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病
目录
治疗盗汗病的穴位
概述
盗汗病(night sweating)为症状名。是指以盗汗病症为主要表现的汗证。又名寝汗(见《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等篇)。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盗汗病的症状
入睡后出汗,醒来即止的表现。
盗汗病的病因分类
《医略六书·汗病》:“盗汗病属阴虚……盗汗病乃睡中汗出,醒则汗收,因阴气空虚,睡时卫气乘虚陷入,则表无护卫而营中之火独旺于外,蒸腾汗出,醒则卫气行阳而气固于表,其汗乃止,多见于虚劳之人,宜养阴清热。热盛者,当归六黄汤;阴虚者,六味地黄汤。”
虚劳盗汗病
《圣济总录·虚劳盗汗病》:“此盖虚劳之人,阳气外虚,风在肌表,腠理虚疏,心气不足故也。不治则荣卫衰损,肌肉消悴,变为羸瘠。治虚劳荣卫不调,夜多盗汗病,四肢烦疼,饮食进退,肌瘦面黄,麦煎汤。……虚劳夜多盗汗病,面色萎黄,四肢无力,不思饮食,咳嗽不止,柴胡鳖甲汤。”
《证治汇补·汗病》:“盗汗病者……此症多见于虚劳之人,阴气损伤,宜养荣清热。若大病之后,新产之余,及久出盗汗病不止,则阳气亦虚,宜补气固阳。”
阳气虚者,治宜益气敛汗,可用参芪汤、牡蛎散;心阳虚者,宜柏子仁汤;心肾两虚者,用心肾丸;阴虚者,可用黄芪鳖甲散、秦艽汤。
阴虚盗汗病
阴虚盗汗病由于阴虚热扰,津液外泄所致。《医略六书·内因门》:“盗汗病属阴虚。阴虚则阳必凑之,阳蒸阴分,津液越出,而为盗汗病也。”
治宜养阴清热,可用六味地黄丸、益阴汤。偏于火旺者,宜当归六黄汤。
其他病因
《伤寒明理论·盗汗病》:“杂病盗汗病者,责其阳虚也,伤寒盗汗病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
《张氏医通·盗汗病》:“酒客睡中多汗,此湿热外蒸也,二妙散加白术、防风、牡蛎……伤寒阳明少阳证盗汗病,柴胡、葛根随证主治。温热三阳合病,目合则汗,白虎汤。”
《景岳全书·杂证谟》:“若睡中盗汗病而无火者,宜参苓散、独参汤主之;若阳气俱虚者宜参附汤、大建中汤之类主之。”
《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中盗汗病有阴火盛者,宜正气汤;有肝热甚者,宜龙胆散。
盗汗病的辨证分型
盗汗病·心血虚证
盗汗病·心血虚证(night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heart blood deficiency)是指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以睡则汗出,醒则自止,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气短神疲,面色少华或萎黄,口唇色淡,成人多见,舌淡,苔薄,脉虚或细等为常见症的盗汗病证候。
盗汗病·阴虚火旺证
盗汗病·阴虚火旺证(night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是指阴精亏损,虚火亢旺,以寐中头、颈、胸背或全身出汗,汗出而醒,心烦身热,口渴咽干,唇红,或午后潮热,颧红,便秘尿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盗汗病证候。
盗汗病·气阴两虚证
盗汗病·气阴两虚证(night sweating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是指元气不足,阴津亏损,以睡则汗出,醒则自止,畏寒,劳累后加重,神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干,烦渴欲饮,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盗汗病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