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证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虫证.jpg

虫证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虫类所引起的病证。包括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虫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农村为多见。

中医认为,《景岳全书·诸虫》说:“虫之为病,人多有之。”

病因

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  

绦虫病

绦虫病的病因,是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囊虫吸附在肠壁上,颈节逐渐分裂,形成体节,约经2~3个月而发育为成虫,引起本病。绦虫所致的病变,主要是吸食人体水谷精微以及扰乱脾胃运化,从而引起腹胀,腹痛,甚至消瘦,乏力等症。  

钩虫病

中医学将钩虫称为伏虫。由于人体皮肤接触含有钩蚴的泥土,钩蚴从皮肤钻入,最后移行在小肠发育成成虫,而导致钩虫病。其主要的病理为扰乱胃肠气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而出现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的病变。  

蛲虫

蛲虫病是由于吞入蛲虫卵而引起的。  

姜片虫病

进食生菱角、生荸荠等,被附着的姜片虫囊蚴感染而引起本病。成虫寄生在小肠,吸食水谷精微及引起脾胃功能失调为主要的病理变化。

中医病因认识

蛔虫病

蛔虫病由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蛔虫寄生在小肠内,忧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如蛔虫上窜入胃,使胃失和降,引起恶心呕吐、吐蛔,虫从口鼻而出;钻入胆道,使肝气闭郁,胆气不行,脘腹剧痛,而形成蛔厥;钻入阑门,使气滞血瘀,肉腐血败,则形成肠痈;蛔虫数量多时,缠结成团,阻塞肠中,使传化不行,腑气不通。

绦虫病

绦虫病的病因,是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囊虫吸附在肠壁上,颈节逐渐分裂,形成体节,约经2~3个月而发育为成虫。早在《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即指出:“食生肉,饱饮乳,变成白虫。”《诸病源候论·寸白虫候》说:“以桑枝贯牛肉炙食”,会引起本病。

钩虫病

中医学将钩虫称为伏虫。《诸病源候论·九虫候》说:“伏虫,长四分”,“伏虫,群虫之主也”。

由于人体皮肤接触含有钩蚴的泥土,钩蚴从皮肤钻入,最后移行在小肠发育成成虫,而导致钩虫病。其主要的病理为扰乱胃肠气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而出现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的病变。

蛲虫病

蛲虫病是由于吞入蛲虫卵而引起的。成熟的雌虫在夜间由肠道移行至肛门附近产卵。虫卵经过不洁的手、食物等,直接或间接地经口进入胃肠,在肠内发育为成虫而引起蛲虫病。其病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蛲虫寄生在肠内,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二是雌虫移行产卵时,使肛门发痒,影响睡眠,甚或产生其他症状。

姜片虫病

进食生菱角、生荸荠等,被附着的姜片虫囊蚴感染而引起姜片虫病。成虫寄生在小肠,吸食水谷精微及引起脾胃功能失调为主要的病理变化。[6]

预防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常见症状

症状

虫证临床常见的共同症状为面黄肌瘦,精神萎弱,时见腹痛,脐周腹痛,时作时止,痛止即能饮食,或有异嗜,伴见症状有胃脘嘈杂,甚或鼻孔发痒,面黄肌瘦。但由于感染和治疗情况的不同,症状的轻重程度有较大的差别。

中医辨证分型

一、蛔虫病: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甚或吐虫、便虫、腹中虫瘕。较严重者表现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睡中龊齿流涎。 

二、绦虫病:上腹部或全腹隐隐作痛,腹胀,或有腹泻,肛门作痒。久则消瘦乏力,大便内或衬裤上有时发现白色节片。  

三、钩虫病  

(一)脾虚湿滞:面色萎黄或面黄而虚浮,善食易饥,食后腹胀,或异嗜生米、茶叶、木炭之类,神疲肢软。舌淡苔薄,脉濡。  

(二)气血两虚:颜面、肌肤萎黄或苍白,面足甚至全身浮肿,脘闷不舒,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眩晕耳鸣,心悸气短。舌质淡胖,脉弱。   

四、蛲虫:肛门发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安。晚间肛门发痒时,可在肛门周围见到细小蠕动的白色小虫。久病则出现纳减、腹痛、腹泻、消瘦等症。  

五、姜片虫病:一般可无自觉症状,有的可见轻度腹痛、腹泻或恶心呕吐,甚者可见精神倦怠,或腹胀浮肿。

临床检查

粪便寄生虫、 粪寄生虫卵、 寄生虫检查的直接涂片法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腹部平片。

诊断鉴别

1.蛔虫病:蛔虫病是蛔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疾病。在农村尤为多见。  

2.绦虫病:绦虫病是由猪绦虫或牛绦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古代医籍将绦虫称为白虫或寸白虫。对绦虫的形态、感染途径很早即有明确的认识,并寻找到效果良好的治疗药物。  

3.钩虫病:钩虫病是由于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流行相当广泛,在我国南方各省较为多见。因其主要症状为好食易饥,倦怠乏力,肤色萎黄,面足浮肿,故中医文献把钩虫病称为黄肿病、疳黄、黄胖等。四川及江浙民间又称为懒黄病、肥黄病、桑叶黄等。  

4.蛲虫病:蛲虫病是蛲虫寄生在人体肠道所引起的疾病。流行相当广泛,尤以儿童发病为多。蛲虫古今同名,虫体细小,呈乳白色,长几分。  

5.姜片虫病:姜片虫病是姜片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以脾胃失调的症状为主。本病的确诊有赖于大便检查而见姜片虫卵,或肉眼看到排出的姜片虫。

并发症

恶心呕吐,吐蛔,全身发热,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腹胀,腹痛,甚至消瘦,乏力等症。

治疗

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中医治疗

蛔虫病

宜安蛔、驱蛔,健运脾胃。

腹中疼痛较剧,及有恶心呕吐者,宜先用乌梅丸(《伤寒论》):乌梅黄连黄柏人参当归附子桂枝蜀椒干姜细辛安蛔定痛。方中以乌梅、川椒、细辛酸辛安蛔;黄连、黄柏苦可下蛔,寒可清热;干姜、附子、桂枝温脏祛寒;人参、当归补养气血。

一般在蛔虫病腹痛不剧或腹不痛时,宜驱除蛔虫,以消除病因。可用化虫丸(《医方集解》):槟榔鹤虱、苦楝根、枯矾、炒胡粉、使君子芜荑加减。本方以鹤虱、苦楝根皮、槟榔、芜荑、使君子等驱除蛔虫。

若患蛔虫病已久,面黄肌瘦,或驱虫之后,脾胃运化尚未恢复,则用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木香砂仁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运脾胃。

治疗蛔虫病的简易方:

1.苦楝根皮6~15克,去表面粗皮,浓煎,早上空腹一次服下。

2.川楝素片,每片25毫克,成人8~10片,晚上睡前一次服。

3.使君子炒香去壳,取仁嚼服,成人10~15粒,空腹服。

4.鲜美舌藻(鹧鸪菜)30~60克,洗净,水煎服或当菜吃。或用美舌藻片,每片0.3克,成人8片,小儿酌减,空腹时一次服下。

蛔虫病的针灸治疗

取双侧四缝穴,常规消毒后,垂直捻转刺入0.1~0.3寸,捻转10~20次后即出针,并用手指按压穴位周围,使少量黄色黏液或血液渗出,如一次无效,可再针1~3次。或针刺大横、足三里,针用泻法。

蛔厥

宜安蛔定痛,驱除蛔虫。

乌梅丸胆道驱蛔汤(《遵义医学院方》):木香延胡厚朴槟榔使君子苦楝皮大黄加减。蛔厥初期,疼痛较剧而无明显热证表现者,宜用乌梅丸安蛔定痛。痛甚可加郁金延胡白芍甘草活血理气,缓急止痛或合并针刺治疗。大便秘结加大黄槟榔泻热通腑。呕吐甚者,加半夏陈皮和胃降逆。出现发热、压痛明显、脉数、苔黄等热证表现者,去姜、桂、附之辛热,重用连、柏,并加银花、连翘、茵陈、栀子等,以清热解毒,疏利胆气。

腹痛缓解或腹痛较轻者,则应同时驱除蛔虫,可用胆道驱蛔汤方中以延胡、木香、厚朴理气定痛;使君子、槟榔、苦楝根皮驱除蛔虫;大黄、槟榔泻下通腑。

绦虫病

驱除绦虫,调理脾胃。

可用槟榔芜荑、苦楝根皮、鹤虱、雷丸石榴皮南瓜子贯众等;调理脾胃,可用异功散加麦芽、枳实。

中药有良好的驱绦效果,可选用下列方药中的一种应用:

槟榔60~120克,切碎,文火煎2小时,于清晨空腹顿服。服后4小时无大便排出者,可服芒硝10克。

南瓜子60~120克,去壳碾粉,直接嚼服或水煎服,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剂量、用法同上)。

仙鹤草冬芽(深秋采集,其形似狼牙,故又称狼牙草),洗净,刮去外皮,晒干,碾粉,成人早晨用温开水冲服30~60克。因本药兼有泻下作用,可不另服泻药。一般在服药后5~6小时排出虫体。

雷丸研粉,每次20克,一日一次,连服3天。

⑤石榴根皮25克,水煎服。胃病患者不宜选用此药。

驱除绦虫,务必驱尽,须连头节同时排出,方能彻底治愈。若头节及颈节未被驱出,仍能继续生长。若发现绦虫未驱尽时,可仍用上述驱绦药物治疗。

驱虫之后,继服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木香砂仁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运脾胃。

钩虫病

健脾燥湿,和中补血。

黄病绛矾丸(《验方》):厚术、茅术陈皮甘草、绛矾、红枣加减。方中以平胃散健脾燥湿,理气和中;绛矾燥湿补血;红枣益脾养血。

亦可用八珍汤(《正体类要》):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药川芎熟地黄、生姜、大枣加减。脘闷纳差者,加木香、砂仁理气调胃。

钩虫病均需要进行驱虫治疗。可酌情采用榧子雷丸槟榔百部、鹤虱、贯众等药。

钩虫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给予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

蛲虫病

宜驱虫止痒。

治以杀虫止痒为主。内服可用苦楝根皮、百部、榧子煎剂;外治可用韭菜煎汤每晚洗肛,或用大蒜打烂成泥状,加菜油涂拭肛门周围。肛门湿疹,可用青黛散黄连油膏外敷。

可用追虫丸(《证治准绳》):槟榔、[[[雷丸]]、南木香、苦楝根、皂荚黑丑茵陈。本方具有驱虫、除湿、理气通腑的作用,对多种肠道虫证均有较好的疗效。亦可选用使君子、鹤虱、榧子、槟榔等对蛲虫有较好驱除作用的药物二至三种治疗。除内服药物外,尚可外用百部煎剂灌肠。

防止重复感染,对彻底治疗蛲虫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肛门,勤换衣裤、被褥,勤剪指甲,保持双手清洁。

姜片虫病

宜驱虫为主,佐以健脾。

治疗用槟榔煎水,早上空服,不须另服泻药,连用2~3天。病情严重,气血亏虚者,则宜补脾胃,先服参苓白术散;待全身症状改善后,再予驱虫。

驱虫可用槟榔50克,加水300毫升,文火,煎1小时取汁早晨空腹服。合黑丑研粉内服,疗效比单用槟榔为佳。

健脾和胃则用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木香砂仁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有水肿者可加车前草、五茄皮、泽泻等利水消肿。

护理

注意个人的卫生,便后洗手。

饮食保健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虫证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虫证》经典原文。