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管的背阔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术名称

带血管的背阔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

带血管的背阔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的别名

血管化背阔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吻合血管背阔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

分类

口腔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下颌骨肿瘤手术/下颌骨切除立即植骨修复

ICD编码

76.4107

概述

带血管的背阔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用于下颌骨肿瘤的手术治疗。 背阔肌人体最大的阔肌,呈扁平三角形,位于背部下半部和胸侧部皮下。全肌分起始部的腱膜、终止部的肌腱和二者之间的肌腹。该肌起始部的腱膜为腰背筋膜后层,上部窄,向下逐渐增宽。腱膜附着于下部胸椎、全部腰椎及骶椎的棘突和棘上韧带以及髂嵴后部。起自胸椎的腱膜被斜方肌覆盖。腱膜上部深面与下后锯肌腱膜愈着。止腱扁平,从前下方包绕大圆肌腱和部分肌肉,向外附着于肱骨小结节嵴。肌腹扁平宽大,内缘连于腱膜,其前下部肌肉附着于髂嵴外唇和下位3~4肋,上缘长18.5cm,前缘长31.4cm,前缘在下部与腹外斜肌及前锯肌等结合较紧,向上接近腋窝时与深层结构结合疏松,易于分离,前缘上部构成腋后襞,上缘和前缘在接近止端时逐渐增厚,肌腹上部肌束呈水平向外,并包绕覆盖在大圆肌之上,部分肌束附着于肩胛下角,肌腹中下肌束逐渐斜向外上方聚集于止端,肌腹上部深面为下后锯肌肌腹(图10.4.3.6.6.7-1)。

背阔肌为多源性血供肌肉,主要血供来自肩胛下动脉的胸背动脉,该动脉向下越过大圆肌,沿背阔肌前缘深面与前锯肌之间向下内行,到肩胛骨下角稍上方入肌,入肌前的血管外径约为2.4mm,有同名静脉神经伴行。血管入肌后分内、外两支,外侧支在离肌肉前缘2~3cm向下行,供应肌肉前下部梯形区域;内侧支与肌肉上缘平行向内行走,分布于肌肉上部长方形区域。背阔肌后1/3血供由3组纵形排列的节段性血管供应,它们是肋间动脉、腰动脉和颈横动脉的降支。各血管均有肌肉皮肤动脉穿过筋膜进入皮下,它们在皮下互相吻合成血管网,以供应覆盖在背阔肌上的皮肤。

背阔肌表面与皮肤相连,深面通过筋膜与肋骨相连。这两相连部分组织内有丰富的穿通血管,使骨、肌、皮三者成为一个完整的循环通路。

从肩胛下血管分出胸背血管的起始处至进入背阔肌的距离一般在10cm左右,因而可有一个较长的血管蒂以供游离移植。带肋骨时切取第7或第8肋骨的原因是此区解剖变异不大,易于制取组织瓣。

适应症

带血管的背阔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适用于:

1.下颌骨区及口底肿瘤广泛切除,有骨及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需立即采用皮、肌、骨瓣修复者。

2.下颌骨区有放射性骨髓炎,软组织坏死后有洞穿性缺损,根治术后需用骨、肌、皮瓣修复、充填和恢复外形者。

3.外伤、肿瘤切除后,有双侧下颌骨体及颏部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畸形,采用皮、肌、骨瓣行晚期修复者。

禁忌症

1.年老体弱及年幼病人,难以承受此种手术者。

2.下颌骨区及口底恶性肿瘤严重感染,或放射性骨髓炎伤口流脓未得到控制者。

3.因全身疾病,或心、肺、肝、肾之一功能不全,不宜采用全麻者。

术前准备

1.作好全身检查,了解心、肺、肝、肾功能;了解肋骨是否有畸形,明确肿瘤是否有转移

2.详细检查肿瘤侵犯的范围,预测肿瘤切除后骨及软组织的缺损量,为供区手术设计提供依据。

3.全口洁牙,清除肿瘤附近的污物;预先取模做好带翼导板;制备相应部位的牙弓夹板,或预备相应部位的齿间小环,为术后的颌间牵引或结扎固定做好准备。

4.备足量全血

5.术前1~2d应用抗生素

麻醉和体位

1.经鼻腔气管内插管全麻。采用带气囊的导管或用长纱布条填塞咽腔,以防误吸和利于吸出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和血液

2.病人侧卧,供区向上,并与受区手术同侧。供区或受区的手术可分开进行,亦可同时进行。如为前者,同侧上肢用支架固定;如为后者,同侧上肢置于合适位置。

手术步骤

1.受区的准备

对于未行手术的病人,则要按无瘤原则切除肿瘤或行联合根治手术;对于晚期整复的病人,则要切除瘢痕组织,显露伤口,准备好受植床,解剖出一侧用以接受供区血管吻合的颌外动脉、面前静脉。在宿主骨残端外侧造成1.5cm×2cm之新鲜骨创。

2.供区切口

根据受区软组织缺损的需要量,于供区设计皮瓣的大小形状,标出切口线(图10.4.3.6.6.7-2)。在腋后线沿背阔肌前缘纵形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继之根据所需切取皮瓣的范围,切开皮瓣设计线。

3.显露血管蒂

从前缘切口内找到背阔肌的前缘,沿该肌的前缘找出胸背动、静脉,并给予充分游离,沿此血管束向近心端解剖,即可分离出腋动、静脉,并分别辨认出肩胛下动、静脉的前支,此血管束向前、下方行走,进入胸外侧壁的前锯肌,并予结扎切断(图10.4.3.6.6.7-3)。

4.切取皮、肌、骨瓣

胸背血管下降一段距离之后,进入背阔肌。先切断背阔肌的近侧腱部,此时,则可按原设计形态、大小制取肌皮瓣。逐步将组织瓣的下端与前、后缘切断,直至肋间肌浅面,再根据所需肋骨的长度切断肋骨。此时皮、肌、骨瓣已形成。一般情况下,都要将肌皮瓣设计在所要断取肋骨的表面。手术时不要显露肋骨的外侧面,以避免损伤此间的穿通血管。皮、肌、骨瓣形成之后,即可进一步向近心端游离血管蒂,根据所需长度予以切断。

5.关闭供区伤口

切取背阔肌肌皮瓣之后,检查胸膜有无破损。如有,在肺膨胀的情况下给予缝合。检查伤口有无出血止血要彻底。然后放置引流条,分层缝合伤口。皮肤组织缺损小者,于创周皮下潜行分离,直接拉拢缝合;皮肤组织缺损稍大者,用局部旋转皮下蒂皮瓣修复;皮肤组织缺损大者,采用全厚皮片游离移植。

6.背阔肌肌皮瓣移植

在离体条件下,根据下颌骨缺损修复形态的需要,在肋骨内侧骨板作一个或几个楔形切除,使肋骨便于弯曲达到所需外形。进而将肋骨游离端内侧造成骨创。

将背阔肌肌皮骨瓣移植到受区。如仅有口腔内的软组织缺损,则首先用肌皮瓣修复之,而后用肋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移植骨残端与宿主骨残端钻孔,用不锈钢丝结扎固定。如因口内外洞穿性缺损而采用双皮岛整复,即用远端的皮瓣修复口内软组织缺损,然后修复下颌骨缺损,最后将组织瓣围绕肋骨折叠到颏下与颌下区,使用近段的皮岛修复口外的皮肤缺损。

继之,将供区的胸背动脉和胸背静脉与受区的颌外动脉、面前静脉行端对端吻合。由于供区的静脉管径较粗大,故吻合一根动脉与一根静脉即可。仔细检查血管吻合质量之后,放置引流条,分层缝合伤口,吻合血管步骤同“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移植舌重建术”图4。

术中注意要点

1.背阔肌皮瓣可按该肌的长宽全部切取,皮瓣可稍比肌肉宽约2~3cm。但覆盖背阔肌上端的近侧皮肤是由旋肩胛动脉直接皮肤动脉所供应,所以切取背侧的皮瓣不要过于靠上,一般不超过腋毛下缘平面。

2.分离肌肉营养血管的操作要轻柔,特别对静脉的外围组织不要剥离太多。

3.当肌肉从肋上游离时,因为肌肉与肋间隙之间还有丰富的血管相连,故必须彻底止血,以防术后血肿。

4.复合组织瓣中的肋骨为骨膜供血,其供血情况不如骨髓供血好,因此在制备本瓣时,尽量避免强力牵拉组织瓣,预防肌筋膜与骨膜之间的联系遭到破坏,影响肋骨的成活。

术后处理

带血管的背阔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术后当日要严格观察生命体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特别是对于术中穿破胸膜给予缝合的病例,要警惕术后血气胸发生

2.注意观察伤口出血情况,保持伤口的引流通畅。一般情况下,供区引流24~48h即可,但受区的引流要在72h以上。少有因引流条的存放而引起伤口感染者。

3.术后注意投给扩张血管、防血栓形成药物;严密观察移植皮瓣的颜色,以防血管危象的发生。

4.从术后第2天起,行颌间牵引或颌间结扎。术后3~4周拆除颌间固定,用带翼导板维持正常咬合关系。

5.术后鼻饲7~10d,每天要定时冲洗口腔,保持口腔内环境清洁

6.术后给予广谱抗生素,以防伤口感染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并发症

1.受区感染

其发生率比吻合血管的髂骨瓣移植要高,说明肋骨抗感染能力较差。因此,注意手术野内的无菌操作,术后严格固定与抗生素的应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2.胸膜撕裂和肺部并发症

(1)术后肺炎:除手术创伤大、时间长、麻醉过程中易误吸之外,一是手术易于穿通胸腔,增加肺部并发症;二是切取肋骨(皮)瓣的伤口在胸部,术后病人因害怕胸痛而不敢咳嗽,也易增加肺部并发症。其防治方法与吻合血管的髂骨肌皮瓣移植大致相同。

预防术后肺炎发生的措施是:①麻醉插管后,气囊内充气或填塞咽腔要安全可靠;②术毕拔管之前,要尽量吸出气管内的分泌物或误吸物;③术后给予雾化吸入,鼓励咳出黏痰;④术后定时给病人翻身、拍打胸、背部。一旦发生肺炎,则要加强广谱抗生素的用量,适当控制输液量,胸部用超短波物理治疗。

(2)胸膜撕裂为其主要并发症:此种手术的发生率为9%~11%。术中发生胸膜撕裂时,在麻醉师的配合下给予处理。如胸膜破裂口小,请麻醉师吹肺、排除空气,在肺膨胀的情况下用1号丝线行荷包缝合,最好是从周围转一小块肌肉瓣覆盖固定于缝合口之上。如胸膜破裂口大,则要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一般情况下,术后48h即可拔除。

3.血管危象

由于复合组织瓣内的静脉管径较粗,血管危象的发生率远比吻合肋间血管的肋骨皮瓣为低。如有发生,其处理方法同前。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带血管的背阔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带血管的背阔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