疗保健
1.适合6个月以上宝宝服用的双花饮:
取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将金银花、菊花加水煮15分钟,取汁当茶饮。有清热解毒作用。
2.适合8个月以上宝宝服用的生姜红糖粥:
生姜3片,红糖12克,粳米50克。将米加水煮粥,将生姜、红糖加入到滚粥中,热服。有发汗祛风寒作用。
3.适合1岁以上宝宝服用的冬瓜荷叶汤:
取冬瓜250克,荷叶1张。将冬瓜洗净,连皮切块。荷叶切碎,加水煮汤,汤成后去荷叶加盐喝汤。有清热化痰、除烦解渴、利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