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蛔虫
胆道蛔虫病(intestinal ascariasis),顾名思义是说胆道里面有蛔虫,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一般情况蛔虫是寄生在肠道,少数情况蛔虫穿过十二指肠乳头逆行上到胆道,而造成胆道蛔虫症。多见于6-8岁学龄儿童、农民和晚期孕妇,主要表现为胆绞痛,疼痛程度较为剧烈。
治疗
治疗原则
以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治疗:
- 服驱虫净或驱蛔灵、肠虫清。
- 服阿司匹林(如有溃疡病者慎用或不用)
- 可选用杜冷丁、氯丙嗪、阿托品肌肉注射以解痉止痛。
- 控制胆道感染:常用抗菌素为青霉素或链霉素;或去医院静脉补液中加适当抗菌素。
- 手术治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切开胆总管取虫。
驱虫治疗
(一)苯咪唑类化合物 为广谱驱虫剂,可杀死蛔虫、钩虫等。其杀虫机理为药物对虫体有选择性、不可逆性地抑制其摄取葡萄糖的作用,使虫体内源性糖原耗竭,并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阻碍三磷酸腺苷产生,致使虫体无法生存与生殖,最终死亡。常用的药物有:
1.甲苯咪唑(Mebendazole)儿童用量每天为50-150mg,成人每次mg,早晚各次,连服3天;若未驱尽,三周后可再用第二疗程。该药驱蛔效果较佳,副作用少见,大量感染用此药驱虫时,可有腹痛、腹泻,但较轻微。
2.丙硫咪唑(Albendazole)商品名肠虫清,为新的广谱驱虫剂。剂量为400mg,一次吞服。疗效达90%以上。但在大规模治疗中,偶有发生口吐蛔虫的反应。
3.左旋咪唑 用量为150mg,一次服用,本药驱蛔作用不及甲苯咪唑,但较哌嗪为优,副作用轻微,偶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少数病人服药后出现肝功能轻度损害。早期妊娠、肝、肾疾患应慎用。
4.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 成人每公斤体重25mg,早晚各1次,连服3天,日用量不可超过3g,此药已被甲苯咪唑所取代。
(二)噻嘧啶(Pyrantel) (商品名抗虫灵、驱虫灵)是广谱抗虫药,能使蛔虫肌肉剧烈收缩,引起痉挛性麻痹。用量为5-10mg/kg,晚1次顿服。副作用有头痛、头晕、呕吐等,对孕妇、急性肝炎、肾炎、严重心脏病及发热病人应暂缓给药。
(三)驱蛔灵(枸橼酸哌嗪) 成人每次-4g,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150mg(最高量不超过3g)睡前顿服,连服2天,便秘者加服泻剂。副作用轻,偶有眩晕、呕吐、头痛等。此药已渐少用。
(四)苦栋皮 有效成分为川栋素。实验证明它能麻痹猪蛔虫头部,故亦有一定的驱蛔效果,但用量大时,有毒性作用。成品为川栋素片,成人200-250mg,空腹顿服,此药目前较少用。
(五)其他 有报道氧气驱虫及针灸驱虫,有时有意料不到的效果。
并发症治疗
(一)胆道蛔虫病 ①阿托品氯丙嗪或杜冷丁解痉镇痛;②腹痛缓解后再进行驱虫治疗;③及时采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控制胆道感染。
(二)蛔虫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者先用内科治疗包括镇静、解痉、止痛及胃肠减压,待腹痛缓解后再进行驱虫。服用豆油或花生油80-150ml(儿童60ml)可使蛔虫团松解,缓解症状,症状消失后1-2天再驱虫。氧气疗法也可使蛔虫松解,出现完全性梗阻时,应手术治疗。
病因
传染源是蛔虫病患者和感染者。大量的虫卵随患者粪便排出,污染蔬菜及泥土,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约经2周,发育为成熟虫卵。成熟虫卵经口到胃,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数进入小肠孵化发育为幼虫。少数情况蛔虫穿过十二指肠乳头逆行上到胆道,而造成胆道蛔虫症,加之蛔虫有喜碱厌酸、有钻孔习性,在胆管炎、结石及括约肌松弛等更易引起成虫钻胆。进入胆道的蛔虫大多数死在胆道内,其尸体碎片、角皮、虫卵将成为以后结石的核心。蛔虫钻入胆道所引起的胆管阻塞是不完全的,故甚少发生黄疸。
症状
多有不当驱蛔虫史或有全身及消化道紊乱史,曾有便、吐蛔虫史。本病初发时剧烈腹痛与体征不成比例,出现并发症时则症状体征复杂,应仔细分析。
(一)症状
腹痛:常为突然发作的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绞痛,病人面色苍白、坐卧不宁、大汗淋漓、弯腰捧腹、哭喊不止、十分痛苦,腹部绞痛时可向右肩背部放散,但也可突然缓解。腹痛多为阵发性、间歇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疼痛过后,可如常人安静或戏耍,或精神萎靡。这种症状是胆道蛔虫病的特点,有助诊断。合并急性胰腺炎时,腹痛可扩展到上腹中部、左上腹及腰背部。若蛔虫致胆道穿孔,可出现全腹持续剧烈腹痛及腹膜刺激征。当蛔虫引起胆道出血时,可有上腹爆炸性疼痛、轻度黄疸和上消化道大出血三联征。胆道感染严重时,可出现败血症等。
恶心呕吐:常有发生,多在绞痛时,相伴发生,吐出物中可含胆汁或黄染蛔虫。有的为“干呕”,病人不能正常进食。部分病人可以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甚至为唯一症状,应注意鉴别。
全身症状:早期无明显发冷发热,当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时可有发冷发热和黄疸。如并发肝脓肿、膈下感染、败血症等,则出现寒战高热,甚至中毒性休克等。
(二)体征
早期虽然上腹绞痛,但腹软或仅上腹深在轻微压痛,无肌紧张,与其他急腹症显著不同,这叫症状与体征分离现象,症状很严重,但是体征不明显。原因是因为蛔在胆道里面,没有涉及腹膜,所以体征不大明显。晚期如出现肝、胆化脓性感染、腹膜炎,可有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或可触及肿大而有压痛的肝脏、胆囊等。由于胆道蛔虫堵塞或胆石并存,或肝脏中毒性损害,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
检查
- 早期白细胞及中性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寄生虫感染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 呕吐物、十二指肠引流液、胆汁或粪便中可查见蛔虫虫卵。所以一旦怀疑病人有蛔虫症,这些是必不可少的检查。
- 合并胰腺炎时,血、尿液淀粉酶可升高。
- 败血症时,血培养可为阳性。
- 后期可有肝功损害和继发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