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积液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腹腔积液.jpg

正常人腹腔存在少量液体,一般不超过200ml,当由于门静脉压力增高、内脏动脉扩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和其他因素等造成腹腔内游离液体量超过1000ml时,称为腹腔积液(腹水)。

腹腔积液仅是一种病征,产生腹腔积液的病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有心血管病、肝脏病、腹膜病、肾脏病、营养障碍病、恶性肿瘤腹腔转移、卵巢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当腹腔积液量在3000ml以上时,用手触及患者的腹部可感觉到液波震颤,当腹腔积液量在1000ml以上时可以叩出移动性浊音

病因

西医病因

1)门静脉压力增高:

正常时肝窦压力十分低(0-2mmHg),门静脉高压时,肝窦静水压升高(门脉压力 l0mmHg,是腹腔积液形成的基本条件),大量液体流到Disse间隙,造成肝脏淋巴液生成过多。肝硬化病人常为正常人的20倍,当胸导管不能引流过多的淋巴液时,就从肝包膜直接漏人腹腔形成腹腔积液。肝窦压升高还可引起肝内压力受体激活,通过肝肾反射,减少肾对钠的排泄,加重了水钠潴留。

2)内脏动脉扩张:

肝硬化早期阶段,内脏血管扩张,通过增加心输出量和心率等,将有效血容量维持在正常范围。肝硬化进展期,内脏动脉扩张更明显,导致有效动脉循环血容量明显下降,动脉压下降,进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增加抗利尿激素(ADH)释放来维持动脉压,造成肾血管收缩和钠水潴留。门脉高压与内脏血管扩张相互作用,改变了肠道的毛细血管压力和通透性,有利于液体在腹腔积聚。

3)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肝硬化病人摄入减少,肝储备功能下降,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进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腔积液。

4)其他因素:

血浆中心钠素相对不足和机体对其敏感性降低、雌激素灭活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的排水功能障碍和前列腺素分泌减少,造成肾血管收缩,肾脏灌注量下降,肾血流量重新分布,均与腹腔积液的形成和持续存在有关。

中医病因认识

参考中医“鼓胀”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

预防

1.注意饮食,防止暴饮暴食。

2.多运动,增加机体免疫力,保护内脏功能。

3.手术时,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注意事项

养成合理膳食习惯:保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产品,如青菜、萝卜、海带、紫菜等。少食多餐,禁食肥肉及动物内脏,不可吃刺激性强的葱、椒、咖啡等。

常见症状

除有腹腔积液外,常有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1.由心脏疾病引起的腹腔积液查体时可见有发绀、周围水肿、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心前区震颤、肝脾大、心律失常、心瓣膜杂音等体征。

2.肝脏疾病常有面色晦暗或萎黄无光泽,皮肤巩膜黄染、面部、颈部或胸部可有蜘蛛痣或有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肝脾大等体征。

3.肾脏疾病引起的腹腔积液可有面色苍白,周围水肿等体征。面色潮红、发热、腹部压痛,腹壁有柔韧感可考虑结核性腹膜炎

4.患者有消瘦、恶病质、淋巴结肿大或腹部有包块多为恶性肿瘤。常伴有体温升高,恶心呕吐,腹胀及腹部剧痛。血性腹腔积液一般会有急性失血的表现,病人会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

临床检查

当腹腔积液量在3000ml以上时,用手触及患者的腹部可感觉到液波震颤,当腹腔积液量在1000ml以上时可以叩出移动性浊音,而腹腔积液量小于1000ml时需要通医过超声或X线检查等方可确定是否有腹腔积液。常见检查有腹腔CT,乙肝两对半等。

诊断鉴别

(一)腹腔恶性肿瘤其他部位的肿瘤腹膜转移、腹腔恶性淋巴瘤、腹膜间皮瘤等均可引起腹腔积液,如果原发肿瘤表现不明显,腹腔积液的细胞学检查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如果通过体检、超声、CT、内镜、腹腔镜等发现原发的恶性肿瘤,对腹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意义更加重大。

(二)肝硬化腹腔积液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表现,腹腔积液为漏出液,结合肝脏疾病的相应表现一般不难诊断。

(三)结核性腹膜炎常有发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腹壁柔韧感是常见体征,腹腔积液为渗出液,腹腔积液中的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PPD常呈强阳性,一般细菌培养阴性。

(四)自发性腹膜炎常在肝硬化、肝癌腹腔积液基础上并发,患者通常有发热,腹腔积液细胞数增多,在渗出和漏出之间,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腹腔积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细菌培养意义重大。

(五)其他疾病导致的腹腔积液如缩窄性心包炎结缔组织病、Budd-Chiari综合征、Meig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等情况导致的腹腔积液,往往原发疾病的表现比较明显,但有时诊断也比较困难,需要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并需要结合复杂的辅助检查方能确诊。

并发症

心慌,气急咳嗽,甚至呼吸困难等。

治疗

西医治疗

1.限制水、钠摄入

腹腔积液患者,尤其是低蛋白血症所致者,应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量,其次是水的摄入量;饮食上宜进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低盐饮食也适用于所有的漏出性或渗出性腹腔积液患者,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将体内多余的水经肾脏排出体外。

2.利尿药

为了加速水分从肾脏的排出,可选择使用利尿药。一般应联合使用保钾和排钾利尿药,或者联合使用作用于肾脏不同部位的利尿药,以达到最佳的利尿效果,而又不发生电解质紊乱。

3.补充白蛋白或加速蛋白合成

如腹腔积液主要因低蛋白血症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所致,除多进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外,还应适当静脉补充白蛋白,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4.放腹腔积液

当大量腹腔积液影响到患者的呼吸或患者腹胀症状重而难以忍受时,可采取放腹腔积液治疗,以减轻症状。每次抽取腹腔积液量以1000~3000ml为宜。

5.腹腔积液浓缩回输、腹腔积液颈静脉回流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

如腹腔积液系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所致,可采用腹腔积液浓缩回输法治疗,即将腹腔积液超滤后将腹腔积液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等物质经颈静脉回输入体内。

6.血管扩张药

当腹腔积液为漏出液且量大而利尿效果欠佳时,为改善肾脏的血流供应,可适当应用血管扩张药,例如,静脉滴注川芎嗪或多巴胺有利于增强利尿效果。

中医治疗

参考中医“鼓胀”治疗

1.气滞湿阻

证候: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嗳气后稍减,尿量减少,舌白腻,脉弦细。

治则:疏肝理气,健脾利水。

主方:柴胡疏肝散胃苓汤

方药:柴胡、枳壳、芍药、川芎、香附、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桂枝、苍术、厚朴、陈皮。

2.寒湿困脾

证候: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得热则舒,周身困重,畏寒肢肿,面浮或下肢微肿,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苔白腻水滑,脉弦迟。

治则: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主方:实脾饮

方药:附子、干姜、白术、木瓜、槟榔、茯苓、厚朴、木香、草果、甘草、生姜、大枣。

3.湿热蕴结

证候: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灰黑而润,脉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主方:中满分消丸茵陈蒿汤舟车丸

方药:黄芩、黄连、知母、茯苓、猪苓、泽泻、厚朴、枳壳、半夏、陈皮、砂仁、姜黄、干姜、人参、白术、甘草(中满分消丸)。茵陈、栀子、大黄(茵陈蒿汤)。甘遂、大戟、芫花、大黄、黑丑、青皮、陈皮、槟榔、木香、轻粉(舟车丸)。

4.肝脾血瘀

证候: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肌肤甲错,口于饮水不欲下咽,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细涩。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主方:调营饮。

方药:川芎、赤芍、大黄、莪术、延胡索、当归、瞿麦、槟榔、葶苈子、赤茯苓、桑白皮、大腹皮、陈皮、官桂、细辛、甘草。

大便色黑可加参三七、侧柏叶;积块甚者加穿山甲、水蛭;瘀痰互结者,加白芥子、半夏等;水停过多,胀满过甚者,可用十枣汤以攻逐水饮。

5.脾肾阳虚

证候: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撑胀不甚,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胸脘满闷,食少便溏,畏寒肢冷,尿少腿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厚腻水滑,脉沉弱。

治则: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主方: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方药: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甘草(附子理中丸)。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五苓散)。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山药、牛膝、茯苓、泽泻、车前子、丹皮(济生肾气丸)。偏于脾阳虚者可用附子理中丸五苓散;偏于肾阳虚者用济生肾气丸,或与附子理中丸交替使用。

食少腹胀,食后尤甚,可加黄芪、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畏寒神疲,面色青灰,脉弱无力者,酌加仙灵脾、巴戟天、仙茅;腹筋暴露者,稍加赤芍、泽兰、三棱莪术等。

6.肝肾阴虚

证候:腹大坚满,甚则腹部青筋暴露,形体反见消瘦,面色晦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时或衄血,小便短少,舌红绛少津,脉弦细数。

治则: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主方: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膈下逐瘀汤

方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六味地黄丸)。生地、沙参、麦冬、枸杞、当归、川栋子(一贯煎)。五灵脂、赤芍、桃仁、红花、丹皮、川芎、乌药、延胡索、香附、枳壳、甘草(膈下逐瘀汤)。

偏肾阴虚以六味地黄丸为主,合用膈下逐瘀汤;偏肝阴虚以一贯煎为主,合用膈下逐瘀汤。

若津伤口干,加石斛、花粉、芦根、知母;午后发热,酌加银柴胡、鳖甲、地骨皮白薇、青蒿;齿鼻出血加栀子、芦根、藕节炭;肌肤发黄加茵陈、黄柏;若兼面赤颧红者,可加龟板、鳖甲、牡蛎等。

7.鼓胀出血

证候:轻者齿鼻出血,重者病势突变,大量吐血或便血,脘腹胀满,胃脘不适,吐血鲜红或大便油黑,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主方:泻心汤十灰散

方药:大黄、黄连、黄芩。

8.鼓胀神昏

证候:神志昏迷,高热烦躁,怒目狂叫,或手足抽搐,口臭便秘,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清心开窍。

主方: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或用醒脑静注射液。

上方皆为清心开窍之剂,皆适用于上述高热,神昏,抽风诸症,各有侧重,热势尤盛,内陷心包者,选用安宫牛黄丸;痰热内闭,昏迷较深者,选用至宝丹;抽搐痉厥较甚者,选用紫雪丹。可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若症见神情淡漠呆滞,口中秽气,舌淡苔浊腻,脉弦细者,当治以化浊开窍,选用苏合香丸玉枢丹等。若病情进一步恶化,症见昏睡不醒,汗出肢冷,双手撮空,不时抖动,脉微欲绝,此乃气阴耗竭,元气将绝的脱证,可依据病情急用生脉注射液静滴及参附牡蛎汤急煎,敛阴固脱。并应中西医结合积极抢救。

护理

注意手术中及手术前后的无菌操作。注意饮食,防止暴饮暴食。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养成合理膳食习惯:保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产品,如青菜、萝卜、海带、紫菜等。少食多餐,禁食肥肉及动物内脏,不可吃刺激性强的葱、椒、咖啡等。

饮食适宜

新鲜蔬菜及水产品,如青菜、萝卜、海带、紫菜。

饮食禁忌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肥甘厚味之品。

模板:外科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腹腔积液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腹腔积液》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