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内囊性病变内镜手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术名称

脑室内囊性病变内镜手术

分类

神经外科/一般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神经内镜手术

ICD编码

01.5901

概述

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囊性病变以透明隔囊肿、第三脑室胶样囊肿和脑室内囊虫较多。

透明隔是两侧侧脑室间的神经胶质膜结构,在胚胎期存在腔隙称为透明隔腔,而后逐渐融合。如果发育畸形融合不全,或外伤炎症等因素形成透明隔囊肿,囊肿不断扩大压迫室间孔时,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第三脑室胶样囊肿和脑室内囊虫也常阻塞脑脊液通道。

以往对此类疾病多采用开颅手术治疗,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反应重、并发症较多。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内镜手术,取得较好效果。

适应症

脑室内囊性病变内镜手术适用于:

1.明显的头痛恶心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

2.CTMRI检查示透明隔明显增宽,或侧脑室、第三脑室内有囊性病变,伴脑室扩大者。

禁忌症

CT或MRI检查示透明隔稍增宽,或脑室内小囊肿,但无明显临床症状者。

术前准备

1.术前必须有正确的定位诊断。近年来由于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CT、MRI、DSA等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对病变的部位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术前应详加分析,以便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争取获得最好的显露,尽可能地避开颅内重要结构,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和争取良好的效果。

2.皮肤准备,手术前1天先用肥皂及水洗净头部,手术当日晨剃光头发。也可在手术前夕剃头。

3.手术当日晨禁食。可在手术前日晚灌肠,但有颅内压增高时,应免去灌肠,以免引起病情突然恶化。

4.术前晚可给苯巴比妥0.1g口服,以保证安静休息。术前1h再给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4mg或东莨菪碱0.3mg肌注。

5.准备好内镜手术配套设备。

麻醉和体位

一般采用全麻下仰卧位手术。

手术步骤

1.头皮切口和颅骨钻孔

经额叶侧脑室入路,多采用冠状缝前1cm、中线旁3cm的交点处,做2.5~3cm纵切口颅骨钻孔直径1cm。经纵裂入路时,于右冠状缝前1cm、中线旁1cm处,颅骨钻孔,其内缘刚好暴露上矢状窦的右外缘。

2.切开脑硬膜

“十”字切开硬脑膜,内镜经侧脑室置入。

3.不同囊性病变的处理

①透明隔囊肿手术:应用直径4~6mm硬内镜置入右侧脑室内,发现囊肿后以双极电凝打开囊壁,使其与两侧侧脑室相通,再用球囊将穿孔扩大为5~10mm的开窗。②第三脑室胶样囊肿手术:内镜经室间孔入第三脑室发现囊肿后,以激光或微型剪打开囊壁,吸除粘稠的囊液,然后分块切除囊壁。③脑室内囊虫手术:体积小或游动的囊虫可经内镜工作道吸出;大囊虫或固定囊虫吸除困难,一旦破裂,则吸出囊液,以活检钳取出头节和囊膜,注意不要遗漏多发囊虫。

4.关颅

病变处理后,适量生理盐水冲洗。确认无渗血后,缓慢退出内镜,骨孔表面敷一块明胶海绵,严密缝合皮下组织及头皮。

术中注意要点

1.侧脑室较大时,采用经额侧脑室入路;侧脑室不大时,可采用经纵裂入路,亦适合伴有癫痫的病人。

2.术中小的渗血通过冲洗即可终止,明显的出血可用双极电凝或激光止血,偶见大出血则需开颅显微外科止血。

术后处理

1.术后有条件时,应进行术后监护,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变化,根据病情需要每15min~1h测量观察1次,并认真记录。若意识逐步清醒,表示病情好转;如长时间不清醒或者清醒后又逐渐恶化,常表示颅内有并发症,特别是颅内出血,必要时应做CT扫描,一旦证实,应及时送手术室,清除血肿,彻底止血。有严重脑水肿者,则应加强脱水治疗。呼吸道应保持通畅,短期内不能清醒者应行气管切开。术后应给予吸氧。

2.部分病人因脑室系统血液刺激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需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

并发症

1.术后通常最早出现亦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常见的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并发颅内出血的病人,或术后迟迟不清醒,或清醒后出现淡漠、嗜睡、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或再昏迷等。因此,术后无特殊原因长时间不清醒或意识好转后又逐渐恶化,并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如缓脉、血压升高,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者,应引起重视,要高度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有条件时应及时做CT检查,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清除血肿。手术愈早,后果愈好。

2.缄默、对侧肢体无力,多为暂时性。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脑室内囊性病变内镜手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脑室内囊性病变内镜手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