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指因与言语表达有关的神经-肌肉系统的器质性损害导致发音肌的肌力减弱或瘫痪、肌张力改变、协调不良等,引起字音不准、声韵不均、语流缓慢和节律紊乱等言语障碍。
构音障碍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小儿构音障碍的预防:
1、让小孩经常闻花香;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来以后,先不要着急吃,闭上眼睛闻闻今天是什么饭菜?"今天的饭菜香不香?"把乒乓球放在一盆水里,吹乒乓球从一边吹到对边;不要老吃流质的食物,多练习咀嚼;多练习舌头的舔、弹力,多教给小孩弹舌,不要小看这种练习,这与小孩能说出完整的话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小游戏在小孩几个月时就可以开始做了,这样更能使小孩言语更清晰,就不会等到小孩四五岁时还说话不利落,发音不清楚。
2、妈妈自己说话的语速要慢,吐字要清晰,让小孩有一个正确的判别声音的来源。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妈妈自己说话语速快,小孩子跟不上,也会出现语言方面的问题。
如果发现小孩在三岁时还吐字不清晰,就要做耳鼻喉的全面检查。如果这一切都没有问题,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孩良好的语言习惯。看图片,发音,这就要求妈妈本身发音清晰、语速慢,让小孩多看妈妈的嘴型,模仿妈妈的发音。
3、及时发现
两岁以下的小孩发音不是很清晰,没有很大的问题,因为他在成熟的过程中。三岁的小孩基本上发音就不错了。如果"s""sh",发音不清楚,让小孩跟着妈妈学,看着口型学,训练后没有改善,那么可能就是小孩的构音器官有什么问题。就要求爸爸妈妈带领小孩做一些相应的检查。有的小孩自己发音不是很准确,但是在妈妈的教导下,他的发音是准确的,这是因为他自己还掌握不了复杂的语言,或是说话时不注意,这样的小孩在语言熟练后就好了。
小孩"大舌头"多数属于构音器官不够成熟,或是还没有养成发音动作,没有掌握这种方法。小孩在活动中总要与同伴、父母、老师接触,发音不准确的小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更加自卑。而是不会更加注重去表现自己,因为他平常说话不好,别人会笑话他。所以,他自己就不愿意与别人交往了
构音障碍的原因
构音障碍的常见病因有如下:
(1)肌肉及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强直、周期性瘫痪等。
(2)周围神经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白喉性多发性神经炎,第Ⅴ、Ⅶ、Ⅸ、Ⅹ、Ⅻ脑神经麻痹,脑底(颅内、外)病变(如肿瘤、炎症、先天性畸形或血管性疾病等)。
(3)真性延髓麻痹,包括急性延髓麻痹及慢性进行性延髓麻痹。前者见于急性延髓灰质炎、脑干炎、延髓外侧综合征、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等,而后者主要见于延髓空洞症、延髓压迫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4)假性延髓麻痹,如大脑或脑干广泛性病变损害双侧皮质脑干束,可引起假性延髓麻痹。常见于血管性疾病、炎症、多发性硬化、广泛性颅脑损伤、脑性瘫痪等。
(5)小脑病变见于遗传性共济失调、小脑肿瘤、脓肿、外伤、急性小脑炎、多发性硬化、小脑血管病变等。
(6)基底节病变见于肝豆状核变性、手足徐动、舞蹈病、帕金森综合征等。
构音障碍的诊断
【临床表现】
构音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发音不准,咬字不清,声响、音调、速度、节律异常和鼻音过重等言语听觉特性的改变,也就是说话含糊不清和不流利。严重时,言不分音,语不成句,难以听懂。最严重时完全不能说话,出现构音不能。但构音障碍患者言语所表达的内容和语法往往都是正常的,对理解他人的语言也无困难,而仅仅是口语的表达障碍。构音障碍可以是患者主要的或唯一的症状,也可以是次要的伴随症状。
不同病因引起的构音障碍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且常有特异性的伴随症状。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构音障碍常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假性延髓麻痹"的其他表现,且多伴有强哭、强笑等症状。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构音障碍也常有吞咽困难表现,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肌原性构音障碍常有躯干及四肢肌肉的无力或萎缩。小脑损害引起的构音障碍常伴有肢体运动的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平衡不稳等症状。基底节病变引起的构音障碍可伴有肢体肌张力异常及不自主运动等表现。
不同构音结构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一)舌麻痹
第Ⅻ脑神经损害导致其支配的舌肌瘫痪时,主要引起发舌音声母s、z、r如"四"、"十"、"紫"、"日"等及舌音韵母e如"得"、"特"、"勒"等含混不清。病变早期患者往往感觉舌的运动变得迟缓,自诉舌头"发笨"和"肉跳",病情逐渐加重后,舌头完全不能运动,舌位于口腔底,几乎不能发舌音。如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构音障碍,患者常伴有舌肌萎缩、舌体变小、舌质发软且弛缓、舌面有许多深沟。
Ⅶ脑神经损害引起唇部肌肉的瘫痪和无力时,可影响唇音b、p、m如"包"、"抛"、"猫"、"玻"、"波"、"摸"等和唇齿音f如"飞"、"佛"等的发音,导致患者发唇音及唇齿音含混不清。此外,患者如出现口唇肌萎缩,可表现为口唇变薄、多皱褶;口唇肌无力导致患者不能吹口哨,噘嘴困难。
当第Ⅸ、Ⅹ脑神经所支配的咽肌一软腭肌无力或瘫痪时,对声母g、k、h的发音如"高"、"亢"、"好"、"哥"、"柯"、"喝"等特别困难。病变早期患者往往仅在发较长的喉音时带鼻音,闭塞鼻孔时可使鼻音消失,病情加重后发音呈典型的鼻音,呼气发音时鼻腔漏气而语句短促,字音含糊不清。此外,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流涎、进食呛咳,食物易由鼻孔流出等表现。
患者第Ⅴ脑神经(运动支)损害时,引起咀嚼肌瘫痪和萎缩,可使张口动作障碍而影响说话,双侧损害时患者完全不能张口。
【诊断】
不同病因引起的构音障碍,其诊断依据不同。诊断原则是首先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构音障碍,然后再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并结合其他伴随症状,进行定位定性诊断。
构音障碍的鉴别诊断
构音障碍症状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鉴别。
(一)失语症
失语症是指由于语言神经中枢(常为优势半球)的病损引起脑内言语阶段障碍,导致患者抽象信号思维障碍,丧失口语、文字的表达和领悟能力的临床症候群。失语症不包括由于意识障碍和普通的智力减退造成的语言症状,也不包括听觉、视觉、书写、发音等感觉和运动器官损害引起的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因先天或幼年疾病引致学习困难,造成的语言功能缺陷也不属失语症范畴。优势半球不同特定部位受损,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失语症:①额下回后部受损时出现运动性失语;②颞上回后部是听语中枢,损害时出现感觉性失语;③额中回后部是书写中枢,病变时患者无法用文字书写来表达,出现失写症;④角回为阅读中枢,受损时读不出文字的字音及不知其意义,出现失读症;⑤颞上回与角回之间区域是物体的命名中枢,病损时出现命名性失语。引起失语症的最常见病因是脑血管疾病,其次为脑部炎症、外伤、变性等。
(二)缄默症
缄默症指患者言语表达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智力发育也无障碍,但患者却沉默不语,长时间一言不发。常见的功能性缄默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选择性缄默症:多发生于敏感、胆怯、孤僻性格儿童,患儿多因父母过分溺爱、保护或初次离开家庭、环境变动等而起病,部分病例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缄默"的高度选择性是本症特点,患儿在某些人、人群或在特定环境中保持缄默,而在另一些人和环境中讲话流畅。
2.癔症:患者出现缄默症状时常与癔症性木僵同时出现,如无并发木僵,则仅表现缄默不语,而写字、手势等动作都很敏捷,面部表情也很活泼。缄默表现和其他临床症状一样,具有突发突止、易于接受暗示等特点。
3.紧张性缄默症:患者表现为缄默不语,或有片断的破裂性语言,同时可伴有拒绝、违拗、木僵、蜡样屈曲、冲动等症状。
4.妄想的缄默症:常见因周围人不同意患者所述妄想内容,而拒绝与周围人交谈和因幻觉或妄想内容"命令"患者不语而保持缄默。患者无违拗、冲动或僵住现象。
5.抑郁症:患者可出现缄默症状,表现为木僵或喃喃自语,患者面容悲戚,有时伴发阵发性焦虑,病情严重者绝对缄默。
(三)失声
失声又称发音困难,是指喉及其支配神经损害引起声带活动障碍或呼吸肌麻痹及呼吸节律紊乱所致声带振动障碍。喉的支配神经均为迷走神经分支(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凡在喉返神经的径路上侵犯和压迫神经的各种病变都可以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在喉肌麻痹初期,声带无力,发出声音低而粗涩。随着喉肌瘫痪的进展,双侧声带均无运动而保持于中立位,其间只留一条狭缝,出现的征候特点是失音和吸气困难与喘鸣。此时须行气管切开,以维持生命。但患者如仅有失音而无呼吸困难,多为癔病。
(四)口吃
口吃是语音节律障碍的一种,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字音重复或语流中断的语音节律障碍,当言语表达不流利时常伴躯体抽搐样动作和面部异常的表情。口吃多发生于儿童,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善或消失,少数可持续至成年。口吃可能是生理与心理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发音-呼吸器官的紧张性痉挛,导致语言节奏失调,在激动、恐惧或情绪激动时更易发生。可表现为第一字发音时发不出,第一字重复,话语中途某字发音障碍,或无意义地重复发音等不同形式。患儿说话时,可伴有跺脚、摆手、挤眼、歪嘴、口唇颤抖、躯干摇晃等动作。并易因口吃影响产生孤僻、自卑、羞怯等性格,部分患儿常易兴奋或激惹,并伴有情绪不稳和睡眠障碍等。常见的口吃类型有以下几种。
1.先天利左性口吃 指患者先天利左,因后天强制性教育,被迫改为利右,故言语不流利,造成口吃。
2.思维过速性口吃 是指因思路宽阔迅速,致使口齿追随不及,造成口吃。
3.精神性口吃 指学语阶段由于精神创伤,语言表达受到抑制,造成失语。患儿有精神创伤史,并可有发言紧张、孤独、寡语、行为退缩或易激惹、情绪不稳定等表现。
4.方言性口吃 指儿童学语期间改变方言,或兼学两种以上不同方言而导致口吃。
5.家族性口吃 患者常有家族史,甚至同一家族中有多人患病。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亦有人认为在遗传基础上因外因诱发。主要外因是学习语言的环境不佳,如父母口吃,或父母口语快、含混,儿童不易模仿等。
(五)语言发音障碍
由于先天不足或幼儿发育期疾患,造成言语功能发育缺陷,导致聋哑或各种喑哑等功能障碍称语言发育障碍。聋哑病是指因先天因素或婴幼儿时期各种疾病引起双耳严重耳聋或全聋,失聪后患儿不能学习语言而致哑。此外,严重智力发育延迟或障碍、运用功能发育不全等均可造成喑哑。
【临床表现】
构音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发音不准,咬字不清,声响、音调、速度、节律异常和鼻音过重等言语听觉特性的改变,也就是说话含糊不清和不流利。严重时,言不分音,语不成句,难以听懂。最严重时完全不能说话,出现构音不能。但构音障碍患者言语所表达的内容和语法往往都是正常的,对理解他人的语言也无困难,而仅仅是口语的表达障碍。构音障碍可以是患者主要的或唯一的症状,也可以是次要的伴随症状。
不同病因引起的构音障碍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且常有特异性的伴随症状。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构音障碍常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假性延髓麻痹"的其他表现,且多伴有强哭、强笑等症状。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构音障碍也常有吞咽困难表现,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肌原性构音障碍常有躯干及四肢肌肉的无力或萎缩。小脑损害引起的构音障碍常伴有肢体运动的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平衡不稳等症状。基底节病变引起的构音障碍可伴有肢体肌张力异常及不自主运动等表现。
不同构音结构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一)舌麻痹
第Ⅻ脑神经损害导致其支配的舌肌瘫痪时,主要引起发舌音声母s、z、r如"四"、"十"、"紫"、"日"等及舌音韵母e如"得"、"特"、"勒"等含混不清。病变早期患者往往感觉舌的运动变得迟缓,自诉舌头"发笨"和"肉跳",病情逐渐加重后,舌头完全不能运动,舌位于口腔底,几乎不能发舌音。如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构音障碍,患者常伴有舌肌萎缩、舌体变小、舌质发软且弛缓、舌面有许多深沟。
(二)口唇麻痹
Ⅶ脑神经损害引起唇部肌肉的瘫痪和无力时,可影响唇音b、p、m如"包"、"抛"、"猫"、"玻"、"波"、"摸"等和唇齿音f如"飞"、"佛"等的发音,导致患者发唇音及唇齿音含混不清。此外,患者如出现口唇肌萎缩,可表现为口唇变薄、多皱褶;口唇肌无力导致患者不能吹口哨,噘嘴困难。
当第Ⅸ、Ⅹ脑神经所支配的咽肌一软腭肌无力或瘫痪时,对声母g、k、h的发音如"高"、"亢"、"好"、"哥"、"柯"、"喝"等特别困难。病变早期患者往往仅在发较长的喉音时带鼻音,闭塞鼻孔时可使鼻音消失,病情加重后发音呈典型的鼻音,呼气发音时鼻腔漏气而语句短促,字音含糊不清。此外,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流涎、进食呛咳,食物易由鼻孔流出等表现。
患者第Ⅴ脑神经(运动支)损害时,引起咀嚼肌瘫痪和萎缩,可使张口动作障碍而影响说话,双侧损害时患者完全不能张口。
【诊断】
不同病因引起的构音障碍,其诊断依据不同。诊断原则是首先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构音障碍,然后再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并结合其他伴随症状,进行定位定性诊断。
参看
- 小儿言语和语言障碍
- 言语障碍
- 延髓性麻痹
- 腔隙性脑梗死
- Machado-Joseph病
- 纹状体黑质变性
- 肝豆状核变性
- 失用症
- 手足徐动症
-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
-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
- 急性脊髓炎
- 口吃
- 风湿性舞蹈病
- 小儿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综合征
- 口腔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