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散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景岳全书》卷五十三:参苓散

【处方】 人参 酸枣仁 白茯苓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主睡中汗出。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空腹时用米饮调下。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参苓散

【处方】 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藿香叶1两,丁香枝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葛根(锉)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胃气逆,干呕恶心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参苓散

【处方】 人参1两,白茯苓4两(蒸),莲肉8两(去心),薏苡仁6两(炒),甘草(炙去皮)2两,芡实粉5两,砂仁5钱(炒),白扁豆4两,桔梗(白者)1两。

【制法】 上为末,欲留久,跌为丸,如绿豆大。

【功效与作用】 养胃气。主

【用法用量】 方能久贮。每服2钱,米汤或枣汤调下。

【摘录】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形证论》:参苓散

【处方】 人参1钱,麻黄1钱,甘草(炙)1钱,款冬花1钱,小半夏(汤浸11次)半钱,葶苈半钱,马兜铃3个。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治嗽化痰。主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桑皮汤送下。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形证论》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参苓散

【处方】 人参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黑豆黄(炒)3分,陈橘皮(去白,姜汁浸1宿,炒)3分,京三棱2两(以冷水浸令软,薄切,湿杵碎,焙干,炒),青橘皮(去白,焙)1两,麦糵(炒)1两,木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效与作用】 脾脏气虚,风冷乘之,正气相击,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加生姜、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普济方》卷三六九:参苓散

【处方】 人参1分,茯苓1分,甘草(炙)1分,白术1分,黄芩半两,干葛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小儿风吹着,浑身壮热,头疼面赤多渴。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5分,加生姜1片,大枣半个,煎至4分。通口服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九

《医统》卷八十八:参苓散

【处方】 人参2分,白术2分,猪苓2分,泽泻2分,干姜(炮)2分,赤茯苓2钱,木通2钱。

【功效与作用】 小儿受湿,身痛面浮发热恶风多汗作呕,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入灯心10茎,车前子1撮,水煎,食前服

【摘录】 《医统》卷八十八

《幼幼新书》卷六引《丁时发传》:参苓散

【处方】 人参1分,茯苓1分,白附子(炮)1分,羌活1分,甘草(炙)1分,芍药1分,白术(水煮)1分,犀角屑半分,京芎半分,藿香半分。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通惊气。主小儿解颅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水1盏,用少金、银同薄荷3叶煎至3分,温服

【摘录】 《幼幼新书》卷六引《丁时发传》

《普济方》卷三七○:参苓散

【处方】 人参1钱,茯神1钱,麻黄(去节)半两,白术2钱,干葛1钱半,白芍药1钱,升麻1钱,甘草2钱。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镇心,化痰涎。主小儿患惊风伤寒咳嗽身热胸膈下不快,睡卧不安,或疹痘不能匀遍。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水5分盏,薄荷1叶,同煮3分服。

如热盛,再与青金丹、桃柳条7寸,煮汤下。微利相间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七○

传信适用方》卷一引何伯应方:参苓散

【处方】 人参2两,茯苓1两,白术20两(锉细),桔梗10两(去芦),橘红6两,香白芷3两,芍药1两,当归2两(去芦头),川芎1两半,半夏1两(汤泡7遍),厚朴2两(去皮,生姜汁制),官桂(去皮)春夏3两,秋冬4两,枳壳4两(麸炒令黄,同桂舂为末),干姜春夏1两半,秋冬2两,麻黄(去根节),春夏2两,秋冬3两,甘草3两。

【制法】 上各净洗焙干,除芎、桂、枳壳别杵外,诸药同为粗末。分作6分,于大铁锅内以文武火炒令微赤黄为度,不可令焦,须搅匀取出,以净纸衬安板床上侯冷,勿令侵尘土,入前枳壳,官桂,川芎和匀,杵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伤寒百节疼,一切虚劳气痰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3片,葱2寸,同煎7分,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 《传信适用方》卷一引何伯应方

《卫生总微》卷十:参苓散

【处方】 人参(去芦)1分,茯苓1分,白附子1分,羌活(去芦)1分,白术1分,肉桂1钱,犀角(镑屑)1钱,藿香(去土)1钱,川芎1钱,芍药1钱,甘草1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小儿伤风冷,脾胃不调,一切吐泻。

【用法用量】 每用半钱,金银薄荷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

《卫生总微》卷五:参苓散

【处方】 人参(去芦)半两,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1分(炙)。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小儿忽作惊状,目上视,手足强,未可取惊药,宜先与此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空腹温汤调下。

【摘录】 《卫生总微》卷五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吉氏家传》:参苓散

【处方】 人参半两,茯苓半两,山药半两,干草半两,麦门冬半两,黑附子(炮,净)半两,桔梗半两,甘草(炙)半两,莲子心1钱,木香(不见火)1钱,藿香1分。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小儿吐泻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紫苏米饮调下。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吉氏家传》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庄氏家传》:参苓散

【处方】 人参1两,茯苓1两,川芎1两,甘草(炙)半两,芍药半两,黄耆半两,青皮(去白)1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小儿因积成,久致脾胃虚弱,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小盏,煎3-5分,去滓温服。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庄氏家传》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参苓散

【处方】 白术半两,人参(去芦头)1分,茯苓(去皮)1分,紫苏子1分,甘草(炙)1分,木香半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常服养气安神益胃。主胃气不和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浓煎枣汤调下。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

《医统》卷五十一:参苓散

【处方】 酸枣仁(炒,去衣)、人参、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睡中汗出。

【用法用量】 每服3钱,食远米饮调下。

【摘录】 《医统》卷五十一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参苓散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参苓散》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