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井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肩井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膊井肩解。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阳维之会。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或以手拼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副神经,及颈横动、静脉。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瘰疬,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定位

人体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穴,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Akupixgbgb21.jpg


解剖

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冈上肌;有颈横动、静脉分支;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主治

肩井穴的主治疾病为: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刺灸法

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

别名

肩解穴,膊井穴。

穴义

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

配伍

足三里穴阳陵泉穴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功能作用

疏导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名解

(1)肩井。肩,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穴。

(2)肩解穴。肩,指穴在肩部。解,散也。肩解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解分流。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胆经之外,经水在此如同散解一般,故名肩解。

(3)膊井穴。膊,膀子,大肉块之意。井,地部孔隙也。膊井名意指胆经下行至此的经水一部分渗入脾土肌肉之中。本穴位于肩上肌肉丰满之处,为人体局部重力场的最高点,脾土中的水湿容易渗流外出,穴内的肌肉层中水湿因而稀少,由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至此的地部经水也就不断地渗入其中,故名膊井。

(4)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气血主要集中在地之表部,天部层次气血因而处于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及手少阳经天髎穴吸热上行的气血因此汇入穴内,故本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临床应用

乳痈

主穴:少泽 膻中 乳根 期门 内关 肩井

配穴:肝气郁结者,配期门行间;温热蕴滞者,配梁丘内庭

方义:少泽系小肠经井穴,有疏通乳腺闭塞、行气活血之功效,善治乳房疾患;乳根、膻中两穴疏通局部气血;本病病位在胸,取内关可宽胸理气,与期门远近相配,更能疏泄厥阴壅滞;肩井为治疗乳痈的经验用穴,系手足少阳、足阳明、阳维脉交会穴,所交会之经脉均行胸、乳,故用之可通调诸经之气,使少阳通则郁火散,阳明清则肿痛消。诸穴共奏清热、消肿、散结之功。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肩井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肩井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